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重疾险解析,不偏不倚,客观分析,看完再决定买不买

 板桥胡同37号 2019-06-20

香港保险最近几年真的是很火。尤其是在2016年,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虽然受外汇管制、CRS(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机制)的影响,从保费规模来讲,投资理财性质的大额保单已经少了不少,内陆居民赴港投保呈现明显的下降,但是还是有的朋友会好奇,香港保险到底好不好,应不应该买一份?

今天就来说说目前香港保险相比国内保险的优势和劣势。

概览

※两地差异

※港险优势

※港险劣势

※总结

两地差异

虽然走在香港街头感觉跟内陆其他城市没什么不同,但无论从经济结构还是政治制度,香港和内陆都有极大的不同:

  • 法律差异:香港是英美法系,内陆是大陆法系,我们所有对于法律的常识和想象,可能在香港都是不适用的,比如法官头上的白色发套,和动辄上千港币按小时计价的律师费用;

  • 医疗差异:香港医生年收入过百万是很容易的,私立诊所非常多,而国内医保制度和医疗体系,更好地满足了普通百姓的就医需求;

  • 金融差异:香港是资本主义社会,港币是和美元挂钩的,企业财团能量极大,金融监管和内陆存在根本的不同。

选择了香港保险,就只是处于另外一个法律环境下,签订了一份金融产品合同,仅此而已。

港险优势

1、保费低:

国内平均寿命大概70岁,香港平均寿命85岁,而香港发病率大概是内陆的70%。

这就导致在寿命相对较长,发病率较低的香港,所以同等年龄,同等保险附带功能的情况下,保费会更低。

2、差异化定价:

香港的保费会区分吸烟和不吸烟,所以如果不吸烟的人购买香港保险,会比吸烟人群便宜 20% 左右,这就是身体健康最直接的优势。

另外,低保费还和不保某一高发疾病有关,我们前面说了,香港重疾险不保甲状腺癌,单单这一点保险费率就至少可以差10个点。

3、收益高:

我们知道国内的重疾险保额都是恒定的,买了 50 万保额几十年后还是 50 万,但是香港大部分重疾险都是有分红功能。就是保额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提升,可以更好抵御未来通货膨胀风险。虽然内陆也有类似产品,但并不主流。而且从定价看,也偏贵。其实保额增加,也可以理解为用分红来买保险,分红水平越高买到的保额越高,一旦保险公司的分红假设定的就很低,那自然产品就没有吸引力。

以今年香港友邦最新产品“加裕智倍保”为例:

原保额10万美金,

首10年重疾赔付13.5万美金;

第30年重疾赔付约15.7万美金;

第50年重疾赔付约42.4万美金;

第65年重疾赔付约101万美金。

以上为预期,如果公司效益好,还有升。

保险公司效益好的情况下,

第60年重疾赔付就已经达到约200万美金;

第65年重疾赔付更高达到约300万美金。

就算退保,也就比赔付低2.5%而已。

4、免体检保额高:

在香港18岁以下未成年人投保,保额25万美元以下免体检;40岁以下,保额45万美元以下免体检。但在内陆,少儿免体检重疾险保额最高是80万,成人的大概50万,对普通人来说,这个保额也够了,但对一些高端人群来说,可能内陆的额度是偏低的。

5、理赔宽泛:

为了规范市场,内陆前 25 种高发重疾的定义和赔付条件都是行业统一的,是由保险行业协会和保险医师协会统一定义的,各家都一样,保险公司想改也改不了。

香港每家公司的疾病定义和赔付条件虽然都可以由公司自己制定,但为了迎合国内市场,保监会规定的25种高发重疾也都是有的,而自然会出现一些病种,香港的疾病定义和理赔条件宽松。

比较典型的就是脑中风后遗症,内陆要求在确诊 180 天后仍然留下神经系统的永久性功能障碍,而港险一般不会要求 180 天,有的是几个星期,甚至有的是 24 小时。

而脑中风在国内的发病率还是蛮高的~

6、美元计价:

除了上面产品上的优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港币、美元可以自由兑换。

而香港保单以美元来投保、赔付的,相当于拥有美元资产了,这对很多有资产配置,或者海外工作、移民等需求的人来说,也非常有用。

尤其最近几个月人民币跌幅比较打的情况下,有这方面打算的人更是蠢蠢欲动~

港险劣势

看了上面几点优势,你是不是快要按捺不住那颗骚动的心了?哈哈~接下来,Iris想说说,香港保险和内陆保险相比,有哪些劣势,有哪些方面很重要,但你的代理人不会给你讲,并被你忽视的部分。

1、保障范围:


我们知道癌症大约占到保险公司70%的理赔数量,所以关注癌症是非常有意义的,从癌症定义来讲,内陆和香港都是以增长、扩散、浸润周边组织为特征的恶性细胞,这点上,两者并无差异

