分享

(一)三桓专鲁1.三桓是这样练成的

 cgpcgp456 2019-05-23

(一)三桓专鲁

1.三桓是这样练成的

(音频版请关注喜马拉雅平说春秋)http://m.ximalaya.com/album/9328566

前面我们讲了春秋时期的几个霸主争霸还是在周天子的名义下,争当家里的老大。诸侯再强大,也只是一方的霸主。称霸的先后有七个诸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但是在诸侯称霸的同时,新一轮的变革又开始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人新人换旧人。在诸侯国的内部,也开始了大臣替代诸侯的动向。所以东周时期不仅是王室衰微,政由方伯。在诸侯称霸天下的同时,诸侯国内部,也照着诸侯替代天子控制政权的葫芦,画着大夫取代诸侯的瓢。也就是在诸侯争霸的同时,在一些诸侯国内,大夫又架空了诸侯,成为实际的掌握政权的人。而他们一旦掌握政权,周天子的天下就预备着变颜色了。因为诸侯不管怎样还是尊王的,至少在名义上是这样,周天子毕竟是姬姓天下的大宗、正宗,他们只是在这个格局下争当老大。但是诸侯国内部的变革,情况就不一样了。一方面宗法制度已经破坏,另一方面,他们与周天子的关系就更远了。而他们一旦掌握国家,就彻底不跟周天子玩了。接下来,就进入了战国时期。春秋时期争霸,基本上是讨伐不灭国,所谓兴废继绝,把灭掉的国家恢复,把断掉的祭祀再传承下去。还比较绅士,比较贵族,重礼义,讲城信。但进入战国,就是以灭国为主要手段,以一统天下为主要目标,所以,进入战国以后,周王室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

这其中最标志性的三个事件:三桓专鲁,田氏代齐,三家分晋。

我们先来看三桓专鲁。

三桓专鲁,“专鲁”是指掌握和控制了鲁国的政权,不允许他人染指或插足。“专”的意思是独自掌握和占有,鲁是鲁国。“三桓”指的是三个宗族。那三个宗族?鲁桓公的三个儿子形成的三个宗族,所以称三桓。

三桓的“桓”是说他们都出自鲁桓公。

鲁桓公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们在前面二次提到,一次在讲篡弑的时候,鲁隐公代替年幼的弟弟姬允做了国君,弟弟长大后,公子挥来挑拨,要帮助鲁隐公杀掉姬允,做一个真正的国君,鲁隐公拒绝了,说他正准备把国君的位置还给弟弟,自己正在营建一个别墅养老,等别墅建好了,就准备让位,于是这个公子挥就去弟弟姬允好里搬弄是非,说鲁隐公为了做国君正准备把他杀了,小兄弟害怕,就答应公子挥去替自己把哥哥杀了。结果,把一个好哥哥、好人杀了。公子允继位,这个公子允就是鲁桓公。

然后,鲁桓公带着夫人访问齐国。结果发现夫人文姜给他戴绿帽子,与她的哥哥齐襄公私通。鲁桓公发现后,又被齐襄公弄死,那个死的有些窝囊的鲁国国君就是鲁桓公。

鲁桓公死后,他的嫡子继位做了国君,他的另外三个儿子则形成三个宗族。这三个宗族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互相支持,抱团取暖,最终掌控了鲁国的国政。

我们这里再回顾一下周公创立的宗法制度。在诸侯国,国君这一系是大宗,从周公那里延续下来。国君的亲兄弟就要分封到采邑,或在国君身边做官,形成小宗。具体到鲁桓公,鲁桓公四个儿子:庆父、同、牙、友庆父最大,是为孟,孟仲叔季,这是排序。周人是讲血缘,讲等级,兄弟大小很有讲究,不像英语,哥哥弟弟都是brother, 姐姐妹妹都sister. 周人不行,如果分不清大小,整一个缺心眼。不仅要分大小,还要分内外,比如堂兄、表兄、内弟,如果分不清他们的意义,在周人的宗法社会里是没有混的。庆父为孟,是长子,但他的母亲不是正夫人,因此,没有资格继承君位。老二同是文姜所生,文姜是鲁桓公的夫人,因此被立为太子,后来继承国君的位子。做了国君就成为了实际的老大,不仅是国君而且也是家长,做了家长就是家中同辈的老大,因此,庶兄庆父原本是哥哥,却被这种宗法制度弄成了弟弟,鲁庄公的弟弟,改称仲,这个弟弟其实比哥哥年长。老三叔,叫叔牙。最小的友为季,称季友。

