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德涅斯特 附前期: 中国高铁的详实解读 (5) — 引进的其他车型 (链接中原文标题有误,以此为准) 在CRH380系列研发成功的同时,我国并没有停下研发的脚步,在开始研发下一代更快车族的同时,拿已经足够先进的380系列的技术,去反哺早期引进的一代CRH系列,也成为我国铁路人的新目标。 因为380系列虽然够快,但只有在“高铁”级别的铁路上才能发挥出全部威力,而运营速度在200~250Km/h的“快铁”级别线路一样为数不少,这些铁路同样在呼唤新一代国产车组的到来。另外不少地方新建的一些地区性铁路同样不适合速度过快的380系列。于是就有了这么一批在原有引进车组基础上,吸取国产380高铁技术的国产化200~250Km/h级D字头“快铁”车组的诞生。 CRH1系列—— 这个就是之前说过的四方与加拿大庞巴迪合资的BST公司的最新一代产品。 CRH1A-A: 新一代CRH1A,基于庞巴迪新一代ZEFIRO 250高速列车平台,5动3拖,运营时速200km/h,最大运营时速250Km/h,最高时速275Km/h,定员613人。由于采用了380D系的技术,据说乘坐体验完爆以前的老1A。海南环岛快铁上运营的就是这个型号(注意也是D字头的快速铁路)。 2016年2月首先在广珠城际铁路开始投入运营,总订单至少78列。 不再地铁味的CRH1A-A,也被戏称为浓缩版的CRH380D CRH1E(NG): 新一代1E,10动6拖长编组卧铺,与新1A一样也是基于ZEFIRO 250平台,2016年2月投入运营。编号方面比较难找,目前能找到的只有1229、1230和1231号,也是D字头车。 头型比1代顺眼多了 CRH2系列—— 四方公司原引进日本新干线技术的CRH2系基础上吸收380A技术并换上新头型的新D字头车族。 CRH2G: 短编组高寒型,4动4拖,运营速度250Km/h,2015年12月投入试运营,D字头车。在CRH2A基础上吸收CRH380A技术并采用新头型,以及针对我国北方高寒沙漠地带气候环境特别优化的一款新250动车组,原来叫CRH2H,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250公里级高寒车组的主力车型。总订单至少10+8列,第一批10列编号CRH2G-2418至2427。 新头型非常霸气 CRH2E: 新一代2E,其实就是2G的长编组卧铺型,8动8拖,运营速度250Km/h,2015年12月投入试运营。采购列数至少10列+,目前能找到的只有CRH2E-2461和2462。 CRH5—— 之所以跳过CRH3先讲5,这个原因在后面会说。这个新5系就是长客用来与四方的新2系争夺西北高寒风沙环境的新高寒车型(但貌似目前的口碑不如四方的新2系)。 CRH5G: 原名CRH5H,5动3拖,最高运营时速250Km/h,采用与CRH2A后期一样的统型布局,2014年投入运营,是2G的直接竞争对手。截至目前共计70列,编号CRH5G-5141至5215。 相比老5系采用了国产新头型 CRH5E: 5G的长编组卧铺型,8动8拖,运营时速250Km/h,头型在5G基础上再次进行过改进。今年1月才刚刚投入运营,是目前最新的D字头动车之一,暂时只有两列,编号CRH5E-5201和5202。 昵称“熊猫”的5E,不知道有谁已经有幸坐过了 从侧面看“熊猫” 总的来说,这种拿新技术反哺老车型的思路是相当成功的,因为两者技术共通,但在市场划分上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可以以最快捷的方法让国产车型迅速占领250Km/h以下级市场。 而在这一步的基础上,我国铁路人还打算趁这个机会进一步细化250Km/h以下级市场,而这就是下一篇我们要介绍的“城际动车组”。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