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图说心】怎样解读PR间期延长的心电图

 369蓝田书院 2019-05-23

PR间期代表着窦性(或房性)激动从心房传到心室的时间。在心电图上测量,是从P波的起点到QRS波群的起点。所以,对PR间期确切的解释是,从心房电激动开始到心室电激动开始之间的一段时间。

这里顺便解释一个类似的名词:PR段。与PR间期不同的是,测量是从P波结束到QRS波群的起始点(见下图)。

PR间期是临床医生用来评价房室传导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而PR段的时间指标临床不怎么常用。前面说到,在累及心房的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炎的最早期,PR段可有明显的移位,而且作为特征性的表现为临床医生所重视;说到它的时间指标,许多医生更习惯用P/PR比值来评价PR段的长短。

P/PR比值计算方法如下:

正常人的P/PR比值一般不超过1.6。希浦系远端病变造成的一度房室阻滞,P/PR比值可明显小;左室大时比值大。心室预激时,该指标的增大可以非常夸张。

下面我们谈谈PR间期。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发出的激动除极心房后,沿房室通道下传,激动心室。在房室结,激动传导比较缓慢,需时约0.1s。整体房室传导需要的时间大约是120~200ms。这就是心电图上的PR间期正常值范围(见下图)。

当房室传导发生障碍时,激动的下传就会延迟或受阻,心电图就可表现为房室阻滞的特征。简单说,就是PR间期或关系的改变:不是延长,就是脱节(P波后没有R波)。当然,激动传导途径异常时,PR间期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经旁道传导PR短(心室预激),经慢径路传导PR间期延长。

PR间期超出正常值上限时,称为一度房室阻滞。

正常健康人可能有PR间期的轻微延长。除个体差异因素外,运动员体质和老年人相对多见。

男,63岁,健康查体。心率57bpm,PR间期216ms。随访心电图,PR间期固定延长,多在208~220ms之间,长期随访无其它异常。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时可引起PR间期一过性延长,在Holter监护时可发现,晚间睡眠时的PR间期要长于白昼活动时。其中表现非常夸张的称为功能性一度房室阻滞,阿托品激发试验可使这类长PR间期在用药后改善。

一度房室阻滞,临床上更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和心脏的慢性退行性变。

男,56岁,高血压病、慢阻肺。心电图示左房异常、一度房室阻滞(见下图。PR间期248ms,P波时宽126ms)。

 

有学者认为,一度房室阻滞伴左房异常的,对心房扑动/颤动有一定的预警价值。

男,67岁,心悸。Holter监护成功捕捉短阵发作的心房扑动2:1房室传导。静态心电图显示左房异常+一度房室阻滞(见下图)。

 

下图引自文献。76岁男性,憋气。心电图显示的长PR间期(320ms)的房室传导障碍(一度房室阻滞)。

 

下例也是引自文献的心电图。长PR间期(580ms)伴缓慢心率。注意此例R波基本位于两个P波间期的中间,有经验的临床医生会运用Bix法则,来鉴别R波里面是否藏有P波。

 

PR间期延长超过350ms的,称为“特长PR间期”或“PR间期过度延长”。如果患者伴有心衰,并且排除其它因素引起者,是为“PR间期过度延长综合征”,是一种因心脏房室机械活动严重不协调引起的心功能不全。

下例图的PR间期虽然不及上例长(540ms),但相对心率较快,P波落在前序心搏T波的结束点附近,PR固定等长。这种表现的一度房室阻滞有时识图不太容易。

如果心率进一步加快,P波可能会落在T波的位置上并与之融合,容易误认为是没有P波的交界性心律(见下图)。

一度房室阻滞可以间歇表现,也可有心率快慢的依赖性特征。

其中心率增快时表现的最为多见,称为“快频率依赖性”;随心率减慢出现的比较少见,称为“慢频率依赖性”。频率依赖性的传导障碍,临床更多见于束支阻滞(尤其是快频率依赖)。

PR间期延长还可见于房室结双径路。心电图特点是,PR间期长短交替或阶段性互换,特别是在心率并没有明显的改变时,PR间期突然无端的延长或缩短(见下图)。

 

房室结双径路机制的PR间期变化,特点是长PR和短PR各自等长。当激动沿快径路下传心室时,PR间期短,而沿慢径路传导时,PR间期长(见下图)。

 

在一度房室阻滞的基础上,PR间期长短变化无序,且长度不等,无论短的PR间期有否在正常范围,都称为“变异性一度房室阻滞”(见下图)。

     

变异性一度房室阻滞,临床多见于各种心肌炎的活动期,尤其是儿童青少年。

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看图说心》,下次我们再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