但是港险一般会把T1N0M0期的甲状腺癌列为轻症,只能赔20%左右的保额,而在国内甲状腺癌也是属于重疾的,可以获得100%的赔付

甲状腺癌这个疾病,是目前内陆重疾险中理赔率最高的,高到什么程度,一半的重疾理赔都是因为它。这个甲状腺癌是所有重疾中最不可怕的,很多人体检就能在最早期发现,而早期发现的治愈率很高,手术后很快就能重返工作岗位。

为了这个甲状腺癌,内陆的保险公司也是叫苦不迭,此前曾有保险公司为了降低风险,把甲状腺癌单独拉出来算作轻症,结果挨批了。所以尽管保险公司很忧愁,但是在内陆,甲状腺癌现在还是属于重疾险赔付范围内的。

前面也说了,单单一个甲状腺癌,如果被踢出重大疾病的队伍,再保险公司保守估计,也能把内陆重疾险保费降10个百分点。

还有一个,原位癌。原位癌就是早期癌症,在内陆,一般来说,只要含有轻症保障的重疾险,都会写自己能保“原位癌”,条款里就是明明白白的写了“原位癌”三个字。但是在香港重疾险里,关于原位癌的说明采用了列举法,仅限于XX部位的原位癌,才是在保障范围内的。这里的区别有多大大家能看出来了吧。

2、拒赔&理赔:

由于香港和内陆,适用的法律不同,保险法规也不同。

香港“最高诚信原则”和内陆的“如实告知原则”

很多香港保险的宣传,都会提到香港保险公司采取的“严核保,宽理赔的”经营理念,理赔更容易。前提是“诚信

本着最高诚信原则,在香港买保险是你说的,保险公司都信。但日后理赔时如果保险公司发现你不诚信,那就会拒赔

而在国内,很多人就算体检了,体检报告根本就不看,而且也看不懂。国内施行的是“如实告知”原则,保险公司问你什么你就回答什么,没问你的,即便有问题,你也可以不用回答。这种情况下,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国内的两年不可抗辩条款是非常适合目前市场的,也是对消费者的保护。即便客户当时因为疏忽大意没有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公司也必须承担赔付责任,不得解除合同或拒赔。

反观香港市场,很多业内人士指出,用户在告知的时候更加接近无限告知,所有的重要事实都是需要告知。问询的问题也是非常开放式的,比如,“在过去五年内,你曾否遭遇意外或疾病,而没有在上述提及?”这问询,就是凡是投保人已知或应当知道的重要事实均应告诉保险公司。这意味着什么?

你能想到的,和不能想到的“重要事实”,都要告诉保险公司。

一内陆投保人于2001年在香港投保了重疾险,在2012年确诊肺癌申请理赔。保险公司在进行理赔调查时,发现投保人在1990-1993年有过静脉注射案例未向保险公司进行告知,保险公司认为上述事项对于承保有重大影响。最终拒赔并退还投保人保费4.2万美金。

也许很多人觉得,不就是打个点滴吗,有那么严重吗?在香港,是否严重不是你自己判断,而是由保险公司判断。

一位女性由于切除左边卵巢皮囊瘤后申请住院赔偿,保险公司经调查后发现她于购买保险前两个月,曾经接受视网膜退化的激光治疗。鉴于投保人未披露有关重要事实,保险公司拒绝赔偿并撤销保单。

视网膜和卵巢,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啊,但保险公司就是可以以此为由拒赔的。在内陆,还没听说哪家保险公司这么干的。

讲了这两处法律层面的不同,其实也好理解为啥说香港保险严进宽出了。就是香港保险公司秉承的是最高诚信原则,它的费率便宜,理赔容易,也都是基于如实告知与诚信基础的,一旦有违这个原则,你一定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3、拒赔维权

香港保险一旦发生理赔纠纷,保单适用的是香港地区法律,不受内陆法律保护。当发生纠纷时,内陆投保人可以向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申请,如协调无果,必须在香港找律师打官司,香港地区的律师费用高昂,若陷入持久的纠纷或诉讼状态,花费可能比较惊人,需要投保人承担经济费用和诉讼损失。

香港律师费用标准:资浅律师800港币/小时,资深律师3000港币/小时;计件收费:20-50港币/页,酒店费用大概1000港币/晚(淡季)。另外,有些case金额低,你说我就赌这一口气,我认了花钱去找律师,律师都未必接哦。

另外,即使是走到了法官面前,也不会像内陆一样,法院会倾向于保护弱势群体。在香港,如果一旦理赔出现问题,就是当保险公司对保险合同的“专业理解”与被保险人的“合理期待”产生冲突的时候,香港的保险相关裁决(依据索偿局案例)都会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来评判,法院也不会倾向做出有利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解释。

