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斐多》看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人格

 寥斋 2020-02-18

就杨绛先生翻译的《斐多》后记所言,

“柏拉图对西洋文学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而这部著作描述的主要内容是苏格拉底(Socrates)在就义前与门徒们的交谈与辩论,其中能够体现苏格拉底惊人的人格魅力和他所信仰的哲学思想的纯粹。苏格拉底的论证过程详细而严密,从头至尾贯穿了《斐多》。柏拉图(Plato)对苏格拉底的描写也有他自己理念的投射,没有脱离自己的影子。

从《斐多》看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人格

右一·苏格拉底

或者说这本来就是柏拉图写的自己眼中的苏格拉底,自然会带有他的主观目光。

不留著作,却以大作传世

柏拉图是希腊三贤之一(与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而苏格拉底本身并没有留下著作,但是他的思考存在在柏拉图和色诺芬的作品中并流传下来,极大地影响了西方的文化。《斐多》就是柏拉图众多对话录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苏格拉底饮鸩至死之前与门徒们聚集在一起发生的一些对话。

从《斐多》看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人格

杨绛先生

杨绛先生的译本清新简单、明白晓畅,即使她不懂古希腊文,也完全达到了她预想的翻译效果——

“把这篇盛称有戏剧性的对话译成如实的对话”(后记)。

在《斐多》中,我们能看到一个生动形象的苏格拉底。在他们讨论的一个小插曲里,苏格拉底对克里转述的那个照管毒药的人的警告时,说了两遍“别理他”。

从《斐多》看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人格

雅克·大卫 《苏格拉底之死》

从克里的回复来看,以克里对苏格拉底的了解,他完全不在意自己喝下毒药,只在意继续表达他的哲学思考。相对于日常琐事,哲学思考才是他明确的目标。他对哲学的定义是爱智慧。

从《斐多》看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人格

辽宁文学出版社 《斐多》 (译者:杨绛)

同时他认为哲学家是高于其他一切的,

“惟独爱好智慧的哲学家,死后灵魂纯洁,才可以和天神交往”。

他对哲学家也有着极高的要求,

“尽可能躲开肉体,只关心自己的灵魂”,

从《斐多》看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人格

苏格拉底塑像

带着禁欲主义的意味。他也有对哲学功能性的肯定,

“哲学呢,让人明了,灵魂受监禁是为了肉欲……”

他认为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学习死、学习死的状态;哲学家具有勇敢、自我节制的特殊品格,除了哲学家,其他人的勇敢都是出于怕惧和懦怯。

在哲学角度上一眼看清灵魂与肉体的哲人

从《斐多》看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人格

华夏出版社 《苏格拉底的申辩》

苏格拉底这样看待灵魂和肉体:肉体提供的感觉都是不正确的、不可靠的,肉体是求得真理的阻碍,灵魂和肉体结合的时候,灵魂无法求得纯粹的知识;想要接近知识就要摆脱肉体的愚昧。死亡就是肉体和灵魂的分离。真正的追求哲学,无非是学习死、学习死的状态。

一个人一直训练自己,活着要保持死的状态,临死而又感到苦恼是荒谬的。他们深信死亡之后,到了另一个世界才能找到纯粹的智慧。所以真心热爱智慧的哲学家遇见死亡,应该是欢喜的,而非愁苦。

从《斐多》看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人格

上海译文出版社 《苏格拉底之死》

就整篇而言,他通过论证生是由死产生的、认识就是记忆,我们在出生之前就已经有了知识,我们在运用感觉的时候又找回了原有的知识这两点,将灵魂比为类似绝对的美的概念,反驳西米和齐贝的抗议,得到了灵魂在肉体死亡之后是不会消失的结论

从《斐多》看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人格

苏格拉底

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够看出苏格拉底有着很彻底的辩证观,他将生死、强弱、高贵与低贱、公正与不公正都看作是可互相转化的、相反相生的。他将智慧视为高于一切的品质,一切美德都是由智慧得到的。他能够清楚地区分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发现自己的认识、记忆。

从《斐多》看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人格

阿波罗

你也能领悟到苏格拉底非凡的人格魅力。在聆听年轻人批驳的时候表现得和悦谦恭;在解释自己并不认为当前的处境是不幸时,提到天鹅是阿波罗的神鸟,在自己的末日唱出最快乐的歌,而他,一丝一毫也不输于天鹅。

同时,他是一个求知若渴的人,

“抓到书就狠命地读,飞快地读”。

他看待问题从根本出发,将原因和原因所附带的条件区别,不停留于表面。从概念里追究真相,抛却由肉体感知到的具象事物。

从《斐多》看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人格

电影《苏格拉底》剧照(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

苏格拉底也有一些很有趣的哲学思想,比如愉快和痛苦好像是一对冤家、不变的东西是无形的,看不见的,只能用理智去捉摸。在论证过程中他往往能够穿插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和精妙的比喻。

