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欣赏与《文心雕龙》导读讲义(第31讲:通变篇)

 凌云悟道 2019-06-02

文学欣赏与《文心雕龙》导读讲义

31讲:《文心雕龙.通变》篇导读

教学内容:《文心雕龙.通变》篇导读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文心雕龙.通变》篇的文章内容,进而理解和研究《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教学重点:《文心雕龙.通变》篇原文解读、文字诠释、篇章评析。

文心雕龙.通变》篇导读

《通变》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九篇,论述文学创作的继承和革新问题。《通变》的,即会通,即继承;适变,即革新。变则其久,通则不乏。这是文学艺术的一条发展规律。本篇能从的辩证关系来论述继承和革新的不可偏废,这是可取的;刘勰针对当时从质及讹竞今疏古的创作倾向,提出还宗经诰的主张,这在当时也是必要的。

【原文】(一)
  夫设文之体有常
,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然绠短者衔渴,足疲者辍涂;非文理之数尽,乃通变之术疏耳。故论文之方,譬诸草木:根干丽土而同性,臭味晞阳而异品矣

【注释】

体:体裁。常:恒常。
  
数:方法。无方:即无常。《礼记·檀弓上》:左右就养无方。郑注:方:犹常也。
  
然:如此。
  
书、记:两种文体名。书:书札、信函。记:指下对上的奏记、笺记。参看《书记》篇。
  
名:指文体的名称。理:指各种文体的基本写作原理。如《明诗》篇所说诗言志、诗者,持也,持人情性等,《诠赋》篇所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等。
  
气:指作品的气势。力:指作品的感人力量。
  
通:指创作的继承方面。变:指创作的革新方面。《周易·系辞下》:变则通,通则久。
  
资:凭借、借鉴。故实:指过去的作品。
  
酌:斟酌。新声:新的音乐,这里借指新的作品。
  
绠(gěng耿):汲水用的绳子。衔渴:即口渴。衔:含在口中。
  
辍(chuò龊):停止。涂:路途。
  
文理:写作的道理。
  
疏:粗疏,不精通。
  
丽:附着。
  
臭味:指气类相同。《左传·襄公八年》载季武子的话: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杜注:言同类。晞(西):晒。

【译文】

作品的体裁是有一定的,但写作时的变化却是无限的。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如诗歌、辞赋,书札、奏记等等,名称和写作的道理都有所继承,这说明体裁是一定的;至于文辞的气势和感染力,惟有推陈出新才能永久流传,这说明变化是无限的。名称和写作道理有定,所以体裁方面必须借鉴过去的著作;推陈出新就无限量,所以在方法上应该研究新兴的作品。这样,就能在文艺领域内驰骋自如,左右逢源。不过,汲水的绳子太短的人,就会因打不到水而口渴;脚力软弱的人,也将半途而废。其实这并不是写作方法本身有所欠缺,只是不善于推陈出新罢了。所以讲到创作,就好像草木似的:根干附着于土地,乃是它们共同的性质;但由于枝叶所受阳光的变化,同样的草木就会有不同的品种了。

 

【原文】(二)
  是以九代咏歌
,志合文则:黄歌《断竹》,质之至也;唐歌《在昔》,则广于黄世;虞歌《卿云》,则文于唐时;夏歌《雕墙》,缛于虞代;商周篇什,丽于夏年。至于序志述时,其揆一也。暨楚之骚文,矩式周人;汉之赋颂,影写楚世;魏之策制顾慕汉风;晋之辞章,瞻望魏采。榷而论之,则黄唐淳而质,虞夏质而辨21,商周丽而雅,楚汉侈而艳22,魏晋浅而绮23,宋初讹而新24:从质及讹,弥近弥澹25。何则?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26。今才颖之士27,刻意学文,多略汉篇,师范宋集28;虽古今备阅29,然近附而远疏矣30。夫青生于蓝31,绛生于茜32,虽逾本色33,不能复化。桓君山云34予见新进丽文,美而无采;及见刘、扬言辞35,常辄有得。此其验也。故练青濯绛36,必归蓝茜;矫讹翻浅37,还宗经诰38。斯斟酌乎质文之间,而檃括乎雅俗之际39,可与言通变矣。
【注释】

