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曾一度超越王羲之,李白、杜甫对他无比推崇

 茂林之家 2019-06-12
文/卢秀辉 书法网签约作家:卢秀辉,江苏兴化人。职业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文艺评论家。

李邕什么人,有古侠士之风,有古贤者之风,天下文人侠客莫不景仰,莫不为之交也。

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曾一度超越王羲之,李白、杜甫对他无比推崇

江夏李家是书法世家,是名士之家,是有魏晋风度的人家,当年,卫夫人开启了李家的书法之旅,李家为卫夫人而骄傲,同样李家也为李邕而骄傲。

传说,李白二十岁时去找过他,可是他把力气用大了。李白总是在这个事情上犯错,他总是不知不觉的把力气用的太大,李白一辈子想展示才华,报效国家,但总是玩嗨了,“天子呼来不上船”,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杨国忠太师为李白捧砚磨墨,高力士太尉为李白脱靴,怎么不引人恨?

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曾一度超越王羲之,李白、杜甫对他无比推崇

早在开元八年,李白20岁。李邕做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时,李白去拜访他。写了一首《上李邕》诗: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曾一度超越王羲之,李白、杜甫对他无比推崇

诗中可读出,一、不是初次见面,只是没有为李邕所待见;二、志得意满、年少轻狂、超级自负;三、“时人见我恒殊调”,他是不放在眼里的;四、对文坛前辈、大文豪李邕不够尊重。从“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看,似乎在向李邕下战书,很合李白的性格。

唐天宝四年,中国诗坛上的两位巨星杜甫和李白同游踪齐鲁,听说李邕在齐州(今济南),立即赶往相会。此时的李邕68岁,早已名满天下,天下士纷至沓来,史载:“邕素负美名,频被贬斥,皆以邕能文养士。”李邕养天下士的钱从何而来?鬻文鬻书获金。当时,全国立的李邕写的碑就有八百多通,他就有两笔收入,文章钱和书丹钱。当时天下,只知李邕,不知李杜,现在是天下知李杜,而不知李邕了。这笔钱是大钱,被他用来支付结友交游的巨大开销,但是,间有手头拮据的时候,他就挪用公钱,先为垫用,为此,屡屡获祸,然而,古风不减。

而此时的杜甫才33岁,此时,44岁的李白已名扬全国。他与杜甫相交,并不因为他处于困顿而有轻视之心,或以自己的才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吹捧,两人相惜,是中国文学史的幸事,是中国文化的骄傲。李邕对杜甫慧眼识珠,他对李白、杜甫的到来,很是开心,在新建的历下亭上,李邕、杜甫、李之芳在座,一时风云人物,惹得山东士人,无不仰慕,一时盛况。但是,偏偏少了李白,而李白正在紫极宫受道录,道规使然,不能前来。

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曾一度超越王羲之,李白、杜甫对他无比推崇

李邕与杜甫把酒作乐,一时欢谈,论诗及文及史,也谈及了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李邕还谈到了杜并。杜甫的祖父为人所陷,定了死罪,杜审言十三岁的儿子杜并为父报仇,潜入刺杀了仇人,杜并也被当场杀死,震惊朝野,天下称杜并为孝子,最后,惊动了武则天,召杜审言入京师,才免了此祸。往事道来,如对故人,这让杜甫十分感动。就在这次欢宴中,杜甫留下了

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曾一度超越王羲之,李白、杜甫对他无比推崇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欲,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李邕回益都后,李杜二人又去益都看他,李白在益都听到了一个传奇故事:有一女子,丈夫被害,女子持刀复仇,杀真凶而获狱,罪当极刑。李邕上疏朝廷,救下女子,由此李白写下了叙事乐府《东海有勇妇》:“学剑越处子,超腾若流星。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名在烈女籍,竹帛已荣光。”

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曾一度超越王羲之,李白、杜甫对他无比推崇

这次盛会,令李邕很是开心,他刚刚逃出一场大祸,又遇两位才俊,不免得意。

开元十三年,唐玄宗泰山封禅回归长安,李邕前来谒见,并献上辞赋,得玄宗赏识。李邕没有把持住,当着中书令张说自我吹嘘,他认为他的才华“当居相位”,张说记恨上了,区区陈州刺史,竟敢如此放肆?此时,李邕在陈州任上挪用公钱事发,张说令下狱鞫讯:罪当死。许州人孔璋,上书玄宗皇帝要救李邕,奏疏打动了唐玄宗,免去死罪,贬为钦州遵化县尉。而孔璋后来流配岭西(现今广东)而死。这两个人居然没有见过面,却以生死相交。为什么古人竟然如此侠骨柔肠?为什么古人竟然如此生死相托?

两年后,李邕七十,被李林甫“就郡杖杀”,活活打死。

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曾一度超越王羲之,李白、杜甫对他无比推崇

李邕书法最大的贡献,就是开宋代尚意之风气先。东坡以降,基本上宋朝都在走李邕的路子,都在吃李邕的饭。

唐人行意,一般都是从“二王”入手,李邕也不例外,然而他却出入自如,开博大、脱旧习,笔力、意态皆能一新。打破魏晋以来,碑铭刻石,正书所写,李邕改用行书入碑。他提倡创新,但是,创新的前提必须是继承和发扬。他说:“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李邕书法的创新风格和对古典的回望,尤其他的文书兼通,产生的巨大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曾一度超越王羲之,李白、杜甫对他无比推崇
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底。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名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

杜甫与李邕是同时代人,其诗虽有溢美,决非过誉。古人捧人,是要脸面的,所谓的文责自负,吹的太过了,也会贻笑大方。0

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曾一度超越王羲之,李白、杜甫对他无比推崇

本文作者卢秀辉先生作品

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