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见两学生打架,你会直接上前阻止么?聪明的中学老师:不会

 我的书摘0898 2019-06-19

01、看见两中学生打架,可以直接上前拉架么?不建议!

在学校里,学生会因为琐事发生争执、甚至是打架,这非常正常。

这里有一个问题,当老师看见两个正在打架的学生,应该怎么处理?

别小看这个问题。我曾拿这个问题去询问很多老师,得到的处理方案大部分其实都不是特别合理。

很多老师会说:直接上去叫停啊,把他们拉开,然后进行批评教育。

这样行不行?

1、大部分时候可行,小部分时候老师可能要吃瘪,引火烧身!

2、对付小学生可以,但如果是中学生,这个方案可能有点悬。

为什么这么讲?

1、大部分时候,学生可以保持理智,但是小部分时候,怒火会烧光理智,你直接上前阻止,万一他不买账,你怎么办?我就曾见过上去劝架,最后反而和学生打起来的老师。

2、中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是区别很大的:小学生情绪发泄比较直白,不大会藏着掖着,而且比较崇拜老师,因此更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而中学生,叛逆、爱面子,情绪容易走极端,爱唱反调,不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从生理上去看,小学生相对来讲个子较小,老师容易将他们分开,而中学生个子高大,一些娇小的女老师,根本很难将他们分开。

所以,面对中学生打架,老师直接上前拉架是非常不明智的。

02、那么,智慧的中学老师的会怎么做?

以下方式大家可以参考:

  • 1、稳定自己的情绪,拜托身边身强力壮的学生去把打架的同学拉开
  • 2、叫打架学生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同时申明,不许影响其他同学上课,有问题下课后到办公室解决;你则开始上课。
  • 3、下课后,通知两位闹矛盾的学生到办公室进行处理。

谈谈这样做的原因:

1、为什么不自己去拉架?

初中生人高马大的,心气儿高、脾气大,遇到事情不计后果,如果老师贸然上去拉架,万一他不给你面子,请问当时你该怎么办?很多老师,尤其是男老师,弄不好自己气性也会上来,“你居然不给我面子,还顶嘴?我也不是好惹的!”一场师生冲突就可能会爆发;到时候就不是学生打学生了,估计要师生大战。实际上,很多师生矛盾确实也是这样起来的。找两个身强力壮的同学去拉架,一方面不会将战火引到自己身上;另一方面也能够让老师处于一个第三者的角度,能更冷静地看清事态、做出理智判断;

2、为什么事情不当场解决、而要下课后?

人在气头上,事情无法解决,你强行去解决,处理的其实不是“打架”这件事儿,而是两个同学的怨气。到时候就热闹了,两个同学相互告状、相互吐苦水,一节课时间就浪费过去了。最关键的是,问题还得不到解决。所以,处理打架问题,前面一段时间需要的不是解决,而是冷静,控制住双方,让他们有单独的时间可以进行自我反思;其中,有单独的时间,这一点很关键。而“先上课”,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一来本身上课就很重要,让你停下来很合理;二来上课这45分钟时间,足够他们冷静下来,认真想想打架的问题。

然后,强调一下,以下2种情况,中学老师千万避免去正面处理学生问题!

1、学生情绪激动的时候;2、在旁边有很多人围观的时候。

因为学生情绪激动,容易因失去理智,做出错误的决策,这个时候即使老师的批评是对的,他也会进行不计后果地进行反抗。然后中学阶段的学生,好面子,围观的人多了,他会觉得自己这么轻易被老师摆平了,同学会看不起自己。

03、之后,我们怎么去解决学生打架的后续问题呢?