太子同做了国君纳入鲁国的正宗、嫡系,或大树的树干。他的三个兄弟分封,成为小宗、旁支或三个树枝。庆父、叔牙、季友分别成为三个宗族的始祖。这三个家族必须有自己的标识,这个标识就是氏。春秋时期,贵族称氏就是这个原因。大家都是姬姓,称姓不能摆明你的身份,而称氏则一下明白你的出处。鲁桓公是国君列入了嫡系,太子庄公也列入嫡系,是鲁国的正宗大宗,而他们三个宗族则分列成氏,这三个宗族必须有自己的称呼,宗族的称呼命名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模式,多数是以居住地命名,这样容易辩认。比如,住在东门就称东门氏、住在西门就称西门氏。也有的以职业来命名,比如掌管书籍,称籍氏,还有干脆以数字命名。鲁桓公的三个儿子选择了长幼排序作为氏。长子庆父形成的家族称孟氏、三子叔牙这一宗称叔孙氏、四子季友这一宗称季氏。

可能大家注意到了,为什么老大、老小称孟氏、季氏,而老三称叔孙氏?

这是因为叔牙犯错误了。因为犯错误,被剥夺了他的氏族宗主、掌门的称号,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叔牙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他的儿子替代他成为宗族的宗主家长或掌门,因此,称叔孙。这是有故事的。

什么错误使叔牙被剥夺政治权利?这一定是在重大的根本问题上。在那个时候什么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就是路线问题,在路线问题上,他表错了态,站错了队,在重大的原则问题上与国君不一致,因而被剥夺政治权力。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就是关于立储、立太子。

周朝的国家是家族的国家,嫡长子作国君,其它兄弟分封或在朝廷做官。也就是说家长担任国君,兄弟、叔伯亲戚担任大夫,这样,国君既是家长又是国君,兄弟既是大夫又是兄弟。因此,废立太子就不是国君一个人的事,而是家族的事儿,是家族的事儿,家族成员都有发言权。如果立的太子不合规矩,家族成员是可以不支持的。为了赢得兄弟的支持,鲁庄公在病重时,把叔牙找来,讨论一下谁能做国君的重大问题。他为什么不问庆父呢,这里另有原因,他问叔牙,谁可以做太子。


叔牙说:“父死子继,兄死弟及,这是鲁国常规。现有庆父,可为嗣君,您担忧什么?”

鲁庄公有四个儿子,公子斑、公子开、公子申、公子遂。这四个儿子都不是夫人所生,即都不是嫡子,因此,存在选择太子的问题。鲁庄王本来想听听叔牙的意思,看看他支持哪个公子。没想到,给他的选择题变成了问答题。叔牙根本就不按规矩出牌,直接给出了要辅佐庶兄庆父的态度。这是鲁庄不能容忍的,而且非常的厌恶。于是在没有人的时候,他召来小兄弟季友,问季友的态度


季友说:“就算死也要立公子般
鲁庄公实际上也正想立公子斑。为什么,因为他比较喜欢子斑的母亲。这也有段故事。鲁庄公所以没有嫡子,也许与这个故事有关。

鲁庄公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一个地方修筑一个高,人有站在高台看风景的嗜好。站在高台上居高临下,很是享受。今天的人们也很喜欢登上东方明珠或金茂大厦观看城市风光。那时的贵族就有这个嗜好。

鲁庄公为了满足这个嗜好,就建了一个高台。鲁庄公建的这个高台正好可以看到一个大夫的家。这个大夫称党氏。在高台上,鲁庄公不仅看到了风景,还看到党氏的大女儿长得有意思,漂亮贤淑,就十分喜爱,想要跟她入洞房。

虽然是国君,人家女孩子也不会这么容易答应,而且越是身份高贵,越要慎重,有教养的女孩都是这样的,这个称之为孟任的女孩是鲁国大夫党氏女儿,讲究礼仪,不愿没名没的与男人发生关系,于是就闭门不见鲁庄公。


