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武里的“听劲”真的没法用科学解释吗?

 太极老叶KBA9 2019-05-24

多少红颜不曾貌美如花,哪个少年不想仗剑天涯?

少年时代,每个男孩儿都有一个武侠梦,闯荡江湖,行侠仗义,遇不平事,愤然而起,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飞檐走壁,神龙见首不见尾。

这些少年的幻想,在武侠电影里多多少少被满足了一些。当然,文艺作品中侠客的形象和身手,一定是被夸大了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说传统武术圈中的奇人异事。它们也只是以讹传讹被夸大的天方夜谭吗?

众所周知,传统武术中有一项绝技叫“听劲”。

所谓“听劲”,不是用耳朵听,而是用身体“听”,用身体感受。即是“一搭上手就知道对方劲力往何处去”,练就身体的一份敏感,与人交手,无需经过大脑思维,粘着身体一触即发。

就这样的“神功”,我们也都是电视里看过,风声里听过,现实里却不曾见过。也曾一度怀疑这是某些传武的粉丝杜撰的奇闻。

直到前几天看了一本德国筋膜研究专家编写的《筋膜健身》的书,我才突然有所领悟,原来传统武术里的一些奇功异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在解释这些现象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筋膜

筋膜是一种遍布人体的结缔组织,它包裹所有的器官,形成身体结构,并为身体提供支撑。

研究发现,筋膜中含有大量的感受器,这些感受器能够察觉动作、位置变化、压力触碰或者拉伸的变化,而且筋膜中的感受器远远多于肌肉中引发动作的神经元。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听劲”就是这么来的啊!

要知道我们传武中的撑筋拔骨,就是锻炼的筋膜,而筋膜中所含有的大量能够察觉动作、压力、触碰变化的感受器,就是捕捉对手劲力走向的“捕手”。这才使得一些武术高手能够做到“一搭手就知道对方的劲力往何处去”,练就敏感的身体“听劲”。

除此之外,身体的整劲也是从筋膜来的,传统武术中对整劲有一种比喻:整劲,就像是把一堆散落的橘子用网兜兜在一起,全力砸到对手身上


这话该怎么讲?

“网兜”就是筋膜,“橘子”就是我们身体各个部位的重量。我们知道筋膜遍布全身,且有弹力。当我们用整劲时就是调动全身的筋膜,把自己身体的重量挂在筋膜上打出去。这就是“球体打人”真正的含义!

站桩也是在训练筋膜。站桩时“松”、“沉”、“撑”……

“松”就是肌肉放松,肌肉放松了,肢节就“沉”了,这时肢节沉重的压力就被转移到筋膜上,处在四肢末端的筋膜就“撑”了起来,时间长了,全身的筋膜都得到锻炼。

这就是《逝去的武林》中讲的“站桩站得连指甲缝里都是腱子肉”,所以传武站桩根本上训练的就是筋膜。

因此我们练功夫不必拘泥于形式,只要能够锻炼到筋膜,就能出功夫。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人体的结构组织越来越了解。

作为一个传武迷,我们更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求学,相信未来的传武会不再神秘,而是变得越来越科学,接地气。

---------------走 近 陆 师---------------

点击图片

赏陆老师的一身传武魂

特别福利:陆功翰老师开设了6堂传武筋骨体系入门课(免费学),让我们系统了解筋骨体系,同时前100名赠送《腰胯发劲指南》电子文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