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学习笔记139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9-06-13
各论/第七章,补益剂/补气/概述

   因为每一节它在使用上、配伍上有它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各一节的前面概述,简要的提一下这个特点,补气的这部分方子是针对气虚证。
   气虚,这个气在人体有先天之气、后天之气,气蓄积在气海,有上气海、下气海之分。所以在我们这里所讲的补气,主要是以脾、肺气虚,特别是脾气虚为中心的后天之气,因为后天之气来源是由脾肺化生的水谷精气和吸入的天阳之气结合而成。
   先天之气,它由肾精所化,肾精化生肾气,所以这里涉及到的补气,涉及到相关各脏的话,不在这一节讨论后天之气的这个补益方法之内,那在后面的相关的补阳的方剂里要涉及到。
   这个补气的方它的配伍的基本结构:
& 首先是以补气药物为主,
 @ 象人参、黄芪这类补气药为主。

& 第一类,补气常配伍除湿药,
   因为由于气的源头在脾,“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而气的源头是在脾,而脾的特点呢,它是把水谷精微化生为气血津液。
   如果说气不足了,运化功能减弱,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得正常运化,转化为病理产物,水湿,所以既然用补气药,是治疗脾气虚为中心的这类证候,那往往伴随脾湿,病理产物挟有脾湿。脾有喜燥恶湿这个特点,那作为用药来讲,就要配伍一定的除湿药。
* 根据不同的情况,补气方剂,
 @ 可以用结合开宣肺气,气行则湿化,配比如讲桔梗一类的;
 @ 可以用苦燥的,象苍术、白术苦温燥湿的,在补气健脾的基础上燥湿,祛除脾湿;
 @ 可以用些芳化的药,比如象白蔻、砂仁,都有芳香化湿作用。
* 同时如果脾湿偏重于中下,特别脾虚以后,脾湿下流,那还要通过淡渗利湿、利水来祛除这种病理产物。
   这除湿药是在补气方里应该说配的最多的,它既能兼顾病理产物,又能使得你用的这种补气药补而不滞,这是第一类。

& 第二类,补气经常配伍行气药,
   行气当然有助于化湿,同时行气可以使补气药补而不滞,这是体现了一种通补的方法。因为气具有升举固摄的作用,所以如果气虚到一定程度,往往可以产生气机下陷,常见的脾虚下陷这一类,所以在补气方里,有时候要配一些升提药,
 @ 象补中益气汤里的升麻、柴胡,小量的这类的使用,就是说针对气虚引起的气机下陷,要结合一些升提药,升阳举陷,补气的配伍方式,往往这一类多。

& 其它比如还有一些有的气血兼顾了,可以配一点养血药,
 @ 当归盗汗常配的。因为考虑到气血阴阳互根,这也是常用一种方法。
   前面配除湿、行气,这是最普遍的。这是补气方的一个基本结构。

(附:
补气剂,是治疗脾、肺气虚的方剂。
适用于肢体倦怠乏力呼吸短气,动则气促,声低懒言,而面色委白 ,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弱或虚大,甚或虚热自汗,或脱肛、子宫脱垂等。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取补气之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等为主,再根据具体证情,酌量配以行气、渗湿、生血、养阴之品,代表方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等。
笔记者摘自《方剂学》五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