有些事就是这样,孟任越是不理鲁庄公,鲁庄公越是想要跟她进洞房。国君还是有杀手锏的,
为了娶孟任,鲁庄公承诺要立孟任为夫人,如果有儿子,就立为太子。这样孟任心里就答应了,但怕鲁庄公说话不算数,就让庄公割臂盟公,即割臂出血,与鲁庄公歃血为盟。


鲁庄公一一照办,然后孟任跟鲁庄公进了洞房。


孟任嫁给鲁庄公之后,生
了公子斑 

按照鲁庄公与孟任的盟誓,应当立她为鲁国夫人。但是,鲁庄公失约了,他并没有立孟女为夫人。因为有些事是他决定不了的,庄公的母亲文姜为他选择了自己的表妹,即文姜的侄女,或者说她的情夫兼哥哥的女儿哀姜做了夫人。

应了那句俗话:强扭的瓜不甜。看样子庄公不喜欢这个夫人,因此,夫人哀姜也没有给他生儿子哀姜嫁给庄公的哀姜的妹妹生了一个儿子名开

孟任没有做夫人是鲁庄公决定不了、或者有困难的,但公子斑做太子他还是可以做的,他已经二分之一违约,他又想二分之一履约。因此,他征求二个兄弟的意见,本来就是想立子斑为太子。季友的态度让他很欣慰,但他也担心叔牙的态度。就对季友说,刚才叔牙想立庆父,怎么办?

做国君的哥哥有难,做兄弟的季友就得帮他排忧解难,于是他以庄公名义命令叔牙在针巫氏家中待命,然后强迫叔牙喝毒酒,话说得很客气:你喝了这个,可以不杀你的后人;不然,你死了,你的后人也将被杀。


叔牙
选择了饮毒酒而死

叔牙死了,季友立叔牙之子叔孙惠伯继承他的采邑和爵位,做了叔孙家族的家长或掌门人。叔牙这一宗也就称为叔孙氏。


庄公
季友立太子般为君季友辅佐。这个时候,老大庆父在干什么,庄公生前为什么不与他商量商量?或许庄公知道他从根上就与自己不一心——他正忙着在弟媳——庄公夫人哀姜偷情。与哀姜私通,就想立哀姜陪嫁的叔姜的儿子开。于是,在庄公还没下葬,太子般尚未正式即位,庆父让一个叫的马夫了子

这个荦是个养马人,正好与子斑有过节。斑长大后,喜爱梁氏家族的女孩儿。喜欢就会常来往,有一次,公子斑去梁家他的女朋友正好发现这个名叫荦的养马人从墙外戏弄梁氏女。看到有人调戏自己的女朋友,而且是一个下人,斑大怒,就用子抽打荦。

这件事传到了鲁庄公的耳朵里,鲁庄公听说后这件事后,提醒公子斑说:“荦很有膂力,应杀掉他,不能打完后就放了。”

公子还没来得及找机会,鲁庄公就去世了。庄公去世,庆父就利用这个矛盾,让荦杀死了子斑。看到斑死了,季友感到当时没有讨伐庆父的实力,只好出逃到陈国


庆父
如愿地了情妇——鲁庄公夫人哀姜的妹妹的儿子公子开做鲁国国君,是为闵公。


庆父立闵公之后,
还是觉得不爽,因为妨碍了他与哀姜私通偷情,因此,也就是第二年,庆父又与哀姜合谋,派人杀害了鲁闵公

杀了鲁闵公,庆父打算自立为君。但这样做是不得人心鲁国人根本不接受,想杀庆父,季友听说这一事件后,是可忍,孰不可忍,利用国内的民怨,立即从逃亡地陈国返回,立鲁庄公另一庶子公子为鲁国国君,是为鲁僖公。


庆父
的阴谋失败,其行为又不得人心,遭国人驱逐,鲁国待不下去了,他就到逃奔莒国。季友怕他生事,而且杀了二个国君,罪不可赎,就贿赂莒国,让他们把庆父押解回鲁国,莒国答应了。庆父被送回,季友派人杀庆父,庆父要求允许他流亡国外,派大夫奚斯去向季友说情。


季友不答应,奚斯
只好回见庆父。坏消息是不以直接对人说的,何况是要命的坏消息,于是,奚斯回到庆父的住处,到了院子门口就不再走了,扶着院子的门痛哭。声传到了庆父的耳朵里,庆父听出是奚斯的哭声,心里明白,他的求请没有成功,于是自杀而亡。


