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黄元御,读懂《四圣心源》!

 谷山居士 2019-06-15

黄元御《四圣心源》首篇天人解,就是讲:天人合一。读懂了黄元御的天人解就读懂了黄元御,这是重点。天人解写于壬申十月即1752年农历十月,黄元御在《四圣心源自叙》曰: “己巳二月即1749年农历二月,作《四圣心源》,解内外百病原始要终,以继先圣之业”。“壬申十月,作天人之解,续成全书”创作《四圣心源》始于1749年至1752年历时三年多才完成,天人解是最后完成的,而黄元御将其放在卷首,所以说天人解是《四圣心源》的总纲。读懂了黄元御的天人解就读懂了黄元御。首先告诫大家,学习黄元御,希望不要将所谓的“一气周流”扯进来,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扯进来!如果是那样的思维,你根本就学不懂黄元御。如果你学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赶快忘掉!中医药学理论不是“圆运动”,中医药理论必须“水火相济”,“阴阳相交”,病种中有“心肾不交证”,如果是圆运动,会出现“相济”、“相交”之情况吗?

黄师云:“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这里是讲宇宙的生成过程,开始“阴阳未判,一气混茫”,“ 阴阳异位,两仪分焉”,“两仪”就是天地。大自然是分阴阳的,天为阳,地为阴。阳为清,阴为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大自然界的规律阳主升,阴主降。自然界规律反映到人体,同样是阳主升,阴主降,“阴阳升降之枢轴”就是中气,“所谓土也”,土生万物,土为万物之母,相对于人就是人体的脾胃,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人体的升降运动如何进行?黄师说:“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这里既说自然界的变化,也说人体隨大自然一同变化,引出五行的:木、火、金、水。相对应的是人体的肝、心、肺、肾,就是下面说的四维。“水、火、金、木,是名四象注:四象即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沉浮。分而言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这里黄师说的是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四象就春、夏、秋、冬,四季,就是《内经》说的四时。大自然的“四象”,黄元御下面作出了解释,“四象轮旋,一年而周注:四象即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一年为周期,但是不能以此作为圆运动的理论根据,周期性变动不是圆运动。阳升于岁半之前上半年的春夏是主升的,阴降于岁半之后下半年秋冬是主下降的。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夏,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四象是什么?四象就是春、夏、秋、冬!“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沉浮”,如果大家读懂了黄元御的“天人解”,就读了黄元御!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中医治病求本,就是平衡阴阳。

黄元御悟出了《内经》、《伤寒论》的精髓:“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阴阳者,不过是中气所变化耳”。

黄元御找到了平衡阴阳治疗方法,就是“阴阳之平衡就是中气之升降”。中医药大学传授的平衡阴阳的方法是补阴,补阳。而黄元御的理论是:“阴阳即中气之沉浮”, “ 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 ,“阴阳,不过中气所变化耳”!这是《内经》、《伤寒论》的精髓,也是黄元御中医药理论之核心!

黄元御就是用中气之升降理论平衡阴阳,黄元御在阴阳篇曰:“戊己升降,全凭中气,中气一败,则己土不升而清阳下陷,戊土不降而浊气上逆,此阴虚阳虚所由来也”。

历代中医治疗阳虚、阴虚都是应用补法,唯有黄元御说:“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沉浮。分而言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下面看看黄元御如何利用升降理论治疗阴虚、阳虚。

黄师认为:“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则上热而病阴虚”。黄师认为阴虚之症,“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所致。请问历代中医中有这样论述的吗?

黄元御创制出治疗阴虚【地魄汤】: 

 制半夏三钱、北五味一钱【研】、麦冬三钱【去心】、芍药三钱、元参三钱、牡蛎三钱【煅,研】、甘草二钱【炙】

黄元御曰:“水为阴,而阴生于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敛,君相升泄,则心液消亡,而阴无生化之源。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元参清金而益水,牡蛎敛神而藏精”,甘草培土升脾阳,以助降胃逆。

黄元御还告诫:“若热伤肺气,不能化水,则用人参、黄芪,益气生水,以培阴精之原。此补阴之法也”。就是用人参、黄芪都是升脾阳的。大家可以与六黄地黄汤比较一下有什么不相同。六味地黄汤,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首先阴虚临床上从来都没有看到脾湿症状,用茯苓、泽泻泻湿实属不当,丹皮善清相火,不能清君火,大剂量生地有碍脾胃,临床应用黄氏地魄汤其疗效比六味好!

黄元御认为阳虚,“脾土不升,木火失生长之政,一阳沦陷,肾气澌亡,则下寒而病阳虚”。

黄元御创制出治疗阳虚的【天魂汤】:

 茯苓三钱、甘草二钱、干姜三钱、附子三钱、桂枝三钱、人参三钱。这个方子,就是黄芽汤加桂枝、附子,黄芽汤是群方之祖,以后会讲。

黄元御说:“火为阳,而阳升于肝脾,脾陷而肝木不生,温气颓败,则阳无生化之原。脾陷之根,因于土湿,土湿之由,原于水寒,甘草、茯苓,培土而泻湿,干姜、附子,暖脾而温肾,人参、桂枝,达木而扶阳。”

“若肝血虚弱,不能生火,则用归、地、首乌,以培阳神之原。以火清则神发,血者,神魂之母也”。

黄元御告诫我们:“夫纯阳则仙,纯阴则鬼。阳盛则壮,阴盛则病。病于阴虚者,千百之一,病于阳虚者,尽人皆是也。后世医术乖讹,乃开滋阴之门,率以阳虚之人而投补阴之药,祸流今古,甚可恨也”!黄元御告诫大家,临床上“病于阴虚者,千百之一”,当代滋阴的六味地黄丸之泛滥成灾是不是值得大家反省?“率以阳虚之人而投补阴之药,祸流今古,甚可恨也”!是不是值得憎恨?

这个方可以与桂附地黄丸相比较,桂附地黄丸  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桂枝、附子,黄元御对桂附地黄丸是很肯定的,只是对方中的生地稍有微词。黄元御认为将生地改为元参,更为确当。生地“水旺土湿者,切不可服”,“玄参清肺金,生肾水”,“不寒中气,最佳之品”。

黄元御的“悟”是颠覆性的,悟出了《内经》、《伤寒论》的精髓:“阴阳即中气之沉浮”,“ 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 ,“阴阳,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黄元御根据这个“悟”,不仅仅找到了疾病十之八九的根原,并且创制了治疗百病之方药!指出广大中医只知道治疗十之一二的疾病,十之八九的疾病都治错了!

【每日灸一灸】 风寒感冒,头痛较重视频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