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者-是内部经营者

 blackhappy 2019-05-23

管理者仅仅只盯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只有管理的意识是远远不够的。管理者还要具备经营意识,才能够让企业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那什么是经营意识?

经营指:以结果为导向,管理有目的性、有方向性,这才是经营意识。精益生产育人的核心就是培养有经营意识的人。

关于管理与经营意识的差别参考以下事例:

1、为了满足销售的出货需求,而设置1个月的库存周期;

2、固定资产投入看起来目前有需求,但回收期限18个月内是否满足。或者未来固定资产回收期内能否回收成本;

3、人事编制的目的是因为人或事而设编,还是因为解决目前的组织功能需求或者职能薄弱点而设编

4、对供应商是一味的压价来降成本,还是帮助供应商提升效率与品质管控能力而降成本?

以上四个例子,前面半句是管理意识,后半句体现经营的意识。你也细感受一下之间的不同。

管理者-是内部经营者

管理者要成为内部的经营者

管理这里的范围不仅仅限于生产的现场,也包括业务的现场。现在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过去只要靠增加销售就可以确保利润,这叫从 外部找钱的模式;

但是现场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这条路越来越难走;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只能选择降低成本来确保利润,这就是从 内部找钱的模式。

当企业开始内部找钱模式,就是从管理思维转变为经营思维的开始,那么管理者角色也会产生变化,由管理者变成了内部经营者。

市场环境发生的变化:

管理者-是内部经营者

怎么才能找到做为经营者的感觉与思维,我给大家建议有助于经营的建议与行动:

1、时刻抱有成本意识,赢得成本竞争

---任何投入这之前,一定要先问题楚做在哪里?为什么用?解决什么问题?(2W1H)

2、把握顾客需求并反映到产品及服务上

---反映到产品即产品质量、服务即响应速度与产品的余温(舒适度)

3、是能够做好生意并赚钱的管理者

---要时刻问自已,投入何时能够回收成本的意识,要会“算计”或者“会计”

4、时刻把握 PQCDSM方面的问题并采取处置对策

---要时刻保持管理的基本功,也是管理者的基本功,即尊严

5、不断开拓自己的情报网络,获取人事、顾客、负面信息等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要善于不断保持对外部信息保持敏感、反思、PDCA。

---讨论自己的想法,与同事或经营者报告·商谈

6、调查其他公司·行业内的先进设备·技术·系统

---能够擅于学习,能免建立自已的技术体系,管理体系;

---传达信息并给出建议(生产效率·效率·成本降低等等)

管理者-是内部经营者

写 在 最 后

经营思维也就是说是“老板”思维,我们想想老板每天思考的都是企业如何生存如何发展的事情;所以如果你在目前的管理岗位当中,能够形成经营的意识,那么你就具有“老板”的思维了。经后你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丰田的员工进工厂的第一件事情即建立“让丰田生存下去”意识,其实就是在建立员工的经营意识。企业如果要想精益生产导入成功,对人才培养“经营”的意识非常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