九代:指下面所讲黄帝、唐、虞、夏、商、周(包括楚国)、汉、魏、晋(包括宋初)九个朝代。
  
志:指诗言志。则:法则。
  
黄:即黄帝。这里指黄帝时期。《断竹》:指《弹(tán谈)歌》,其首句为断竹二字。古代诗歌没有题目的,后人往往以首句或首二字名篇。
  
质:朴质。《弹歌》全首只四句八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见《吴越春秋》卷五)
  
唐:指唐尧时。《在昔歌》今不传。
  
广:扩大、发展。
  
虞:指虞舜时。《卿云》:《卿云歌》全首四句,第一句是卿云烂兮。见《尚书大传》卷一,是后人伪托的。
  
《雕墙》:指《五子之歌》,其中有峻宇雕墙一句。五子是夏太康的弟弟。歌辞见《尚书·五子之歌》,是后人伪造的。
  
缛(入):文采繁盛。
  
什:《诗经》的《雅》、《颂》十篇称为一什,后泛指诗篇。
  
序:叙述。
  
揆(kuí奎):道理。
  
暨(计):及。骚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
  
矩(举)式:模仿、学习。
  
影写:也是模仿的意思。
  
策制:一作篇制,即诗篇。
  
顾慕:欣羡,追慕。
  
瞻望:与上句顾慕意近。瞻:往上看。
  
榷(què却):商讨。
  
淳(chún纯):朴实,淳厚。
  21 辨:明。
  22 侈:铺张。
  23 绮(起):一种有花纹的丝织品,引申指诗文的靡丽。
  24 讹(é俄):错误,这里指违反正常的新奇。《定势》篇说:自近代辞人,率好
诡巧,原其为体,讹势所变,厌黩旧式,故穿凿取新;察其讹意,似难而实无他术也,反正而已。
  25 弥澹(dán但):
范文澜注:应作弥淡。引《说文》:淡,薄味也。
  26 味:一作,末,衰微。风末气衰,和《封禅》篇的风末力寡意同。
  27 颖(yǐng影):指才能出众。
  28 宋集:指南朝宋代作家的作品。
  29 备:完备,全面。
  30 近附远疏:《
诗品序》中讲到这种情形:次有轻薄之徒,笑曹(植)刘(桢)为古拙,谓鲍照羲皇上人,谢朓今古独步。而师鲍照,终不及日中市朝满;学谢朓,劣得黄鸟度青枝附:接近。
  31 青生于蓝:《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蓝,可作染料的草。
  32 绛(jiàng降):赤色。茜(qiàn欠):可染赤色的草。
  33 逾:超过。
  34 桓君山:即
桓谭,君山是其字。东汉初年著名学者,著有《新论》。下面所引的话,大概是《新论》的佚文。
  35 刘:指
刘向,西汉末年著名学者。扬:指扬雄,西汉末年著名作家。
  36 练:煮丝使白,这里指提炼,濯(zhuó浊):洗,也是提炼的意思。
  37 矫:纠正。
  38 诰:原指《尚书》中的《汤诰》等篇,这里泛指经书。
  39 檃(yǐn引)括:矫正曲木的器具,这里指纠正偏向。

