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进中举后为何喜极而疯?如果你知道了举人的特权,你也会疯的!

 江山携手 2019-06-08

初中教材中的《范进中举》文章,恐怕大家都能依稀记得其中内容梗概,让人最为感慨的是,在范进中举前后,通过描述范进本人、邻居、岳父及乡绅等的语言、神态、动作极其鲜明的对比,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热衷名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让人不免疑问,范进考上秀才,无人问津,甚至连他参加乡试的钱都无人赞助,可一旦高中举人后,竟然如此风光,让人有鲤跃龙门、恍如隔世之感,举人到底有什么实权好处?让众多穷秀才趋之若鹜、奋斗终生!

科举制度起源于汉朝,采用察举制,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隋朝开始实行真正意义的进士科举,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之久。

拿清明两朝科举制度为例,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四大关口。闯过童生试,获得秀才功名,范进考了20多场才考上秀才;闯过乡试,获得举人功名;闯过会试,获得贡士功名;闯过殿试,获得进士功名。殿试又叫廷试,由皇上亲自主持,主要考策问,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录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通过古代科举考试绝非易事,“十年寒窗苦,今朝跳龙门”,这也仅仅是文人的美好愿望,绝大多数人,穷其一生,也只能止步于穷秀才阶层,如果一旦高中举人,便咸鱼翻身,扬眉吐气。那么,考中举人将会获得哪些权利,让人如此垂涎?

首先,“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古代选拔地方官员,主要采取京官外调或从举人、贡生、进士中选拔,也就说考取举人功名,等于拿到官场的入场券,如果活动的好,很快便可以成为官宦人家。拿现代来说,秀才相当于大学生,而举人就是公务员,差距可想而知。

其次,古时地方县衙官员很少,基本上“皇权不下县”,地方官的权力非常大,相当于国中之国,而官员一人能力毕竟有限,一般要依靠地方乡绅、举人等协助管理地方政务,举人在地方上的权力和影响都很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举人可以免除一切赋税。乍一看,大家也许觉得这没什么,不就是免除一点农业赋税吗?其实不然,明朝末年,国家百分之九十的财富和土地聚在少数豪族官员手中,这又是为何?因为他们不用纳税,很多百姓自愿将自身田产挂靠到这些举人老爷名下,只需交部分管理费,就可以逃避国家税负,而这举人坐地起价,空手套白狼,能不富裕吗?

如此看来,范进中举,等于一步登天,喜极而疯也是情有可原。试想一介书生小民,考上秀才已实属不易,毕竟穷秀才也算是知识分子,可考上举人便可不劳而获,就能荣华富贵一生!如果你知道举人这些特权,换你也会喜极而疯的?你怎么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