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货们要警惕,千万别乱吃这种螺,每只螺体内可藏6000条寄生虫!

 艺海捞金 2019-05-28

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种夏季的美食开始上市,吃货们按奈不住那颗躁动的吃货心,早中午三餐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了,没错,还有夜宵!尤其晚上大排档一坐,点上几瓶冰啤,再点上几份烤串,来上一盆龙虾,当然,江浙沪一带还特别喜欢来上一盆螺蛳或者田螺。

吃螺蛳的乐趣大概就在于“唆”的过程了吧,“唆~”一下,鲜辣麻的汤汁率先进入口腔,刺激整个味蕾,螺肉紧跟其后。这时用牙齿快速斩断螺肉的尾部,连壳一起吐掉。伴着口腔里鲜香麻的余味,咀嚼Q弹有劲的螺肉,一颗接着一颗螺蛳,根本停不下来。

吃货们要警惕,千万别乱吃这种螺,每只螺体内可藏6000条寄生虫!

厉害的人直接一口一个,不擅长吃的人可能要连着唆好几口,或者最后只能借助牙签。

除了螺蛳,第二大受欢迎的夜宵螺大概就属于田螺了,田螺的个头要比螺蛳大得多,直接用嘴来唆是行不通的,这个时候就要用牙签或者钢签了,撕掉表面的螺片,用锋利的尖头刺入,然后猛地往外一拽,螺肉就出来了,依旧要吐掉螺尾。

吃货们要警惕,千万别乱吃这种螺,每只螺体内可藏6000条寄生虫!

也有的做法是将螺肉挑出后,剁碎与猪肉糜混合,再填充回田螺壳中,用鲜美的酱汁烹饪,这样的做法好处在于,既可以尝到田螺肉的鲜美,又能方便吃货们食用,两全其美。

但是,你知道吗,很多不法商家会用另一种螺来冒充田螺,如果没有处理得当,食用后很容易感染寄生虫——它就是福寿螺。

吃货们要警惕,千万别乱吃这种螺,每只螺体内可藏6000条寄生虫!

每年4-5月正是福寿螺产卵繁殖的季节,也是大家吃小龙虾,唆螺蛳的好时候。

吃货们要警惕,千万别乱吃这种螺,每只螺体内可藏6000条寄生虫!

福寿螺与田螺长得很相似,若非懂行的吃货,一时之间是很难分辨出来的。福寿螺本身并无寄生虫,但是它极易感染寄生虫,一只福寿螺体内可藏匿多达6000条寄生虫,如果未经高温处理,人体很容易感染寄生虫,而普通的爆炒根本达不到这个高温要求。

人一旦感染了这种寄生虫,幼虫会在体内爬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会感觉头痛、脖子僵硬、皮肤不碰也会痛,严重的会致命。此前也曝出过多次因不慎食用福寿螺,而感染寄生虫的新闻。

吃货们要警惕,千万别乱吃这种螺,每只螺体内可藏6000条寄生虫!
吃货们要警惕,千万别乱吃这种螺,每只螺体内可藏6000条寄生虫!

2007年北京福寿螺致病事件一度轰动全国,致病患者达70多人。患者头颅影像显示出病灶白点。

吃货们要警惕,千万别乱吃这种螺,每只螺体内可藏6000条寄生虫!

看到这里是不是很害怕,但是很多吃货会表示委屈,自己根本不会区分田螺和福寿螺啊,关键它们还长得那么像,现在教你3招,轻松区分它们!

第一招:观察螺口和螺尾

田螺的螺口和福寿螺的螺口,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田螺的比较小,而福寿螺的呈长圆形,比较大。在螺尾的地方,田螺的螺尾是长而尖,而福寿螺的则是短而扁。

吃货们要警惕,千万别乱吃这种螺,每只螺体内可藏6000条寄生虫!

田螺:

吃货们要警惕,千万别乱吃这种螺,每只螺体内可藏6000条寄生虫!

福寿螺:

吃货们要警惕,千万别乱吃这种螺,每只螺体内可藏6000条寄生虫!

第二招:看外壳与螺肉的颜色以及螺纹

田螺的外壳和肉呈现青褐色,而福寿螺的外壳看起来会泛黄,肉则是呈黄白色,这是比较容易观察到的。如果眼睛够尖,还可以观察它们的螺纹区别,福寿螺的外壳,螺旋由外向内,无论是螺旋的直径,还是角度,都收缩的很快,而田螺收缩相对较慢。

田螺:

吃货们要警惕,千万别乱吃这种螺,每只螺体内可藏6000条寄生虫!

福寿螺:

吃货们要警惕,千万别乱吃这种螺,每只螺体内可藏6000条寄生虫!

第三招:看壳的坚硬程度

别看它们都有壳,其实它们的外壳硬度也是不一样的。福寿螺的外壳很清脆,直接用手捏就可以轻松捏爆,掉在地上更是不必说了。但是田螺就不一样的,外壳十分坚硬,摔在地上也不易碎,想要用手捏爆就想都别想了。

摔地上马上碎的福寿螺:

吃货们要警惕,千万别乱吃这种螺,每只螺体内可藏6000条寄生虫!

总的来说,福寿螺具有以下特征:

吃货们要警惕,千万别乱吃这种螺,每只螺体内可藏6000条寄生虫!

赶紧转给你身边爱吃螺的朋友们,千万不要疏忽,一不小心吃错螺,感染了寄生虫可就后悔莫及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