庆父出奔莒国
,哀姜在鲁国也呆不下去,出奔邾国。哀姜不守妇道,与庆父私通,还是庆父连弑二位国君的从犯,受到普遍谴责。决心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齐桓公听说侄女哀姜与庆父淫乱危害鲁国,就从邾国把哀姜召回杀然后把她尸体送归鲁国,陈尸示众。鲁釐公求情后对哀姜仍以国君夫人之礼下葬。鲁国历史上有名的庆父之乱才最终落幕。

三桓中,孟氏的始祖庆父、叔孙氏的始祖叔牙虽被逼自杀,但季友或者说鲁国人比较厚道,他们的后人并没受到牵连。由于受到小叔季友的呵护,庆父死后,庆父的儿子公孙敖,也称穆伯继承了庆父在家族中的地位。孟氏、叔孙氏、季氏家族相互支撑共同发展起来期间,由于季友的缘故,季氏更强势一些,发挥的作用也更大一些。

但中国社会或中国历史有这么一种现象,父亲在世时强势,儿子或继承人往往得不到锻炼,或被父亲的光环笼罩,最后往往远不如父亲在世时的名声与威望。


季友
死后,他的继承人却少有记载。按照宗法制的一般玩法,其后人在政坛上应当渐行渐远。最终淡出政治。但这个时候,这种玩法已经过时了。

进入春秋时期,周天子衰弱,各国间的国际结盟、所谓拉帮结派成为流行,各国为了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地调整外交政策,而行使外交活动主要是一些大臣。于是这些常参与国际时务的大臣开始重要起来。周人是一个讲人情讲人脉的社会,常常参与国际事务,熟悉外国的情况,自然就有了国际人脉,很多事情往往就与这种国际人脉有关。于是乎,参与国政的大臣重要并发展着,使其家族与自己的政治生命不断延长,最终形成家族势力。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楚国曾形成若敖家族晋国发展出六大家族齐国有国氏、高氏宋国有华氏而鲁国也就有了三桓。三桓的形成,包括其它国家大家族的形成往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第一个首先要是王亲或君亲,否则不可能形成大族。第二个家族中往往有出色的人才,尤其是家族形成的初期在诸侯国政治上发挥大作用。第三个发挥作用又往往是辅佐年幼的国君,而常常因为国君年幼因而角色重要、作用重大。还有就是在立国君问题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周人是有继承制度的,立子立嫡不立庶,立嫡以长不以贤也就是说,国君虽然很多儿子,但只能立嫡子,嫡子中谁是长子立谁。一点不会乱。但是,进入春秋以后,就有点乱了,这个乱往往是国君没有嫡子,大家都是庶子,立谁不立谁,就容易出问题在这个时候,家族中的长辈,即前任国君的兄弟往往起着关健作用。而由于新立国君受到这个叔伯的帮助与恩惠,往往会比较听他的,比较依靠他,于是这个叔伯常常起重大作用。

鲁国在鲁庄公时,没有了嫡子,围绕着继承人,作为前国君的兄弟的三桓发挥了作用,最后季友辅佐公子申做了国君。公子申即鲁僖公的三个叔伯形成的三个家族也开始发挥作用。

但是,周人是任人唯亲的,亲不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周的国家也是家国,国君既是家长又是统治者,大夫既是兄弟又是大臣。所以,鲁庄公时期,庄公的兄弟庆父、叔牙、季友掌握重权,并排除国乱,立了公子申做了国君。鲁僖公即位以后,他也有自己的兄弟。按照亲亲的原则,他也要重用自己的兄弟,毕竟兄弟要比叔伯和堂兄弟亲。兄弟比堂兄弟、叔伯亲,就要掌更大的权,周朝的政治就是这么玩的,这样不断地以血缘亲疏淘汰身边的人。鲁僖公的兄弟斑、鲁闵公虽然已被庆父所杀,但他还有一个兄弟,公子遂。

因此,庄公子遂开始步入鲁国政坛。公子遂因家住曲阜东门,因此,他以东门氏,因为他死后谥号为襄,排行为仲,所以也称襄仲或东门襄仲。子遂或东门襄仲进入政坛,客观上就形成了与三桓家族的政治角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