1、对于学生打架问题,我们首先要进行定性。

除非是恶性聚众斗殴事件,其他大部分学生打架我们都应该看作是学生内部矛盾,不能进行“道德归因”,上升为学生品行问题。定位错误,是极不利于我们的问题处理的。

2、明确处理学生打架问题,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既然是学生内部矛盾,那么,处理学生打架问题,我们的目标就应该是:

1、找出学生打架的原因,思考是偶发还是必然。

如果是偶发,当下处理完就行;如果是必然,则找到问题后还要去解决问题。

2、教育打架同学,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错误。3、警示其他同学,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3、定完性、目标明确之后,对于一般的打架处理,我们要学会:矛盾转移。

学生冷静下来之后,我们要注意进行矛盾的转移。要郑重地告诉学生:

现在这个事情的矛盾,已经不是你们打架,谁吃亏、谁占便宜的问题。而应该是,你们打架,违反了校纪校规,问题很严重,学校要不要处分你们、怎么处分你们的问题!

如果你能第一时间,成功的将矛盾转化到这个方面,事情就会好处理很多!

4、矛盾转移之后,再给大家介绍心理学上的一个处理问题的方法——“拒绝-退让策略”!

什么是“拒绝-退让策略”?

这其实是心理学里“互惠原理”的一种延伸。心理学互惠原理告诉我们,为了达到心理平衡,谁都不愿意欠谁太多,当人们被赠予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时,他就会感到有一种回报的意愿。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有了“拒绝退让策略”:既然人们为达到心理平衡,都不希望互相拖欠,那么,当在一件事上,我们做出了让步之后,则对方也一定会有要做出让步的意愿。

说白了就是:我提出要求,你拒绝了我,你心里会产生亏欠感,当我降低要求时,你则会想到要补偿我!

在日常中,我们就经常运用到这个策略。

比如,经典的开门和开窗的理论。

如果你的目标是要在这个房子上开个窗,那么你一定要说想开个门。因为你直接说开窗的话,旁边的人一定会反对,但如果你说你想开一扇门,对方会先反对,然后你退一步,说那就开一扇窗吧。一般情况下,因为你已经做出了让步,那对方也会有让步的想法,会同意你开这扇窗。

再比如:

你和老婆说,我想买辆自行车,你老婆会说,“平白无故要什么自行车”。但如果你起先说,我想换辆汽车,你老婆当然也会反对,之后你再说,那算了,我还是买辆自行车吧!这时因为你作出了妥协,则你老婆也一定会有妥协的意思,会同意你买辆自行车。

其实这个策略的要点就是,先夸大你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向对方降低你的要求,之后你就能达到你的目的!

这个策略怎么运用到学生打架问题的处理呢?给大家做个示范:

  • 首先,两个学生被叫到办公室后,你表情严肃,和他们分析事情的严重性,指出这个事情已经不是简单的班级内部问题,需要上报到学校政教处进行严肃处理,弄不好还要进行处分,影响将来工作、就业(先夸大目标)
  • 然后,你让学生挨个儿去谈谈他们的想法,分析一下自己打架的原因是什么、对这件事的认识是什么,被处分之后有什么样的想法(说的过程是让学生体会这个目标的可怕)。接着,你一言不发、面色严峻,一副难以抉择的样子。最后,你叹了一口气,很纠结、压力很大的样子和他们讲,“处分对你们的影响太大了,污点会留一辈子。这件事情政教处可能已经知道了,我去给你们求求情!但你们自己一定要认识到错误!”(降低你的要求)
  • 最后,因为你已经降低了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挡一下,不上报到政教处处理;要求只是让他们认识错误。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非常乐意主动承认错误,并且答应你的处罚要求,比如作检讨啊、班级里公开道歉啊等等。(目标达成)

这个场景里面,班主任所有讲得东西其实都是夸大了的。什么事情特别严重,什么处分污点要留一辈子,什么这个事情班级已经无法处理了!但你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给学生制造出了一个紧迫的、恐怖的场景,让他觉得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要来,但是却一直还没有来。这就是“煎熬”。不是有句话么?“死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等死的滋味!”

除了学生打架问题,其他的学生问题处理,大家其实都可以尝试用这个策略进行解决!

04、总结:

见到两个中学生打架,中学老师正确的方式不是直接上前“拉架”、劝架。聪明的老师会请学生帮忙拉架,拖时间让学生冷静下来,最后运用“拒绝-退让策略”来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以上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一点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