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课时训练8中和反应探究溶液的pH练习

 wuming0717 2019-05-28

课时训练8 中和反应探究 溶液的pH

夯实基础

1.下列数据是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尿液4.7~8.4 B.唾液6.6~7.1

C.血浆7.35~7.45 D.胃液0.9~1.5

2.[2017·北京]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下列植物在微酸性土壤中,不适宜种植的是( )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课时训练8中和反应探究溶液的pH练习

A.花生 B.苹果 C.西瓜 D.沙枣

3.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Na2CO3+2HCl===2NaCl+H2O+CO2↑

B.2NaOH+H2SO4===Na2SO4+2H2O

C.CO2+2NaOH===Na2CO3+H2O

D.Fe+CuSO4===Cu+FeSO4

4.[2017·乌鲁木齐]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应用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用盐酸除铁锈

B.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硫酸处理印染厂含碱废水

5.[2017·黔东南]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K8-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课时训练8中和反应探究溶液的pH练习

图K8-1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6.[2016·湘西]实验室有A、B两种溶液,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A、B两种溶液的pH大小关系是A____(填'大于'或'小于')B。要测定A、B溶液的酸碱度,其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硫酸厂的废水中因含H2SO4而显酸性,需要处理呈中性后才能排放。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废水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第一步:验证废水酸性。往废水中滴加石蕊溶液,石蕊变__________,说明废水呈酸性。

第二步:处理废水。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用熟石灰处理废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用BaCl2处理废水,观察到废水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分析,同学们认为方案二没有达到处理废水的目的,因为处理后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

8.[2016·德州]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K8-2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液体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课时训练8中和反应探究溶液的pH练习

图K8-2

(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三种情况: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有剩余。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课时训练8中和反应探究溶液的pH练习

小明同学却判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填写下表:

(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生锈的铁钉 B.碳酸钠粉末

C.硫酸钠粉末 D.氢氧化铜

(4)图K8-3所示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课时训练8中和反应探究溶液的pH练习

图K8-3

能力提升

1.图K8-4表示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下列有关这些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课时训练8中和反应探究溶液的pH练习

图K8-4

A.苹果汁的酸性大于酸雨的酸性

B.小苏打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厨房清洁剂的碱性小于小苏打水的碱性

D.酸雨呈酸性的主要原因是溶有二氧化碳

2.[2016·淄博]在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溶液的pH没有改变的是( )

A.CO2 B.CaO

C.Cu(NO3)2 D.HCl

3.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课时训练8中和反应探究溶液的pH练习

图K8-5

4.[2016·本溪]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反应'做了如图K8-6所示的两个实验。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课时训练8中和反应探究溶液的pH练习

图K8-6

(1)实验一: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通过稀盐酸与__________反应的现象,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2)实验二:向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色变为无色,由此现象也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二中试管内的无色溶液的成分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 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

[猜想假设] 猜想一:NaCl和HCl;

猜想二:________。

[实验设计] 若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紫色石蕊溶液 B.Cu

C.AgNO3 D.Na2CO3

[讨论交流] 小莹同学认为滴入NaOH溶液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你认为小莹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D [解析] pH越小,酸性越强。

2.D [解析] 在微酸性土壤中,不适宜种植碱性植物。沙枣适宜的pH范围为8.0~8.7,故在微酸性土壤中不适宜种植沙枣。

3.B

4.A [解析] 用盐酸除铁锈,反应物是金属氧化物和酸,故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5.D [解析] 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KOH;由图像可知,pH是从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不断加入的是酸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钾溶液中;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是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的过程,该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6.小于 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并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

7.红 Ca(OH)2+H2SO4===CaSO4+2H2O

白色沉淀(或浑浊) 盐酸

[解析] 第一步: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往废水中滴加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说明废水呈酸性;第二步:方案一中用熟石灰处理废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H2SO4===CaSO4+2H2O;方案二中由于废水中含H2SO4,故用BaCl2处理废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故可观察到废水中出现白色浑浊;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生成物中有HCl,所以处理的废水中还含有较多的盐酸。

8.(1)观察到加入酚酞溶液后不变色,说明溶液一定不呈碱性,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

(2)有气泡冒出 没有气泡冒出

(3)C

(4)C

能力提升

1.A [解析] 厨房清洁剂、小苏打水的pH均大于7,均显碱性,厨房清洁剂的pH大于小苏打水的pH,故碱性比小苏打水的强。

2.B [解析] 二氧化碳、硝酸铜和盐酸能够消耗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

3.D [解析] 水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增加,反应完全后,由于稀盐酸中有水,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水的质量还会增加;溶液的pH会随着稀盐酸的加入而减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2,只会接近2;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会不断增加,当反应完全后不变,但是其质量分数由于稀盐酸的不断加入,又会逐渐减小。

4.(1)有蓝色沉淀生成

2NaOH+CuSO4===Cu(OH)2↓+Na2SO4

Cu(OH)2

(2)红

[猜想假设] NaCl

[实验设计] BC

[讨论交流] 可行 若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没有立即变红,则说明猜想一成立(合理即可)

P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