而在内陆,各地法院普遍采用了“合理期待原则”,就是当保险公司对保险合同的“专业理解”与被保险人的“合理期待”产生冲突的时候,法院应当做出有利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解释。

在内陆,保险投诉有保监会的12378维权热线,还是很好用的。

在香港也有一些保险维权救济渠道,比如“保险索偿投诉局”可针对100万港币以内的理赔纠纷提供免费服务。但从其披露的数据看,每宗投诉都需要提供书面材料且平均处理流程4-6个月,从最终结果看,2016年的374宗已经审结的案件中,只有7宗是投保人获得支持。但对于内陆投保人来说,多一个维权渠道也是好的。

4、费率调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保单,香港的长期健康险的费率是不保证的。

我先跟大家说说什么叫费率保证,简单地说,就是投保长期重疾险时,保险公司会告诉你,你这个年龄,我每年收多少钱,这个钱数定下来以后,保险公司是不能再调整的。

而在香港,无论你买的是长期险还是短期险,保险公司都是可以根据情况调整费率的。而且是保险公司觉得有必要调整就调整,客户没有办法阻止。

一般来说,精算的定价年回报率下降1%,保费会提高10-30%;发病率大幅提高,保费定价也会提高。影响因素还是很多的。

当然,保险公司说了,费率调整也不会是随意的或针对个体的,一定是针对群体的,但总感觉有点不踏实。

目前,内陆的长期保险都采用保证费率,最新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加入了长期健康险费率可浮动条款。未来,内陆的长期健康险可能和香港一样了,但目前还不是。

5、分红收益

一般香港保险的保底收益都不会很高,即便看现在的收益高,或者演示的收益高。

比如有个理财产品计划,说1岁孩子,5年一共交4.1万美元。85岁能拿回来1202万美元,100岁可以累积到3275万美元。仔细看,这1202万是被分为两部分的,一部分是保证现金价值,一部分是非保证现金价值。大家能理解什么叫保证什么叫非保证吧?保证部分我是绝对要给你的,非保证就是我可以给你画大饼,我可以吹牛,反正不承担法律责任。

保证现金价值只有9.3万,而非保证现金价值是1192.8万,可以看出,夺目的1202万是怎么来的了吧?

简单算一下,保证部分的收益率是1%,非保证的投资收益率是按照7%来算的。复利的魔力,不可小看啊。如果这个复利不是7%而是6%,那非保证现金价值就从1192万变成了510万,如果换成5%,就只有230万了。

内陆的保险公司以前也这么干,现在保监会对演示利率有明确规定,保险公司不敢随便画大饼了。

6、理赔时效:

Iris已经接触了几个案例,在香港理赔用了3-6 个月的时间才出结论,而国内是条款规定30日内保险公司一定要出理赔结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由于保险公司在国内受到强监管,所以会更加规范和人性化。

当然3个月才出理赔结论的,这个肯定是个案,并不能代表全部情况,不过还是有这种情况发生的。

总结

买保险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情,相同的产品,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结论。

今天的文章不是想证明香港保险好不好的问题,更多的是想让朋友们更全面的了解你想买的产品,让你自己知道,它到时是否适合你。

如果单纯是被代理人忽悠了一下,就觉得香港的月亮都比内陆圆,那我觉得真没必要兴师动众跑香港去买。

这是世界是多元的,无论香港重疾险、新加坡定期寿险、美国保险都是由自己存在的价值,问题的关键就是,投保前你要深刻的认识这份保单。

不做功课盲目投保,在国内一样会被坑。

无论做什么,都要知道自己要什么,这也许是我们人生的终极课题。

如果有朋友的确需要购买香港保险,Iris有以下几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1、靠谱的代理

一定要找靠谱的代理,到香港开户、面签,把续期缴费的事儿也要搞清楚,千万不要留后患。飞单的太多了,Iris就知道有人第一次保费交完,下次保费怎么交都没着落,但是代理人已经联系不上了。

2、一定要做好如实告知

目前的国内的保险市场还很初级,无论是大家金融常识,还是对保险的认识都不够深入。而且中国人口众多,知识水平差异巨大,所以如实告知做的不到位的情况非常常见。

目前内陆是存在明显保护投保人倾向的,对于可赔可不赔的,基本上都是会赔付的,而两年不可抗辩条款,更是消费者的定心丸。

如果抱着上面的心态,在香港买保险,可能会存在极大的风险,不做好如实告知,会存在拒赔的情况,比如甲状腺结节、乙肝等情况,一定务必要如实告知。

3、搭配着买:

无论是否购买香港保险,Iris建议朋友们都先在国内购买一份保险来保底,港险如果说不清了,至少还能在国内说道说道,以防一无所有。

俗话说,鸡蛋别放一个筐里么~

起码在国内买一份消费型定期重疾险吧,不仅保费低,而且保额足够高,还没有甲状腺癌、原位癌等条条框框的限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