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格拉底

 LEON波格 2019-06-13
1.苏格拉底和失恋者的对话
苏格拉底:孩子,你为什么悲伤?      
失恋者:我失恋了。      
苏格拉底:哦,这很正常。如果失恋了没有悲伤,恋爱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味道。可是,年轻人,我怎么发现你对失恋的投入比对恋爱的投入还要倾心呢?      
失恋者:到手的葡萄给丢了,这份遗憾,这份失落,您非当事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      
苏格拉底:丢了就是丢了,何不继续向前走呢,鲜美的葡萄还有很多。      
失恋者:等待,等到海枯石烂,直到她回心转意向我走来。      
苏格拉底: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你最后会眼睁睁地看着她向另一个人走去。      
失恋者:那我就用自杀来表达我的诚心。      
苏格拉底:如果这样,你不但失去了你的恋人,同时还失去了自己,你会蒙受双倍的损失。      
失恋者:踩上她一脚如何?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      
苏格拉底:可这只能使你离她更远,而你本来是想与她更接近的。      
失恋者:那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很爱她。      
苏格拉底:真得很爱?      
失恋者:是的。      
苏格拉底:那你希望你所爱的人幸福吗?      
失恋者:那是自然。      
苏格拉底:如果她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呢?      
失恋者:不会的!她曾经跟我说,只有跟我一起的时候她才感到幸福!      
苏格拉底:那是曾经,是过去,她现在并不这么认为。      
失恋者:这就是说,她一直在骗我?      
苏格拉底:不,她一直对你很忠诚。当她爱你的时候,她和你在一起。现在她不爱你,好心不离去了,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忠诚。如果她不再爱你,却还装着对你很有情谊,甚至跟你结婚、生子,那才是真正的欺骗。      
失恋者:那我为她的投入的感情不就白白浪费了吗?谁来补偿我?      
苏格拉底:不,你的感情从来没有浪费,根本不存在补偿的问题。因为在你付出感情的同进,她也对你付出了感情,在你给她快乐的时候,她也给了你快乐。      
失恋者:可是,她现在不爱我了,我却还苦苦地爱着她,这多不公平啊!      
苏格拉底:的确不公平,我是说你对所爱的那个人不公平。本来,爱她是你的权利,但爱不爱你则是她的权利,而你却想在自己行使权利的时候剥夺别人行使权利的自由,这是何等地不公平!      
失恋者:可是,现在痛苦的是我而不是她,是我在为她痛苦。      
苏格拉底:为她而痛苦?她的日子可能过得很好,不如说是你为自己而痛苦吧。明明是为自己,却还打着别人的旗号。年轻人,德行可不能丢。      
失恋者:这么说,这一切倒成了我的错?      
苏格拉底:是的,从一开始你就错了。如果你能给她带来幸福,她是不会从你的生活中离开的。要知道,没有人会逃避幸福。      
失恋者:可她连机会都不给我,说可恶不可恶?      
苏格拉底:当然可恶。好在你现在已经摆脱了这个可恶的人,你应该感到高兴,孩子。        
      
    
以真诚换真诚,做事但求问心无愧!      
人在乎的是真诚,而不是容颜。人注重的是友谊,而不是外表。金钱买不到真诚。人生难得的是理解,可悲的是高傲,可怜的是自欺欺人。
 
 
2.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对话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
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期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悔,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人生就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付出相当的努力。
 