【译文】

所以过去几个朝代的诗歌,在情志的表达上是符合于写作法则的。黄帝时的《弹歌》,是非常朴质的了。唐尧时的《在昔歌》,比黄帝时有所发展。虞舜时的《卿云歌》,文采较唐尧时为多。夏代的《五子之歌》,比虞舜时文采更丰富。商周两代的诗篇,较夏代又华丽得多。这些作品在述情志、写时世上,其原则是一致的。后来楚国的骚体作品,以周代诗篇为模范。汉代的辞赋和颂,却又学习《楚辞》。魏国的诗篇,大多崇拜汉代风尚。晋代的作品,又钦仰魏人的文采。把这些情况商讨一下,可以看出:黄帝和唐尧时候的作品是淳厚而朴素的,虞夏两代的作品是朴素而鲜明的,商周时期的作品是华丽而雅正的,楚国和汉代的作品是铺张而尚辞采的,魏晋两代的作品不免浅薄而靡丽,刘宋初年的作品更是不切实际而过分新奇。从朴素到不切实际,越到后来越乏味。为什么呢?因为作家们都争着模仿近代作品,而忽视向古人学习,所以文坛上的风气就日益衰落了。目前一些有才华的人,都努力于学习写作,可是他们不注意汉代的篇章,却去学习刘宋时的作品;虽然他们对历代创作都同样浏览,但总不免重视后代而忽视古人。青色从蓝草中提炼出来,赤色从茜草中提炼出来;虽然这两种颜色都超过了原来的草,但是它们却无法再变化了。桓谭曾说:我看到新进作家的华丽的文章,虽然写得很美,却没有什么可采取的;但是看到刘向、扬雄的作品,却常常有所收获。这话可以说明上述的道理。所以提炼青色和赤色,一定离不开蓝草和茜草;而要纠正文章的不切实际和浅薄,也还要学习经书。如能在朴素和文采之间斟酌尽善,在雅正与庸俗之间考虑恰当,那么就能理解文章的继承与革新了。


【原文】(三)
  夫夸张声貌
,则汉初已极。自兹厥后,循环相因;虽轩翥出辙,而终入笼内。枚乘《七发》云通望兮东海,虹洞兮苍天相如《上林》云视之无端,察之无涯;日出东沼,月生西陂马融《广成》云天地虹洞,固无端涯;大明出东,月生西陂。扬雄《校猎》云出入日月,天与地沓张衡《西京》云日月于是乎出入,象扶桑于濛汜此并广寓极状,而五家如一。诸如此类,莫不相循21

【注释】

  夸张声貌:主要指辞赋对事物声音状貌的描写。
  
汉初已极:《诠赋》篇说:汉初词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同其风,王、扬骋其势;皋、朔以下,品物毕图。
  
厥(jué决):其。
  
因:承袭。
  
轩翥(zhù注):高飞。辙:车轮的迹。
  
枚乘:字叔,西汉初年作家。他的《七发》载《文选》卷三十四。
  
兮:《七发》原文作
  
虹洞:相连的样子。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著名作家。《上林》:指《上林赋》,见《文选》卷八。
  
端:开始。
  
涯:边际。
  
沼(zhǎo找):水池。
  
月生:一作入乎。《上林赋》原文是入乎西陂。陂(bēi卑):山坡。
  
马融:字季长,东汉中年学者、文学家。《广成》:指《广成颂》,载《后汉书·马融传》。
  
大明:指太阳。《礼记·礼器》: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郑注:大明,日也。”“大明出东,月生西陂二句,《广成颂》的原文是:大明生东,月朔西陂。
  
《校猎》:指扬雄的《羽猎赋》,载《汉书·扬雄传》。
  
沓(踏):合。《汉书》作yǎo咬):深远。王先谦《汉书补注》:应劭曰:沓,合也。先谦按:据应说,则所见本作。孙志祖云:《楚辞·天问》:天何所沓。王逸注:沓,合也,言天与地会合何所。子云(扬雄)盖祖屈原之语。’”据此,当以字为是。
  
张衡:字平子,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西京》:指《西京赋》,见《文选》卷二。
  
扶桑:传为日所从出的神树。《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濛汜(寺):日落的地方。《楚辞·天问》:出自汤谷,次于蒙汜注:《尔雅》云:西至日所入,为太蒙。即蒙汜也。(《楚辞集注》卷三)于:《西京赋》原文作
  
