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布朗山班章村一记:你在或不在 茶王都在|布朗山|茶王

 看看了健康 2019-06-14

  作者:一加

  老态龙钟的班章茶树,永远绽放着的,依然是生命。

  如果没有普洱茶,云南山区那些地名晦涩难懂的寨子,几百年来就没有外人知道,更没有外人问津。然而,自二十一世纪初以来,因普洱茶的鹊起,这些藏在深山的寨子,仿佛一夜之间全都成了城里爱茶人挂在嘴上的名号,不懂这些名号的喝茶人,甚至可能会遭到白眼。倘若不知道老班章,那就不好意思说自己会喝普洱茶!

  老班章村,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山乡政府北面,是一个哈尼族村寨,海拔1700米。乘车从勐海到打洛的公路行10多公里后就到达勐混乡岔路口,再从岔路口向东沿田坝中的车路行车10多公里后开始进入山区,沿山路行约30来公里就到达老班章。

  布朗山是勐海县老茶树最集中的地方,进入布朗山的第一个寨子叫贺开,第二个寨子叫班盆,第三个寨子就是老班章了,然后是新班章,然后到老曼娥,再往南就出国界进入缅甸了。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这三个村寨属班章村委会下辖,三个村寨老茶树数量占全乡老茶树的90%以上……

  喝过多种班章茶的人,都会觉得其味道居然各不相同!好疑惑啊!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班章茶?什么才是真正的班章味?这,说来话长!亚洲城|ca88

  你在或不在,茶王都在。据考证,云南最早对茶树进行选育和人工种植的,是远古时期的“濮人”,今日的布朗族,正是古代濮人的后裔。班章村寨周遭的古茶树,是当年布朗族种下的。布朗族堪称世界上最早的茶农,他们迁徙到哪里就在哪里种茶,世世代代以茶为生,敬茶为祖,视茶为命。

  其实,世代生存在澜沧江两岸的哈尼族、拉祜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都是红土高原上栽培茶树的能手。哈尼族管理老班章的茶树林之后,老班章杰出起来。因为,哈尼族坚守晒青古法制茶,拒绝化学农药侵害,传承原生态种茶制茶技艺。

  据传,千百年来,每逢过节宰牛,班章寨的哈尼族都要送肉给布朗族同胞吃。一个懂得感恩天地自然,懂得感恩同胞的民族,有什么好运不会降临呢!

  我在2000年第一次来到班章村,是因为当年到勐海查看春茶生产情况。时任勐海县茶办主任曾云荣说,离勐海县城一个小时车程的一个寨子环境条件特别好,是发展有机茶园最理想之地,当地群众积极性也很高。我当时心想,一个小时车程不远,中午去,晚点就能回到县城。于是。欣然同意前往。没想到,这一路,记载了我最难忘的班章之行,同班章村也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午餐后,老曾的北京吉普带路,我们的一个小三菱吉普紧跟着,一路驶往班章村。一开始的10多公里油路国道后,很快进入塘石路。我们的车开始进入颠簸状态,塘石路面走了半个小时后,车子彻底进入土路,摇摆加跳跃状态!我的头一直在和车顶篷亲密接触的弹跳状态下,艰难前行。还有一个大土坡就快到寨子时,一个大坑让我们的小三菱彻底瘫痪!车子车桥钢板颠断了!剩下的路程,只能是步行前往。这一路,用了快3个小时。

  村支书带着我们一行四人去看了村边的茶园,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老班章古茶园,看似老态龙钟的树上,发出郁郁葱葱的新芽,那种原始而旺盛的生命力,在坚韧的绿色中舒展,的确给人以巨大震撼!

  聊完正事,驾驶员跑来找我说寨子里没有工具,车子当晚估计修不好了,我们只能在寨子里歇一晚,等拖拉机下山去县城里带了工具和材料上来修。我暗自庆幸,没有当“山大王”。

  村民们高兴地邀我们在火塘边喝焖锅酒,吃芭蕉叶粑粑,这是这里招待客人的最高礼遇!火塘里的篝火,映红了每个人的面庞,有个人唱起了小调,有人应和,歌声和笑声,在茶山的空中飘荡,瞬间击碎了我的心灵。

  这么贫穷的偏远山村,人们的心里这么干净——茶叶能卖到30元一公斤,那是他们每个人的梦想!那么无忧无虑的山寨,这么宁静绵长的夜晚,至今回想起来,美好而遥远!(完)

责任编辑:张建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