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方剂学固涩用药规律

 369蓝田书院 2019-05-24

固涩:止汗、止咳、止泻、涩精(精液、小便)、固崩漏、止带

牡蛎散(体虚自汗、盗汗)

黄芪30g,牡蛎30g(益气固表,敛阴潜阳常用组合)

麻黄根30g(收敛止汗)

小麦30g(甘凉入心,养气阴,清虚热)

九仙散(肺虚久咳)

罂粟壳(敛肺止咳)

桑白皮(清肺热)

款冬花,川贝母(降气);桔梗(宣肺)(润肺,清肺,化痰)(注重肺的气机)

五味子,乌梅(敛肺);阿胶(润肺)(养阴)

人参(培土生金)(益气)

真人养脏汤(脾肾虚寒,久泻久痢)

罂粟壳36,诃子12(涩肠止泻);

肉豆蔻5(温中涩肠);肉桂8(温补脾肾)

人参6,白术6,炙甘草8(四君子汤-茯苓);

当归6,芍药16(养血活血,缓急止痛);

木香14(调气则后重自除)(补而不滞)

PS:当归,芍药;木香(调气和血)。联系芍药汤:芍药,当归(养血活血,缓急止痛;行血则便脓自愈)槟榔,木香(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肉豆蔻温中涩肠,联系四神丸,加上补骨脂可能效果更佳。

PSS:用药比例上,原方用量罂粟壳、木香用量大。如果人参用12g,木香28g;如果人参18g,木香42g……由此猜测,治疗痢疾,木香可以用大量,而行气耗气之说,不知道是否靠谱。那么四君子汤能应付这么大的理气药木香?就不得而知了。

桃花汤(虚寒血痢):赤石脂 一斤(涩肠),干姜 一两(温中),粳米 一斤(益气)

神丸(脾肾阳虚肾泄)

肉豆蔻2,补骨脂4(温中涩肠)(二神丸)

五味子2,吴茱萸1(五味子散,治疗肾泄)

大枣5,生姜4(调和脾胃)

PS:四神丸、二神丸、五味子散、单味五味子、吴茱萸对肠管的自发性活动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对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

PSS:如果肉豆蔻10g,补骨脂20g,五味子10g,吴茱萸5g,大枣25g,生姜20g。

★金锁固精丸(肾虚不固之遗精)

沙苑子,芡实(补肾固精常用组合)

莲须;龙骨,牡蛎(涩精止遗)

莲子粉(补肾固精,清新养心,交通心肾)

★桑螵蛸散(心肾两虚遗精、遗尿)

桑螵蛸(补肾固涩)

远志,菖蒲,茯神(安神定志,交通心肾)

龙骨,龟甲(滋阴潜阳,镇心安神,收敛固涩)

人参,当归(补气血)

PS:记住两个组合。补肾固涩:沙苑子、桑螵蛸、芡实。收敛固涩:龙骨、牡蛎。

莲须估计一般药房没有。

固冲汤(脾肾亏虚,冲脉不固)

煅龙骨,煅牡蛎,山茱萸(张锡纯收敛止血,或救元气欲脱常用组合)

海螵蛸(乌贼骨),棕榈炭,五倍子(收敛止血);

茜草(凉血活血止血,止血不留瘀);

白术,生黄芪(健脾益气固脱)

芍药(养血敛阴)

PS:急则治标。一大堆固涩药。

固经丸(阴虚血热崩漏)

黄芩,白芍,龟板(滋阴清热止血常用组合)

黄柏(泻火坚阴)(阴虚火旺多用)

椿树根(收敛止血)

香附(调气活血)

易黄汤(肾虚湿热带下)(黄带)

山药,芡实,白果(固涩止带)(补脾肾,除湿热)

黄柏,车前子(清热燥湿;清热利湿:下焦)

PS:读研时候老板黄带白带都用白果芡实,而且效果还不错。根据药性,两药皆为平性,理当无寒热之别,白果偏向于治标,芡实偏向于标本兼治。按教材,白带完带汤,黄带易黄汤,临床不一定靠谱。

芡实:甘涩平,脾肾经。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白果:甘苦涩平,有毒,肺经。敛肺化痰,止咳平喘;固涩止带;固精缩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