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餐前血糖都不高,为啥还是发生了并发症?请学会测量有用的血糖

 天天听健康 2019-06-10

【专业医生天天和您说健康】

张先生自从查出了糖尿病,就养成了经常测血糖的习惯,特别是常在每餐前先测测血糖再吃饭。他认为只要餐前血糖不高,自己在饮食上又有所控制,哪怕是稍稍多吃了点,餐后血糖也不会高。

可没想到在最近的一次检查中却发现:尿中有了微量白蛋白,提示有早期肾损害发生,再做眼底检查也有动脉粥样硬化和少量出血。张先生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每次测出的餐前血糖都在4-4.5mmol/L之间,说明血糖控制的还不错,为啥还是发生了并发症呢?

类似张先生这样的患者还真不在少数,细究起来他们都有共同之处,表现在:经常测量血糖,但只是测空腹血糖或是餐前血糖,很少或是基本不测餐后血糖,而这正是导致看似血糖控制挻好,并发症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主要原因,要知道餐后血糖在并发症发生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

  • 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使得人体在一天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餐后状态,而血糖的升降与进餐有密切的关系。

  • 进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是由进餐所决定的,而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决定了一天中血糖整体波动水平。

  • 糖尿病并发症的病理基础是血管的病变,导致血管病变发生的血糖因素中,血糖波动的危害最大而排在第一位,其实才是高血糖。

由此可见,糖尿病人如果忽视了对餐后血糖的检测,便不能准确评判全天血糖控制的优劣。更为重要的是,即便测量餐后血糖也是有讲究的,因为餐后血糖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降低血糖不仅仅是要把血糖降下来,还要做到在降低的同时符合机体代谢规律才是合理的控制。

那么,糖后血糖是如何变化的呢?

首先,进餐后食物在胃中被研磨,同时与多种消化酶相混合,但胃没有吸收功能,此时血糖不会有变化;大约在进餐后15-20分钟,胃中的食糜被排进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中,血糖便开始迅速升高,在餐后30-60分钟血糖将达到最高峰,随后开始下降,至餐后2小时对食物吸收完毕,血糖趋于稳定。

其次,在血糖迅速升高的同时,胰岛细胞受高血糖的刺激迅速分泌大量的胰岛素,以促进血糖得到充分利用,确保血糖的升高不超过正常的限度。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变化与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是同步且一致的。

但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细胞受损,不但分泌不出足够的量,还对餐后血糖升高的刺激敏感性下降,分泌反应迟钝而发生延后,即在餐后30-60分钟时分泌的胰岛素并非最高峰,最高峰会推迟出现在餐后1.5-2小时甚至更晚,结果便出现了餐后2小时血糖并不高,但下一餐前血糖偏低的情况,实际上其餐后30-60分钟的血糖会有一个极高的高峰,由此而造成了餐后血糖的大幅波动,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对血管的损害非常大。

因此,糖尿病人对餐后血糖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该如何发现及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第一,经常测量餐后2小时血糖,这一时点有统一的血糖判定标准,正常值是4.4-7.8mmol/L,这是判断餐后血糖控制如何最主要的指标。

第二,可通过测量餐后30-60分钟里任一时点的血糖,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胰岛素分泌延迟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此时段的血糖最高不应超过11.1mmol/L,正常人不应超过9.4mmol/L。

第三,可检测餐后3-4小时或下一餐前的血糖,并与餐后2小时血糖做对比,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两者差值不应超过2mmol/L,否则就应查找原因后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糖尿病人经常自测血糖是应当的,但要学习了解血糖监测的基本知识,真正测出有用的血糖,才能为评判血糖控制效果提供准确的依据。

【如果此文帮到了您,点个赞打个赏点击关注吧,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