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其实可以不玄(1):太阳病是怎么回事

 世平天下 2019-06-05

伤寒论: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上一节我们简单的说了一下,伤寒论把人体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三个部位,病邪侵犯人体,每个部位的反应又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太阳病就是病邪在体表,正邪交争激烈,而人体反应出了阳性的症状,所以太阳病也叫表阳证,既是表证,也是阳证。

那么太阳病的表阳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就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你看脉浮,就是反应病邪在体表,同时浮也是阳性脉,浮和沉相对嘛,浮为阳,沉为阴;头项强痛,为什么呢,正气充斥头项部位,这是表示激烈的亢奋的,也是阳性的表现;而恶寒呢,恶寒不是冷,而是因为有热,你看,热也是阳性的,它跟冷相对,冷就是阴性的。

所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它就反应了病邪在体表,而有系列阳性证状,那么这就是太阳病。

再强调一些,伤寒论的太阳是指的病位,在体表,而不是像内经的太阳指的是太阳经络。

上边提到正气,伤寒论的正气就是精气,更具体的就是津液,包括脉内的津液和脉外的津液,以后我们为了表述方便,有时候说正气,有时候说精气,有时候说津液,你知道是一回事就行,不过说津液的话更形象具体,更好理解。伤寒论说的阳气也是指的津液,这个以后合适的时候再说。

阳是指的太过,阴是不及,这都是病态的。阳性的有热、亢奋、代谢亢进等。

头项强痛,这个“强”读“僵”这个音,也是僵硬的意思。也有读“qiang”的,知道这个意思就行。项,是在脖子后面的中间,两边的叫颈。项是太阳病的专位,颈就不是了。不要认为头项强痛就是脖子后面都疼,就只是中间的那一段僵痛。要是颈也痛,那就不只是太阳病了。

有了以上这个解释后,我们就好总结了:

太阳病,一般情况下,都要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反过来,如果出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那就一定是得了太阳病。

太阳病的治法主要就是发汗,后面根据实际证状有好多方子,你选择方证相对的,发发汗病就好了。

所以,我们习惯说,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太阳病的提纲证。太阳病还会有其他一些证状,但那些证状不一定出现,而这个三个是一定要出现的。比如,下边很快就要提到的,发热,也是。

你是否注意到“而恶寒”的“而”了呢,这个字在这里可不是一个连词或转折词,它表示的是强调的意思,这个字的意思是“一定”,就是说太阳病一定要恶寒。这是辨证太阳病的重要的一个证,如果不恶寒,它就不是太阳病了。你看,我们上边有个“一般情况下”这个词,那就是在特殊情况下,脉可能不浮,头项也可能不那么明显的强痛,但是不管什么情况,一定恶寒,不恶寒,就肯定不是太阳病。这是辩证的要点。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太阳病的发病机理。

当病邪侵入体表的时候,身体就会调动正气,具体就是津液,去抵抗去。人体对所有身体的刺激都会有反应,这是人体的良能,你不要问为什么。由于病邪在体表,这些津液都被调到体表去抗敌,津液里面就有营养、氧气、热量、其他免疫物质,如果正气胜了,就会发汗,把病邪驱逐出了,病也就好了。如果出不了汗,病邪出不去,津液就会源源不断的调到体表,这时候体表就会胀的非常难受,上体部特别是头项部最明显,那么这时候你就会感觉头项强痛。由于津液都充斥到体表,这个时候你轻轻一按就可以摸到脉,我们就把这种脉叫浮脉,就是脉浮。津液就在脉内和脉外嘛。正邪交争要发热,体表温度升高,与外边的温差扩大,就会感觉怕冷,特别是有时候会出一点点汗,那还怕风。不少注家说恶寒是因为卫阳受伤导致的,我觉得实质是一样的,只是我们解释的更具体一些,更好理解,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宗旨,也是特点吧。

但是如果人体的正气不那么强大,不足以驱邪,那么你就要用药物帮助人体驱邪了,这个药物仲景都给我们了,就是后边要介绍的那些方子。如果这时你没有用药,或者用的方子不对,正气就要后退,撤到里边重新组织防线,而病邪就要入里了,那就严重了。这个以后都会看到,都有应对措施,伤寒论就是这么写的,好像就是在做临床一样的。

这里要强调一下,太阳病不是一个具体的病,是个一般的病,只要是表阳证就叫太阳病,很多疾病的初期都要经过太阳病的阶段,及时发现,发发汗也许就解决了。千万别以为就只是感冒发烧一类的,很多大病初期也是反应为太阳病。

这一节就讲完了,再强调一下,太阳是指的部位,不是内经的经络。伤寒六经都是指的部位,不是内经的经络。不分清这个,以后就会感觉到别扭。大多注家都是认为是内经的经络,就用内经注解。这是派别不同,我们不争论这个。

中医其实一点都不玄,我们完全可以轻松的自学中医。而且,对于中医,一知半解毫无益处,要学就要系统的学习。一起学中医是以临床实践性最强的中医经典 《伤寒杂病论》为基础,以符合伤寒论实际的见解和朴素的语言解释伤寒论,并且把中医的基础知识穿插其中,使得我们可以轻松的掌握最实用的中医基础知识。为人子,不知医为不孝;为人父,不知医为不慈。我们一起学中医,坚持则有万水千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