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欢一个人呆着,在聚会中总感觉累……内向者怎样享受社交?

 雅博学苑 2019-05-25

一到假期,没出远门的小伙伴免不了要参加几场聚会,但是对于内向者来说,聚会邀约简直成了负担——还有什么事会比一个人呆着更舒服呢?内向者每次社交完,都感觉精疲力尽,但朋友们总是劝说他们要积极社交。内向、不爱社交的人们真的错了吗?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在1921年提出了内向和外向两种不同人格特质的理论。他认为内/外向的区别在于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内向者的能量指向内部,他们对内心世界的兴趣更大,更喜欢安静和独处。

内向者的社交特质

尽管内/外向只是两种不同的人格特质,但在日常的社交中,内向者似乎总是感觉到遭遇了更多的苦恼和尴尬。过多的社交给内向者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不适,还有心理上的负担。当他看到四周的人们开心地聊天时,他可能会进一步怀疑自己:为什么我无法像他们那样自如?我是不是一个无趣的人?

内向者在社交中的确会遇到一些特定的障碍,如内向者更难从社交中真正感到满足;内向者不容易因为眼前的快乐失去理智;内向者更敏感,因此在社交环境中容易受到干扰;内向者不太愿意谈论个人成就,因此他们总是不能有效地“自我推销”;内向者想要深度的沟通,因此他们不喜欢、也不善于应付社交中的表面寒暄。

不过,内向者在社交时也有自己的长处,比如敏感、擅长自省、表述具体客观,更善于观察细节等。

内向者社交的适合方式

很多内向者也许都想过改变自己,但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内向是很难被改变的。那么,作为内向者,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方法?

【运用口头表达以外的交流方法】内向者的很多特征,比如对外界的细致观察、倾听、敏感和善于内省,都使得很多内向者是好的写作者。有时候,当你无法用口头语言表达时,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比如短信、邮件来沟通。

【不与他人谈自己,而是找到共同的话题】内向者往往会觉得,和陌生人谈论关于自己的事情很不适。但你可以试着和对方在交谈的一开始就找到一个共同的领域,它可以是工作领域,也可以是你们都喜欢的某部电影、某个歌手,或者是最近的某个话题事件。由于内向者往往对外界敏感而开放,擅于聆听,善于捕捉细节,善于短时间内了解别人。因此,与他人找到共同话题不会很难。

【在多人的场合中营造与少数人沟通的语境】当你在几十人的聚会上感觉不适,不知道站哪的时候,你可以尝试在大型聚会中,进入和少数人的沟通环境,比如和两三个人就你擅长的话题进行谈论。

【把沟通的陌生对象假设成熟悉朋友】由于内向者非常敏感和容易被外界刺激唤起,因此他们在面对陌生人(新鲜的刺激)时,容易陷入过度思考和分析。如果与陌生人寒暄让你非常尴尬和不适,有时你可以试着假装自己和对方不是陌生人,切换到和熟悉的朋友交往的模式中,这样,你可能会感到更加自如。

【准备好自己的“常用话题库”】内向者还可以试着列出一份“谈话清单”,其中包括一系列对自己来说很重要且擅长的话题,可以问其他人的问题,以及对一些问题的可能性回答。在社交场合中,有很多寒暄都是程式化的,比如“你的工作是什么”,“你学过××专业,是什么样的感受”,等等。如果拥有了这样一份清单,就能够顺畅地应对对方抛过来的问题,顺畅地与对方搭起沟通的桥梁,不会出现尴尬的沉默。

【把谈论自己的成就变成很自然的事】无论外向者还是内向者,其实都可以拥有“自我推销”的社交技能。如果你是内向者,需要的是克服“不好意思谈自己”的心理障碍,试着把谈论自己的成就变成很自然的事。因为关于你自己的事情,只有你自己才能最真实地将他们描述出来,而这需要忍受着羞怯去反复练习,这可以与自己相熟的人开始。

【有计划地社交,给自己“充电”的时间】对于内向者来说,“充电”永远是必要的。当在社交中开始感到疲累,应对方法就是离开那个令你心烦意乱的情境,创造只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你应该了解自己能够接受的社交频率和程度,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社交,不要轻易逾越自己的限度。也就是说,你需要“管理”好你的社交(时间、频率、场合等),而不能像外向的人一样仅凭自然和随性。

(据Know Yoursel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