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煌《张仲景50味药证》猪苓 第十七】

 昊晟堂 2019-05-25

猪 苓

猪苓为多孔菌科植物猪苓的干燥菌核,产地较多,以陕西产者质量较佳。《神农本草经》谓猪苓主“痎疟、解毒蛊注不祥,利水道”。《伤寒论》入2方次,《金匮要略》入3方次。

1、原文考证

猪苓汤治“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223),“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319)。《伤寒论》原文来看,猪苓汤主治与白虎加人参汤证极为相似两者皆有渴欲饮水、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腹满、口苦咽燥等,但临床上两方证的区别相当大。白虎加人参汤证为“口干舌燥”,猪苓汤证为“小便不利”。前者是津液不足,后者是水湿内蓄,性质相反,不可误用。此外,仲景有“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224)的说法,阳明病的外证为“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183)由此可见,身热、汗出少或无汗而渴、小便不利者,可使用猪苓汤。

猪苓散治“呕吐而病在膈上……・思水者”。思水,即口渴。

五苓散治“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71),“伤寒,汗出而渴者”(73),“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72),“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74),“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156)。以上5条,口渴者5条,发热者3条(伤寒也属发热之列),脉浮者2条,汗出者2条,小便不利者2条。则可见口渴发热、汗出、脉浮、小便不利是五苓散的主治。

2、仲景方根

猪苓茯苓:主治小便不利。方如猪苓汤、猪苓散、五苓散。

茯苓猪苓泽泻:主治小便不利,渴欲饮水者。参见“茯苓”条下。

3、药证发挥

猪苓主治小便不利者。

猪苓所主治的小便不利,指小便量少,次数或多或少,颜色或浓或淡,大多伴有排尿涩痛,或排不爽等不适感。这种病症,亦称为“淋”。后世《小品方》用单味猪苓治子淋,《子母秘录》用单味猪苓治妊娠从脚上至腹肿,小便不利,微渴引饮。可见猪苓主治的小便不利,多有水肿及小便淋痛。

仲景猪苓方仅三方,三方均有猪苓、茯苓,主治小便不利。茯苓配伍面较广,可与黄芪、白术、桂枝、附子、半夏、厚朴、柴胡、猪苓、泽泻、人参、甘草、干姜、芍药等药物同用,可治眩悸、下利;但猪苓配伍面窄,仅与茯苓、泽泻、滑石、阿胶、桂枝、白术同用,多用于治疗小便不利。

猪苓治发热、小便不利而短黄,多配滑石;尿血配阿胶;口渴、小便不利,配茯苓、泽泻。

猪苓与茯苓均主治口渴而小便不利,其区别在于,茯苓治眩悸,猪苓治热淋。

4、常用配方

猪苓3克,茯苓3克,泽泻3克,滑石3克,阿胶3克。(《伤寒论》猪苓汤)

应用:本方主治小便不利、涩痛、尿血而渴欲饮水者。现多用于治疗急慢性膀胱炎、肾盂肾炎、肾盂积水、泌尿道结石、前列腺炎、阴道炎、宫颈糜烂等。也可用于特发性水肿、急性肠炎、尿崩症等。对尿黄、带下色黄者,应加山栀子、黄柏、连翘等。原方用量偏小,现临床多放大3~5倍使用。

5、文献摘录

《本经疏证》:“茯苓可利水道,猪苓亦利水道,则凡木之苓皆能利水道;茯苓属阳,治停蓄之水不从阳化者;猪苓属阴,治鼓汤之水不从阴化者”。

《药征》:“猪苓主治渴而小便不利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