寓:托喻。状:描绘。
  21 循:沿袭。

【译文】

夸张地描绘事物形貌,在西汉初的作品中已达到极点。从此以后,互相因袭,循环不已;虽然有人想跳出当时的轨道,但始终在那个樊笼之内。如枚乘七发》说:遥远地望到东海,和蔚蓝的天空相连。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说:看不到头,望不见边;太阳从东边的水中出来,月亮从西边的山上升起。马融的《广成颂》说:天地相连,无边无际;太阳从东面出来,月亮从西面上升。扬雄的《羽猎赋》说:太阳和月亮,出来又下去,天和地合在一起。张衡的《西京赋》说:太阳和月亮在这里出入,好像在扶桑和濛汜一样。这些夸大的形容,五家都差不多。这类手法,无不是互相沿袭的。


【原文】(四)
  参伍因革
,通变之数也。是以规略文统,宜宏大体。先博览以精阅,总纲纪而摄契;然后拓衢路,置关键,长辔远驭,从容按节。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采如宛虹之奋鬐,光若长离之振翼,乃颖脱之文矣。若乃龌龊于偏解,矜激乎一致;此庭间之回骤,岂万里之逸步哉
【注释】

参伍:错综。
  
数:方法。
  
规略:谋划。统:指总的、根本的事物。
  
体:这里指主体。
  
摄:持取。契:契约。《周礼·天官·小宰》:以官府之八成经邦治:……六曰听取予以书契。郑注:书契,谓出予受入之凡要。凡簿书之最目(总目)、狱讼之要辞,皆曰契。这里取其总要之意。
  
衢路:大路。
  
辔(pèi配):缰绳。驭:驾马。
  
节:一定的度数。
  
负:恃,依靠。
  
宛:弯曲。鬐(奇):虹背。张衡《西京赋》:瞰(kàn看)宛虹之长鬐。
  
长离:凤凰。张衡《思玄赋》:前长离使拂羽兮。《后汉书·张衡传》李贤注:长离,即凤也。《文选·思玄赋》旧注:长离,朱鸟也。《思玄赋》又讲到纚朱鸟以承旗。李贤注:朱鸟,凤也。《楚辞》曰凤凰翼其承旗也。李善注纚朱鸟以承旗句,也引了《楚辞》的凤凰句。
  
颖脱:露头角的意思。《史记·平原君列传》记毛遂答平原君说:使遂蚤(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颖:禾穗。颖脱而出:像整个禾穗透出。
  
龌龊(wòchuò握辍):局促。
  
矜(jīn今):夸耀。一致:一得之见。
  
回:曲折回旋。骤:驰马。
  
逸:快。

【译文】

应该在沿袭当中又有所改变,这才是继承与革新的方法。所以考虑到写作的纲领,应该掌握住主要方面。首先广泛地例览和精细地阅读历代佳作,抓住其中的要领;然后开拓自己写作的道路,注意作品的关键,放长缰绳,驾马远行,安闲而有节奏。应该凭借自己的情感来继承前人,依据自己的气质来适应革新;文采像虹霓的拱背,光芒像凤凰的飞腾,那才算出类拔萃的文章。假如局限于偏激的看法,夸耀自己的一得之见;这只是在庭院内来回兜圈子,哪能算日行万里的良马呢?


【原文】(五)
  赞曰:

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

趋时必果,乘机无怯。望今制奇,参古定法。
【注释】

  运周:运转不停。
  
其:将。
  
果:决断。
  
怯:懦弱。

【译文】
  总之,写作的法则是运转不停的,每天都有新的成就。必须善于革新才能持久,必须善于继承才不贫乏。适应时代要求应该决断,抓住机会不要怯懦。看准文坛上今后的趋势,来创造动人的作品;同时也参考古代的杰作,来确定写作的法则。
  

【评析】

《通变》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九篇,论述文学创作的继承和革新问题。《通变》的,即会通,即继承;适变,即革新。 变则其久,通则不乏。这是文学艺术的一条发展规律。本篇能从的辩证关系来论述继承和革新的不可偏废,这是可取的;刘勰针对当时从质及讹竞今疏古的创作倾向,提出还宗经诰的主张,这在当时也是必要的。

