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薪几十万的领导教育月薪几千的员工要有奉献的精神,你怎么看?

 老夏分析师 2019-06-10

生活的神奇之处,

不在于你遇见了多少看对眼的人,

而是有可能会遇见很多教会自己一些事的人.

在现实中,在生活中,在电视剧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领导好像非常多,我们曾经也鄙视这些经常画大饼的领导,但当你坐到这个位置的时候,仿佛你也变成了类似的领导.

当然了,很多时候年薪几十万的领导出于工作需要,还是在照搬传统陈旧的模式,淡化契约精神去低效地教育月薪只有几千的员工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常常起到负面效果,降低员工积极性。

这个是什么原因呢,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老夏来分析下:

一.工作需要出发的激励心理

究其根本,领导不会无意义地对员工下属做出教育,无私奉献也是从工作需要出发。其实倒也不是领导想要刻意表现“站着说话不腰疼”,实际上也并非流氓行为或是深化奴仆思想,无论领导薪酬几何,他依旧是有着工作带来的实际压力,这种激励其实只是出于工作上的需要。员工的无私奉献可以短期提高工作效率,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只是这种工作需要出发的激励心理是不可取且收效甚微的。

然而,领导年薪足有几十万,而员工月薪仅有微薄的几千元,领导可以让自己的员工加班加点,自己却可以不按照规定下班。悬殊的经济差异与领导权力让领导和员工间的隔阂渐渐显化,领导进行这种关于无私奉献的教育使得员工常常未有得到正面激励,反倒更加深了领导与员工之间的矛盾。

做好企业领导者的带头作用,延伸和发展旧有的机制,使得薪酬与绩效挂钩,保证恰当的、具体、有质量的福利的并合理引导竞争,才能结合实际、更加现实有效地激励员工。

二.传统陈旧的教育心理

领导常教育员工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其实属于一种传统陈旧的教育心理。

“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根本目标就是通过教育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这种教育心理运用到实际中虽然有意义,但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显得太过传统陈旧,缺乏激励性的薪酬和福利制度的合理制定与之相匹配,滋生散漫消极的工作风气,影响工作的进程。

领导教育员工正确地树立无私奉献观念, 牺牲自己的相对利益,看轻个人的成败得失渐渐与时代脱节,越来越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没有员工不懂 “不劳无获”的道理,极限奋斗精神确实可贵,但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无私奉献”与强制加班。

因此,在教育员工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从固有的教育思维和模式之中脱离,在合理功利意识下强调员工个人的奉献精神,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淡化契约精神的管理心理

汪中求教授认为契约精神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领导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时,过于强调无私奉献,也是对于契约精神的淡化,是领导与员工间自由平等基础的破坏,是守信与规则的变相践踏。

领导与员工间的契约精神是现代经济社会的稳定基石,派生的契约关系、内在的原则与企业所树立的规则体系在这种“无私奉献”里便荡然无存,有其一必有其二,有了领导为首的上层契约精神的缺失,会带来员工违约心理与行为的出现,开始不按规则出牌。

正是“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的心理在员工之间开始蔓延,只能勉强满足生活需求的员工们对于年薪几十万的老板的反感得到放大,契约精神于无声处被破坏,企业的凝聚力也悄然下降。

对于大部分员工来说,工作是换取收入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符合契约精神的。领导对奉献精神的强调自然不是错误的,但对员工一味的强调无私奉献是错误和难以实现的。重拾契约精神,实现员工与企业进行互惠交换,才能领企业抵达成功的彼岸。

四.个人观点分享

年薪几十万的领导经常教育月薪几千的员工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通过老夏对领导心理的分析,个人认为其实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对于领导来说,他自然需要无私奉献的员工;而对于员工来说,适当地进行无私奉献,也并不受损。

在当下的时代,我们过于强调物质,其实对于自身来说奉献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说不上无偿为企业鞠躬尽瘁,但也可以尽自己所能提供一份力量,这也是对自身的一种历练与提升。

当然“只谈情怀,只谈奉献,不谈收入”的情况必然是不行的。而强调“无私奉献”的企业往往并不能如愿以偿,相信大多数企业和领导还是能摸清其中的利害关系,给予工作相匹配的收益与福利的,正确激励员工工作的内在动力,真正意义上尊重每名员工的意愿,以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文/老夏

如果我写过的一篇文章,讲过的每一话,做过的一个举动,

曾在你的心里荡起涟漪,那至少说明在逝去的岁月里,

我们在某一刻,共同经历着一样的情愫。

有时候,虽然素未谋面。

却已相识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如果你喜欢鄙文,那就在下面点个赞呀,也可以转发或赐几颗糖果,

你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和支持,在此老夏深表感恩.

岁月静好,愿你幸福,一起都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