苏格拉底对哲学检验的看法是一定要对每一个论证环节反复验证,如果每一步没有错,那么就不需要觉得论证不可靠。虽然个人认为,即算严格地一步一步进行推理论证,一环衔一环,在中间环节过多的情况下,将出发点和论证目标相联系,也许会是不成立的;但是苏格拉底严密论证的精神依然是可敬的他这样地严格,显现在对话录中,好像总是反复论证一些细节。

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后世影响与人生验证

从《斐多》看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人格

北京大学出版社 《苏格拉底的审判》

苏格拉底某些哲学性的看法是令人觉得有瑕疵的,有一些狭隘、不全面的地方。他认为我们出生之前,就已经有先在性的知识了;这忽略了人类思维思考的创造性,其实也许人类对事物甚至世界的大部分认识都是在与外界的接触中渐渐学习的,是后天获得的。他认为要了解一样东西,必须研究这样东西最好的状态,笔者认为,这之间缺少足够的逻辑关系。

从《斐多》看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人格

盲眼诗人 荷马

苏格拉底对自然知识有一些基础性的了解,他知道日食这样的天文常识,知道整数、分数与单数、双数的数学概念。大概知道地球是圆的,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另一方面,显然他很有可能对荷马史诗很熟悉,因为他在《斐多》里仅有的两次引用都出自荷马,且都是根据原文的引用。这都能体现出在古希腊,天文、数学与诗歌发展到了一定的高级阶段。

尽管苏格拉底是一个有自己坚定哲学主张的人,他仍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他对门徒们说:

“别让我因为急切要欺骗自己也欺骗你们,临死像蜜蜂那样把尾部的刺留在你们身上。”

他也是一个平素就在思考的人,所以当遇到问题时,就展现了自己已经思考出的成果。

“我对这问题有我自己的经验”。

从《斐多》看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人格

苏格拉底和门徒们

苏格拉底大概不缺对门徒的了解,他知道齐贝是喜欢带有疑问的、不肯信服的人。他会抚弄斐多的头发,与他一起继续究查论证。而门徒也将苏格拉底视为朋友,为他永远的离去而流泪。除了门徒,连牢狱的监守都将苏格拉底描述为“最高尚、最温和、最善良”的人,为他的即将死去而哭泣。这足以证明苏格拉底的风仪令人倾倒。

从《斐多》看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人格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

最后,补述一下柏拉图。在整个论证过程结束后,苏格拉底对地球表面之上的世界的表述优美华丽,实际上这是柏拉图的语言。

“整个地球绚丽多彩,比我们这里明亮得多,也清澈得多呢!有一处是非常美丽的紫色,一处金色,一处白色,比石灰或雪都白,还有各种颜色。”

这些句子完美地体现了柏拉图运用语言的艺术之高超,即使古希腊语至今还有许多没有确切对应的英文解释,他的哲学思想也有待挖掘,还没有能够得到完全的解析,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他的想象的瑰丽浪漫。

从《斐多》看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人格

左·柏拉图 右·亚里士多德

不仅论证逻辑清晰,哲学思想高超,柏拉图的情景塑造能力也是优秀的,在斐多的转述中,苏格拉底临死的场景里,夹杂着斐多的感慨、对苏格拉底的直接描写以及对门徒点面结合的描写。除了论证,柏拉图的描述都显得清楚、有逻辑感。这也许体现了柏拉图长期哲学思考对他本身存在着影响。

从《斐多》看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人格

上海译文出版社 《柏拉图对话集》

学术界大抵都认为苏格拉底不是完全的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创造出来的,和历史上的本人存在着差异。不过这就带来一个疑问,这样的苏格拉底有多少柏拉图的影子呢?笔者暂时还不清楚,不过就著作本身而言,有很多柏拉图的意识影响着对话的架构。他想要营造一个自然发生的有问有答的对话过程,有时候反而会显得生硬。

从《斐多》看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人格

苏格拉底 塑像

柏拉图试图塑造一个无惧乎死的苏格拉底。他对苏格拉底的举止表情描写很少,可费了很多笔墨描述苏格拉底喝毒药的情状:

“他接过了杯子。伊奇啊,他非常安详,手也不抖,脸色也不变。他抬眼像他惯常的模样大睁着眼看着那人说:‘……’”

他想要突出苏格拉底践行自己哲学思想的勇气,理念与行动在苏格拉底的身上的高度合一,而他也确实成功塑造了这么一个苏格拉底。

总结

从《斐多》看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与人格

商务印书馆 《回忆苏格拉底》

无论历史上真实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什么样,我都想引此句作结——

“你们要安静,要勇敢。”

这是借柏拉图之手,苏格拉底对为他哭泣的门徒们的箴告。希望读而有获,今后能在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眼睛里看到一个更深刻的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