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期胃癌ESD术后复发病例

 fncsg 2019-06-18

例1 胃窦早癌

78岁男性患者,因胃窦前壁早期胃癌(0-IIa型)接受ESD,病变整体切除。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高分化的管状腺癌(tub1)大小为30mm×22mm,局限在黏膜内。未见淋巴管侵犯或溃疡形成,无未分化型成分,切缘阴性。因此,该病变符合eCuraA标准。

图1 内镜显示为0-IIa型胃窦前壁(箭头)的早期胃癌。(a)白光;及(b)NBI

图2(a-c)ESD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高分化管状腺癌(tub1),直径为30mm×22mm,局限在黏膜内。未发现淋巴管侵犯或溃疡形成,无未分化型成分,边缘阴性。

2年后,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显示了一个轻微凹陷、表面不规则的术后ESD疤痕。活检病理怀疑是腺癌。再次ESD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学检查显示高分化型管状腺癌(tub1)。病灶6mm×4mm大小,局限在黏膜内。未发现淋巴管侵犯,切缘阴性。提示根治性切除,符合eCuraA标准。

图3 复查内镜,术后ESD瘢痕(箭头)(a,b)内有一个不规则的、轻微凹陷的病变。病灶的NBI-ME(箭头)(c)上显示不规则微血管。

图4 (a-c)ESD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高分化管状腺癌(tub1),大小为6x4mm,局限在黏膜内。未发现淋巴管侵犯,切缘阴性。

例2  贲门早癌

65岁男性患者。“贲门早癌行ESD术后2年余”于门诊复查胃镜提示:贲门早癌。病理提示:贲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图1(a、b)白光内镜:贲门部可见术后ESD疤痕,可见凹陷病变(0-II型),表面发红,大小约10mmx8mm。

图2 (a、b) NBI-ME:病灶与周围背景黏膜可见清晰边界线,凹陷内可见不规则的腺管,可见大小、形态不一的微血管。

图3 (ab) ESD标本病理诊断:胃(贲门)黏膜呈修复性瘢痕组织改变伴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高分化管状腺癌(tub1),底部及周缘切缘干净,脉管内未见瘤栓。

结论

分化型黏膜内胃癌行ESD治疗后,即使在达到治愈性切除后,仍需使用NBI仔细观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