全篇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的必要。刘勰认为各种文体的基本写作原理是有一定的,但文辞气力等表现方法却不断发展变化着;因此,文学创作对有定的原理要有所继承,对无定的方法要有所革新。

第二部分就魏晋以前历代作家作品的发展情况,来说明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关系,强调继承与革新应该并重。

第三部分是紧接上面主张宗经的思想来论述的。刘勰举枚乘司马相如等五家作品沿袭的情形,一以说明通变的方法,一以表示忽于宗经而在夸张声貌循环相因,就出现了广寓极状,而五家如一的情形。

第四部分讲通变的方法和要求,提出必须结合作者自己的气质和思想感情,来继承前人和趋时变新,文学创作才能有长远的发展。

第五部分即“赞曰”,为本篇文章小结。
  刘勰所讲的都过于狭窄:文学创作所应继承的,显然主要还不在诗、赋、书、记等文体的写作特点;而要发展革新的,也不仅仅是文辞气力等表现方法。他未能认识到古代文学作品中一切优秀的内容和形式、思想和技巧,都有根据新的条件而加以继承和发展的必要,这就使他的通变论带有较大的片面性。

刘勰在探讨文学的发展时,发现了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即由质到文的必然性。因此他主张要克服形式主义倾向,不能用否定文学的基本特征、不许文学发展的方法,而只能顺其规律加以引导。其基本办法就是讲通变

【原文诵读】

《文心雕龙.通变》

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然绠短者衔渴,足疲者辍途,非文理之数尽,乃通变之术疏耳。故论文之方,譬诸草木,根干丽土而同性,臭味晞阳而异品矣。

  是以九代咏歌,志合文则。黄歌断竹,质之至也;唐歌在昔,则广于黄世;虞歌《卿云》,则文于唐时;夏歌雕墙,缛于虞代;商周篇什,丽于夏年。至于序志述时,其揆一也。暨楚之骚文,矩式周人;汉之赋颂,影写楚世;魏之篇制,顾慕汉风;晋之辞章,瞻望魏采。搉而论之,则黄唐淳而质,虞夏质而辨,商周丽而雅,楚汉侈而艳,魏晋浅而绮,宋初讹而新。从质及讹,弥近弥澹,何则?竞今疏古,风昧气衰也。

  今才颖之士,刻意学文,多略汉篇,师范宋集,虽古今备阅,然近附而远疏矣。夫青生于蓝,绛生于蒨,虽逾本色,不能复化。桓君山云∶“予见新进丽文,美而无采;及见刘扬言辞,常辄有得。此其验也。故练青濯绛,必归蓝蒨;矫讹翻浅,还宗经诰。斯斟酌乎质文之间,而隐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

  夫夸张声貌,则汉初已极,自兹厥后,循环相因,虽轩翥出辙,而终入笼内。枚乘《七发》云∶“通望兮东海,虹洞兮苍天。相如《上林》云∶“视之无端,察之无涯,日出东沼,入乎西陂。马融《广成》云∶“天地虹洞,固无端涯,大明出东,入乎西陂。扬雄《校猎》云∶“出入日月,天与地沓。张衡《西京》云∶“日月于是乎出入,象扶桑于濛汜。此并广寓极状,而五家如一。诸如此类,莫不相循,参伍因革,通变之数也。

  是以规略文统,宜宏大体。先博览以精阅,总纲纪而摄契;然后拓衢路,置关键,长辔远驭,从容按节,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采如宛虹之奋鬐,光若长离之振翼,乃颖脱之文矣。若乃龌龊于偏解,矜激乎一致,此庭间之回骤,岂万里之逸步哉!

  赞曰:

  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可久,通则不乏。

  趋时必果,乘机无怯。望今制奇,参古定法。

 

【学习札记】

文学创作论通变,因革继承写新篇。博览精阅疏古今,雅俗朴采需均兼。

长辔远驭重实践,总摄纲纪置关键。望今制奇酌尽善,参古定法宜遵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