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心学的终极愿景:圣人之道,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wenxuefeng360 2019-06-03

对于古人来说,圣人之学有可能就是某个晚上星空下的一次顿悟,但那样的人毕竟少之又少,大部分人是需要一个渐悟的过程。

阳明心学,本身就是一个致良知的过程,然而,学习者悟性不一,就产生了大量的心法,并且,王阳明所提的观点也不止一个,如心即理,知行合一,都是他爱用的。此外如诚意,正心,格物,功夫……。骤看起来五花八门,其实整体是一贯的。

王阳明心学的终极愿景:圣人之道,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今人要体悟阳明心学,就需要抛开大量的儒家概念,先找到心学的核心脉络,学习起来就会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否则会有山重水复之感。

阳明心学的修悟,需要一个从“心悟、体悟、到证悟”的三层悟道过程,再加上“致良知”和“心学终极愿景”,构成了阳明心学层层递进的渐悟脉络。所以本课的阳明心学十六法门,就是循序渐进遵循这“三大悟”的修习大纲。

十六心法中,共有心悟层面4节,体悟层面7节,证悟层面5节。虽然阳明心学是一个系统整体,知行合一,不能先知后行,但学习的时候还是可以作一些分解的,以提升普通学习者的理解,比如心悟偏重本体(本心),体悟偏重主体(自我体验),而证悟更关注人与外界客体的连接(总结普及)。而这一点,其实也非常符合现代社会互联网化的现状,互联网就是个体与万物客体间的互联互通关系。

王阳明心学的终极愿景:圣人之道,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第一层,心悟,阳明心学终极愿景

任何一种成熟的思想理论体系,只有普及到整个社会、整个历史层面、站在人类的上空,才会与大众产生共鸣,只有对大众具备普遍指导意义,才能有更强大的历史生命力。

需要明确的是,在王阳明心里,致良知是一种功夫,一种路径,是个体愿望,普通人的心学学习目标可能是“致良知”,但王阳明不是,圣人也不是,阳明心学更不是。

金庸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毛泽东说过,共产主义的终极愿景就是要解放全人类。心学也一样,王阳明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致良知,而是要达到整个人类的伟大愿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四书五经》之一的《大学》,提出了儒家的著名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不是大人之学,更不是高等院校,而是圣人之学、大道之学,明德为修身,亲民在治国,至善在于天下大和。

《大学》是阳明先生晚年比较偏爱的一本儒家著作,并且他还专门编写了《大学问》一书,用问答的形式,来解读《大学》的核心思想,所以,王阳明认为,刚了入门心学的弟子,可以从《大学问》开始。

王阳明心学的终极愿景:圣人之道,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大学问》下面这段原文,对学习阳明心学尤其重要。

圣人有忧之,是以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是故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父、人之父与天下人之父而为一体矣……。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以至于山川鬼神鸟兽草木也,莫不实有以亲之,以达吾一体之仁,然后吾之明德始无不明,而真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矣。夫是之谓明明德于天下,是之谓家齐国治而天下平,是之谓尽性。

王阳明心学的终极愿景:圣人之道,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儒家的仁,与道家的道,心学的良知,本意都是相通的,阳明先生认为,达到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作为普通人已经是一种极致的境界了,但圣人的追求还没结束,圣人还需要把这种思想推广到社会、推广到所有人、推广到天地万物,只有天地万物一体,且都达到致良知了,成为一体之仁了,才是圣人的终极愿景。

如果把阳明心学的终极愿景,比喻为企业使命愿景,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企业的愿景是为个人,那只是一维思维,如果企业的愿景是为他人,那么已经上升到二维思维,如果企业愿景是为了社会,那么你就是三维思维了,如果你是为了天地万物及未来整个人类发展,那你就四维境界了,高维思想一定比低维思想更高级、更先进,关键是你有没有足够的驾驭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