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适一炉香,宋人洁身自清静的香生活

 花小鼠 2019-05-31

碧玉融成万里天,满城罗绮竞春妍。

柳梢挂月黄昏后,夜市张灯白昼然。

宋人爱香,日常生活中佩香熏衣、焚香调心境,过着洁身自清静的雅致生活。夏秋之际,临安夜市上的各种香物是最紧俏的商品。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夜市”条载:

夏秋多扑青纱、黄草帐子、挑金纱、异巧香袋儿、木樨香数珠、梧桐数珠、藏香、细扇、茉莉盛盆儿带朵、茉莉花朵......

香袋儿、木樨香数珠,都属于日常佩戴的香物。随身佩戴可香身除臭、醒脑清神、祛邪辟秽。宋代香袋配方,以模拟花香味的香方居多,像模拟莲花香气的“莲蕊衣香”,香气清韵悠长,很适合夏天使用。

莲蕊衣香:莲花蕊一钱(干研), 零陵香半两,甘松四钱,藿香、檀香、丁香各三钱,茴香、 白梅肉各一分,龙脑少许,右为细末,入龙脑研匀,薄纸贴,纱嚢贮之。

木犀香珠,则是以木犀(桂花)为主要香料制作的芳香圆珠。古人将一颗颗的香珠串在一起,制成手串,像钏镯一样套在腕上,暗香盈袖。

随着袖子的收放,香珠的香气时有时无,时浓时淡,这种婉转而缠绵的香气含蓄幽雅,很符合古代文人的审美。元人陈栎曾做《木犀珠》诗一首,夸赞用桂花制作的香珠,形圆、色洁、香清:

岩树初开金粟明,累累如贯耀人睛。

非生蚌殻圆还皎,若比龙涎馥更清。

分种原从天上落,粉身今捻掌中轻。

莫言合浦光常在,敛袖归懐夙有情。

在宋代,香物极大丰富了宋人的物质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物。南宋,香料买卖及香料加工业非常繁荣。范祖述在《杭俗遗风》中记载:“ 城中三百六十行生意, 夏秋冬三季, 不敌春香一市之多”。

南宋临安市肆商人编著的《百宝总珍集》,收录了几种当时比较名贵的香料,大食栀子、蔷薇水、龙涎香、龙涎、脑子、沉香、笃傉、 乳香。

大食栀子为藏红花,是古时仿造龙涎香极好的香料,《百宝总珍》“大食栀子”条题前诗曰:“合香栀出大食,红黄好色最为奇”。蔷薇水,既能洒衣香身,也是调制高档香品的重要原料。李彭老《天香·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捣麝成尘,薰薇注露,风酣百和花气”,薰薇注露,指的就是蔷薇水。

龙涎香,为诸香和合而成的龙涎香饼,宋代宫中制作的各种龙涎香在民间颇为珍贵,常被文人当作藏品收藏。脑子即龙脑香,也叫瑞脑。李清照的词作中常提及此香,《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笃傉又称“笃耨”,为松杉之类树脂香料,颜色白而透明,称为白笃耨;相杂树皮而色黑者,为黑笃耨。北宋宣和年间,笃耨与龙涎(抹香鲸肠内分泌的香料)一样是宫中所用名贵的“异香”,谢肇淛《五杂组》物部二载:

宋宣和间,宫中所焚异香,有笃耨、龙涎、亚悉、金颜、雪香、褐香、软香之类。

笃耨清香步障遮,并桃冠子玉簪斜。宋代民间焚烧的笃耨香,多是以各种香料仿造笃耨香味的“假笃耨香”:

老柏根七钱、黄连七钱(研置别器)丁香半两、降真香(茶煮半日)紫檀香一两、栈香一两,右为细末,入米脑少许,炼蜜和剂,爇之。

在《陈氏香谱》熏佩之香中,有一首佩戴的“笃耨佩香”,用料极为奢侈,看香方用料应该属于宫中的香方:

沉香末一斤、金顔末十两、大食栀子花、龙涎各一两、龙脑五钱,右为细末,蔷薇水徐徐和之得所,臼杵极细,脱范子。

南宋时,不仅熏香制造业繁荣,还有专门提供打香篆的服务业。从事打香篆工作的人,称为“供香印盘者”,他们包下固定的'铺席人家',每天去客户家“打香篆”,按月收取香钱。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诸色杂货”条载:

供香印盘者,各管定铺席人家,每日印香而去,遇月支请香钱而已。

打香篆是门技艺,需要技术,方能胜任。宋人华岳《香篆》诗中说打香篆需:“轻覆雕盘一击开,星星微火自徘徊”;宋人释绍昙《禅房十事·香印》:“要识分明古篆,一槌打得完全”。如今的香学课程中,打香篆也是必学的。

烧篆香,是宋代比较流行的用香方式之一。篆香有各式各样花纹,非常具有观赏性,宋人刘子翚有诗《次韵六四叔村居即事十二绝》,描述篆香烧完后的灰烬痕迹:

偶随流水到僧家,身世浑如焦谷芽。

午梦不知缘底破,篆烟烧遍一盘花。

古时篆香还有计时的功用。篆香点燃后连绵不断的焚烧来计算时辰。宋人李之仪《学书十绝》诗,就提到了计时之用的百刻香:

雨后阶庭物物新,睡馀攲枕悄无闻。

只疑日脚随人意,百刻香才过一分。

焚一炉百刻印香,可燃烧一天一夜。洪刍《香谱》“百刻香”条载:“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已”。在《香乘》中,收录有百刻印香香方与百刻篆香图,百刻篆香图条中还提到,百刻香香方要用“野苏、松球二为相合”才能达到准确计时的作用。

百刻印香:栈香三两,檀香、沉香黄熟香、零陵香、藿香、茅香以上各二两,土草香半两(去土)、盆硝半两、丁香半两、制甲香七钱半、龙脑少许(细研,作篆时旋入) ,右为末,同烧如常法。

香刻篆香图

玩香与赏香是宋人日常生活中的赏心乐事,孔平仲《小庵》诗曰:“朝携一筇杖,暮炷一炉香。悠然每独笑,物我两皆忘”。宋代发展出了雅俗共赏的香文化,从除臭、避秽、清神等实用的功能,到嗅觉气味品评及鼻观先参的精神层次。

普通百姓用香芳香居室、祛邪辟秽,士大夫们把品香作为一种高级心灵活动,是慰藉心灵的辅助物,他们通过焚香获得心灵的安适悠闲,黄庭坚《子瞻继和复答》诗曰:

迎燕温风旎旎,润花小雨斑斑。

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