3.关于灵魂与肉体
苏格拉底:“对爱情的快乐呢?哲学家在意吗?”
西米:“决不在意。”
“好,还有其他种种为自己一身的享用,比如购买华丽的衣服呀,鞋呀,首饰呀等等,你认为一个哲学家会很在意吗?除了生活所必需的东西,他不但漫不在意,而且是瞧不起的。你说呢?” 
西米回答说:“照我看,真正的哲学家瞧不起这些东西。”
“那么,你是不是认为哲学家不愿把自己贡献给肉体,而尽可能躲开肉体,只关心自己的灵魂呢?”
“是的。”
“我们首先可以说,哲学家能使灵魂超脱肉体。在这方面,哲学家比别人更有本领。这不是很明显的吗?”
“是的。
“世上多数人准以为活一辈子不享受肉体的快乐,就活得冤枉了。谁要是对肉体的享乐毫不在意,他就和死人差不多了。”
“这话很对。”
“好,我们再说说怎样去寻求真纯的知识吧。如果和肉体一起去寻求智慧,肉体是帮手还是阻碍呢?我是说,人的视觉、听觉真实可靠吗?诗人经常对我们说,我们看见的,听到的都是不正确的,这话对吗?可是视觉、听觉如果都不正确、不可靠,其他的感觉就更不用说了。视觉、听觉还是最可靠的感觉呢。你说不是吗?”
西米回答说:“我觉得一点儿不错。”
“那么,什么时候灵魂能求得真实呢?因为带着肉体去探索任何事物,灵魂显然是要上当的。”
“是啊。”
“那么,灵魂如要求得真理,只能在思想里领会到一点儿吧?”
“是的。”
“如果思想集中,不受外物干扰——一切声音、形象、痛苦、喜乐都没有,尽量撇开肉体,脱离肉体的感受,专心一意地追求真实,这该是最适于思想的境界吧?”
“是的。”
“就为这个缘故,哲学家的灵魂很瞧不起肉体,并且避开肉体,争求孤独自守。不是吗?”
“显然是的。”
“那么,西米,我再问你一件事。绝对的公正,我们认为有?还是没有?”
“我们一定认为有。”
     “绝对的美,绝对的善,有没有?”
     “当然有。”
     “你们有谁亲眼看见过吗?”
    “确实没有。”
    “或者由别的任何感觉接触过没有?我指人的感觉接触不到的许多东西呢。例如体积的大小、健康、力量等——就是说,每一件东西底子里的实质。我们能由肉体来思考这种种事物的实质吗?一个人观察事物而要了解事物底子里的实质,他先得非常尽心地做好准备,才能接触到这点知识。该这么说吧?”
“就该这样说。”
“一个人观察事物的时候,尽量单凭理智,思想里不搀和任何感觉,只运用单纯的、绝对的理智,从每件事物寻找单纯、绝对的实质,尽量撇开视觉、听觉——一句话,撇开整个肉体,因为他觉得灵魂有肉体陪伴,肉体就扰乱了灵魂,阻碍灵魂去寻求真实的智慧了。能这样单凭理智而撇开肉体的人,该是做了最完好的准备吧?西米,这个人该比任何别人更能求得真实的智识吧?”
西米回答说:“苏格拉底,你说得千真万确。”
苏格拉底说:“那么,真正热爱智慧的人,经过这番考虑,都会同意说:'我们找到了一条捷径,引导我们和我们的论证得出这么个结论——就是说,我们追求的既是真理,那么我们有这个肉体的时候,灵魂和这一堆恶劣的东西搀和一起,我们的要求是永远得不到的。因为这个肉体,仅仅为了需要营养,就产生没完没了的烦恼。肉体还会生病,这就阻碍我们寻求真理。再加肉体使我们充满了热情、欲望、怕惧、各种胡思乱想和愚昧,就像人家说的,叫我们连思想的功夫都没有了。冲突呀,分帮结派呀,战争呀,根源在哪儿呢?不都是出于肉体和肉体的贪欲吗?为了赚钱,引发了战争;为了肉体的享用,又不得不挣钱。我们都成了这类事情的奴隶了。因此我们没时间研究哲学了。还有最糟糕的呢。我们偶然有点时间来研究哲学,肉体就吵吵闹闹地打扰我们思考,阻碍我们见到真理。这都说明一个道理:要探求任何事物的真相,我们得甩掉肉体,全靠灵魂用心眼儿去观看。所以这番论证可以说明,我们要求的智慧,我们声称热爱的智慧,在我们活着的时候是得不到的,要等死了才可能得到。因为如果说灵魂和肉体结合的时候,灵魂不能求得纯粹的知识,那么,或是我们压根儿无法寻求纯粹的知识,或者呢,要等死了才能得到。人死了,非要到死了,灵魂不带着肉体了,灵魂才是单纯的灵魂。我们当前还活着呢,我想,我们要接近知识只有一个办法,我们除非万不得已,得尽量不和肉体交往,不沾染肉体的情欲,保持自身的纯洁,直等到上天解脱我们。这样呢,我们脱离了肉体的愚昧,自身是纯洁的了,就能和纯洁的东西在一起,体会一切纯洁的东西——也许,这就是求得真实了。因为不纯洁的不能求得纯洁。我想,西米啊,真正热爱知识的人准是都这样想的。你觉得对吗?”
“苏格拉底,你说得对极了。”
“假如我这话对,我的朋友啊,等我到了我要去的地方,我一辈子最关切的事就大有希望可以实现了。现在指定我动身的时刻已经要到了,我就抱着这个美好的希望动身上路。不光是我,凡是相信自己的心灵已经清洗于净,有了准备的,都可以带着这个希望动身。”
西米说:“的确是的。”
“清洗干净,不就是我们谈话里早就提到的吗?我们得尽量使灵魂离开肉体,惯于自己凝成一体,不受肉体的牵制;不论在当前或从今以后,尽力独立自守,不受肉体的枷锁。你说是不是啊?”
西米说:“肯定是的。”
“那么,我们所谓死,不正是这里说的灵魂和肉体的解脱和分离吗?”
西米说:“正是啊。”
“我们认为真正的哲学家,惟独真正的哲学家,经常是最急切地要解脱灵魂。他们探索的课题,就是把灵魂和肉体分开,让灵魂脱离肉体。你说不是吗?”
“显然是的。”

 

 

4.什么是快乐?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但是,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老师苏格拉底询问,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助我造一条船吧!  

年轻人们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成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年轻人们把老师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浆,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学生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忙得无暇顾及的时候突然来访。

 

 

5.低姿态是人生的大智慧

有人问过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

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说:三尺!

那人不以为然:我们每个人都五尺多高,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不是戳破苍穹?

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   

 

 
6.苏格拉底与美诺的对话
有一位叫美诺(Meno)的青年来到苏格拉底面前,问:美德(virtue) 能被教会吗?
苏格拉底回答:我连什么是美德都不知道,你也同样。
美诺接着举例说世界上有很多行为被成为美德,有些是针对男人的,有些对女人,有些对奴隶,还有的是对孩子。
苏格拉底没有接受美诺的回答,反而问他:那么什么使这些品行可以称为'美德’呢?他建议他们两人一起来商讨出一个定义来。
但是美诺提出:我们如何寻找那些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呢?你不知道你要找什么,即使你遇到它你也不会知道它正是你在找的东西。”
【这就是后来有名的美诺悖论 (Meno paradox)。】
苏格拉底同意美诺的反对意见,他阐述到:

It's impossible for a person to search either for what he knows or what he doesn't ... He couldn't search fro what he knows, for the knows it and no one in that condition needs to search; on the other hand he couldn't search for what he doesn't know, for he won't even know what to search for. (Day, 1994, p47)

美诺接着问:那么苏格拉底,你是如何探寻那些你不知道的东西的呢?

苏格拉底回答说,人的灵魂是不死的,这个灵魂从一世转到下一世,而所有的知识早埋藏在灵魂里了,只需要被人提醒,就能被唤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