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昆:血府逐瘀汤之气滞血瘀胸痛案】

 石门易卜 2019-06-02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本方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诸药组成,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原为治瘀血内阻胸部,气机失畅以致胸痛胸闷之剂,诚如王清任所云:“膈膜以上,满腔皆血,故名曰血府”。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从医执教40余年,学验俱丰,师古而不泥古,临证善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效果显著,现择其验案三则,供同道参考。

1.气滞血瘀胸痛案

骆某,女,21岁。2011年12月4日来诊,诉双胸胁部刺痛三月,尤以运动时为显,伴心悸,经行腹泻。舌暗苔薄白,脉沉细。辨为胸中血瘀证,治宜疏肝行气,活血化瘀,处方以血府逐瘀汤加味:柴胡10克,枳壳10克,赤白芍各10克,桔梗10克,怀牛膝15克,生地15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茯苓30克,炒白术12克,郁金10克,砂仁6克,炙甘草6克,七剂,水煎服。

二诊时诸症大减,效不更方,嘱其续服七剂以巩固之。

按:本例辨证为胸中血瘀证。胸中瘀血阻滞,不通则痛,故胸痛日久不愈,且痛有定处如针刺;胸胁为肝经循行部位,瘀阻日久,肝气不舒,故适逢月经肝气用事时,木气更郁,横逆犯脾,导致腹泻;肝木乘脾,津液不能正常运化引起水饮内停,水饮凌心则发心悸;舌脉亦为气滞血瘀之象。故治以血府逐瘀汤加味,方中四逆散疏肝行气;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怀牛膝活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入胸中,合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加茯苓、白术、砂仁以健脾化湿,暗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各药配伍,使血活气行,瘀化热清,肝气舒畅,诸症自愈。

《成肇仁中医心悟与临证》,成肇仁传承工作室原创,原载《中国中医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