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如何做到“墨分五色”?

 摄影姥 2019-06-05

墨分五色本属绘画的专用术语,出自唐代的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

“五色“并没有统一的书法,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焦(黑)。

实际上乃是指绘画过程中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本不必局限于“五色”,也不是“五色”能涵盖得了的。

“墨分五色”在书法中的运用,是指在书法艺术中追求墨色的变化:一方面来自于毛笔的特性,一方面是辅助艺术效果的表现。

毛笔蓄墨是有限制的:多则流出,少则枯而难以行笔。并且所蓄之墨用尽,需要再蘸墨,用尽之前自然会干枯,蘸墨之后有又饱满。

而墨色得浓淡,源自于墨汁的调水多少,水少则厚,水多则淡。过去用墨块研墨时,对墨汁的浓度可以掌控,现在都用成品墨汁了,焦墨已不可得。

我倒认为,书法的墨色相对于绘画要简单很多,无非浓淡、枯润。一幅书法作品,如果墨色变化过于复杂,会显得乱,并且会掩盖结体、线条之美,甚至影响线条的质感。

王遽常先生写章草用墨较浓,写到笔头所蓄之墨挤干,线条老辣,增强书法的艺术表现力。过去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也是指用墨浓淡的选择。

具体而言,书写之前,根据一幅或一次书写的用墨量,用水调好,可以在废宣纸上试一试干湿浓淡是否合适,若要追求浓淡变化,可以准备浓墨汁和清水各一份,可以在统一的墨色之外,求得变化。

但是我们一般不主张这样做,因为这样做的机巧性太明显,失之自然。书法中“墨戏”可以偶尔为之,当不得主流。并且我们也不主张中途调墨,尤其是写大字,一字之间,浓淡不一,装裱之后,会看出作品发花。

本文为昭明书馆原创,观点仅代表个人;图片来自公开资料,如有冒犯,请通知撤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