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案 2019年03月20日 初诊:患者钟×,女,36岁,因“咳嗽9月余”就诊。 患者9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说话即咳,伴少量白色泡沫痰,无恶寒发热,无胸闷气短,无恶心呕吐等不适,至“华西医院”就诊,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予以对症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反复。经熟人介绍至陈老门诊处就诊,现症见:患者咳嗽,说话即咳,伴咽中异物感,月经量少,舌体略胖,浅齿痕,舌质淡红,苔白。 诊断:咳嗽(肺肾亏虚) 治法:温阳肾散寒,宣肺通窍 方药:抗过敏汤加减 麻黄12g、白附片30g、细辛10g、炙甘草15g、大枣30g、桂枝15g、党参30g、黄芪30g、五味子15g、白芍15g、当归12g、桔梗20g、青果15g、干姜15g、矮地茶30g 3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2019年03月25日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日间咳嗽明显,查咽喉有滤泡,舌体略胖,浅齿痕,舌质淡红,苔白。予以慢咽汤加味,具体方药如下: 旋覆花10g、桂枝15g、细辛10g、干姜15g、炙甘草15g、五味子12g、青果15g、当归12g、桔梗20g 3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2019年05月08日 三诊:患者进门后直呼“神医”,追其原因,诉服一剂药后咳嗽明显好转,继续服完2剂后咳嗽基本痊愈。今日感冒后微咳,咽中有异物感,舌质淡红,苔白。于前方基础上去旋覆花,续服4剂。 2、讨论 慢咽汤化裁于名老中医陆干甫老先生之方,陈老将陆老治疗慢性咽炎的经验进行了发展,突出以温阳、活血、开痹为主的治疗特色,吸纳《伤寒杂病论》中苓甘姜辛五味汤和桔梗汤之学术思想,创慢咽汤,主治慢性咽炎,方中药物八味,包括桂枝、细辛、干姜、五味子、 桔梗、当归、青果、炙甘草。 一诊时受到西医诊断的影响,诊断为过敏性咳嗽,遂予以抗过敏汤,然效果不尽如人意,二诊时,陈老积极变换思路,四诊合参,并仔细查体,诊断为慢性咽炎,遂予以慢咽汤加味。 方中桂枝温通散寒为君药, 细辛、干姜辛温助阳通络;当归、五味子温润降逆、活血化瘀共为臣药;青果、桔梗解毒清利咽喉为佐药;炙甘草为使, 既能温中健脾, 又能调和诸药。其中取细辛辛散之性, 助干姜温肺散寒之力;五味子温肾敛肺, 与干姜、细辛相伍, 一温一散一敛, 使散不伤正, 敛不留邪, 且肺、脾、肾三脏同调。桔梗、甘草取桔梗甘草汤伏火利咽之意。全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 平补平泻, 以扶正温通为主, 补而不滞, 又温润益阴、活血驱邪, 攻不伤正, 体现了“一阴一阳结”治疗时阴阳并治之意。 三诊时,患者诉咳嗽明显好转,为辨证准确之征。由此可见,临床辨证时可以参考西医诊断但不能拘于西医,需要建立自己的理论自信。 版权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