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件盗墓案让30余件战国时期精美青铜器重见天日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6-05

2010年底,河南省淅川县发生重大盗墓案。公安机关及时破获此案,收缴部分被盗文物,后将这批器物移交淅川博物馆。这批器物被盗于淅川县仓房镇沿江村陈家沟口北玉山岭的一座楚墓,共30余件。现将部分重要器物介绍如下:

一件盗墓案让30余件战国时期精美青铜器重见天日

图1 铜镬鼎

铜镬(huò)鼎,通高43.6、 口径45.7 厘米。三蹄足,腹部有两个对称的小环钮,颈腹间饰一周凸弦纹带。足上部有突起的扉棱,两边为浮雕龙组成的兽面(图1)。

一件盗墓案让30余件战国时期精美青铜器重见天日

图2 铜环钮鼎

一件盗墓案让30余件战国时期精美青铜器重见天日

图3 铜环钮鼎

一件盗墓案让30余件战国时期精美青铜器重见天日

铜环钮鼎2件。通高30 、口径24.5 厘米(图 2);通高 30.3、口径24.5 厘米(图3)。大小形制基本相同,有盖,盖圆弧形、附耳外侈、鼓腹、圜底、三蹄足较高、盖面有两道凸弦纹,外弦纹上置3个环钮,盖中心有鼻钮衔环,腹部饰一道凸弦纹,足根部饰兽面纹。

一件盗墓案让30余件战国时期精美青铜器重见天日

图4 铜兽钮鼎

铜兽钮鼎,通高36.8、口径 29.3 厘米。有盖,盖圆弧形、附耳外侈、鼓腹、小平底、三蹄足较高、盖面有两道凸弦纹。外弦上置3个昂首卧兽状钮,盖中心有鼻钮衔环,腹部饰一道凸弦纹,足根部饰兽面纹(图4)。

一件盗墓案让30余件战国时期精美青铜器重见天日

图5 铜壶

铜壶,高27.6、口径9.5厘米。有盖,盖顶隆起,盖上有3个鸟喙状钮,盖面饰卷云纹,肩部有两个对称的铺兽衔环,颈部及腹部均饰三道凹弦纹(图5)。

一件盗墓案让30余件战国时期精美青铜器重见天日

图6 铜壶2件

铜壶2件,高33.2、口径10厘米。形制、大小相同。有盖,盖顶隆起,盖上有4个对称的鸟喙状钮。肩部有两个对称的铺兽衔环;平底、高圈足、通体素面(图6)。

一件盗墓案让30余件战国时期精美青铜器重见天日

图7 铜盉

铜盉,通高31.5、口径11.5厘米。圆弧盖、鼓腹、圜底、三蹄足,盖顶部有环钮,并有链条与提梁相连。提梁为棱形圆折,流作兽首形,腹中部饰一道凸弦纹,蹄足瘦长作六棱形,上部饰兽面纹(图7)。

一件盗墓案让30余件战国时期精美青铜器重见天日

图8 铜鉴

铜鉴,通高22.5、口径40、底径27.5厘米。颈腹之间有两个对称的兽面形耳,耳内套一圆环,下腹部内收,平底。颈部饰蟠螭纹,上腹部饰有一周凸弦纹,凸弦纹上饰三角云纹,下饰一周凸弦纹及一周带状蟠螭纹(图8)。

一件盗墓案让30余件战国时期精美青铜器重见天日

图9 铜盒

铜盒,高22、口径29厘米。子母口承盖,圆弧形盖,盖上有3个龙形环钮,口沿两侧各置一圆环形钮,器身素面无纹(图9)。

铜箕,长22、口宽24.4厘米。箕形、口敞平、平底,两边略外侈、尾部较深,弧形壁,口壁外侧有一环形钮,箕内部稍残, 素面(图10)。

一件盗墓案让30余件战国时期精美青铜器重见天日

图10 铜箕

由于这批器物是追缴文物,器物组合关系不明,亦未见铭文资料,只能从这批器物的形制和纹饰两方面来考证器物的时代。通过对该墓收缴器物和上述墓葬出土器物综合比较后发现,这批器物的时代应在战国中期晚段。这批器物的时代应为战国中期晚段。此墓随葬器物比较丰富,从随葬的大型镬鼎和子母口鼎等器物推测,墓主人应当是相当于下大夫级或上士级的楚国贵族阶层。

这批器物中的铜盒、铜箕为淅川东周楚墓新发现青铜器类型,为楚国青铜器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