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18-2019学年度5月公益推送 诗歌鉴赏(26-50) 2019年5月5日初中语文试卷 语文考试 姓名:____班级:___考号:_____
一、诗歌鉴赏(共50题;共458分) 26. ( 10分 ) 诗歌鉴赏。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明 【考点】体味诗歌的遣词,体味诗歌的意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27. ( 7分 ) 诗歌鉴赏。 忆钱塘江 宋·李觏①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②涵:包含。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________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________”一词。 (2)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1)黄昏(傍晚);醉 (2)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水面上,点点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分析】(1)隐隐约约地看到夕阳西下,一半已隐身匿迹,另一半还悬挂在山头上,仿佛山口衔着半个夕阳似的。“乘醉”二字则告诉人们他当年是醉眼赏景的。正因为诗人是醉眼赏景。 (2)在翻译语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用描写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一注意不要生硬翻译,二注意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三注意适当想象,四注意顺畅表达。 【点评】(1)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8. ( 10分 ) 诗歌鉴赏。 (1)分析诗歌第一句中“悠悠”的表达效果。 (2)请自选角度,赏析“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一句。 【答案】(1)“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别家乡,得不到亲人书信的时间已久,也传神地表现出希望落空时怅然若失的神情。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29. ( 10分 ) 诗歌鉴赏。回答相关的问题。 (1)诗歌描写哪两个季节的柳?各有什么情态? (2)诗歌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柳的不同情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1)春柳追逐东风,翩翩起舞;秋柳斜阳落照,蝉声衰鸣。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30. ( 10分 ) 诗歌鉴赏 (1)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2)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答案】(1)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 【考点】体味诗歌的遣词,体味诗歌的意象,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仔细体会诗歌意境,在湖里寓居,说明作者喜爱大自然,“风恬月淡”“卧看”说明作者向往大自然,喜欢宁静的生活。(2)从动、静的角度,从描写景物远、近的角度分析即可。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从窗外飘忽而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涟漪荡开,芦苇随之摇曳。 31. ( 10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宿牛群头① (1)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茁”是旺盛的意思,“满”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⑴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作答时,先解释词语的意思,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再指明作者的情感。这里首先要注意“拙”应该是通假字,同“茁”,“茁壮”的意思,用来修饰“蘑菇”,写出蘑菇长得旺盛;“满”则写出蘑菇的多。由此可以看出,描写的对象主要是“蘑菇”,写出它的旺盛与多,从而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⑵从诗歌的一二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这里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丽之景,而三四两句则是写诗人从牧童那里买来蘑菇做晚饭,表现出诗人的安逸闲适之情。 32. ( 10分 ) 诗歌鉴赏。 (1)诗的一、二句中,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初夏农村特有的景象? (2)诗的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2)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体味诗歌的意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从诗句中找出能反映初夏季节特征的景物。 (2)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从诗句中,体会诗歌的主题中心。 33. ( 10分 ) 古代诗歌鉴赏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李攀龙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环境的 、 的特点。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凄清、迷蒙。 (2)对友人的同情和依依不舍之情。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读诗要注意理解诗句关键字词的描写作用。本题要抓住诗句中“雨凄凄”和“楚入迷”来概括,理解其描写的内容以及表达环境的特点。简要概括。这类题如果是表述题,就要用评价语,点明方法,比如“形象生动”“真切”“逼真”“烘托”等。 34. ( 10分 ) 诗歌鉴赏。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案】(1)上句“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 【考点】词,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35. ( 6分 ) 诗歌鉴赏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 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________ (2)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或“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36. ( 7分 ) 诗歌鉴赏 (1)本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 的情感,其中________ 联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 (2)从听觉角度描绘景物,融情于景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答案】(1)思念家乡(独客异乡的孤寂)、怀念旧友;第四联(尾联)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37. ( 10分 ) 诗歌鉴赏如梦令①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 门外马嘶人起。 (1)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 (2)“门外马嘶人起”暗示出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案】(1)“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该字以动衬静,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突出了词人贬谪后的落寞哀伤。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动静相衬 【解析】【分析】(1)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紧”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紧”字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紧”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答题模式:该字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38. ( 10分 ) 诗歌鉴赏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上阕开篇两句从那些方面写出海棠花的特点。 (2)全词情感丰富,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形态(姿态);颜色 (2)①诗人爱花惜花之情感。词的上片通过“轻”、“小”、“巧”等予以表现花的可爱,下片表达花被“雨洗风吹了”的惋惜之情。②诗人借花伤己,表达了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报国无门、功名难就的愤懑。 【考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上阕开篇两句从形态(姿态);颜色两方面写出海棠花的特点。上句写花之态,从花瓣儿着墨,因花瓣儿薄,故云“轻”;下句写花之色从整个花朵儿落笔,海棠花朵儿个小,所以在写花之色的同时再著一“小”字,并补足上文“轻”字。两句同一写花,而角度各异,为下句“百种千般巧”伏笔。而“片片”又见花瓣儿之多,“点点”又见花朵儿之密,为下片换头句“朝见树头繁”埋下伏笔。(2)①诗人爱花惜花之情感。词的上片通过“轻”、“小”、“巧”等予以表现花的可爱,下片表达花被“雨洗风吹了”的惋惜之情。②诗人借花伤己,表达了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报国无门、功名难就的愤懑。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9. ( 10分 ) 诗歌鉴赏。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①浮午盏② ,蓼茸③蒿笋试春盘④。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雪沫乳花:形容泡茶时上浮的白泡。②午盏:午茶。③蓼(liăo)茸蒿笋:蓼茸,蓼菜嫩芽。蒿,茼蒿。笋,竹笋。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上阙中, 和 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 (2)“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烟(淡烟) 柳(疏柳) (2)表达了作者欣赏美景的喜悦,品茶尝鲜的舒畅,远离世俗干扰的闲适。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解答时,要先熟悉诗词的内容,然后根据上阕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妩媚”寻找相关的景物。 【点评】 40. ( 10分 ) 诗歌鉴赏夏日登车盖亭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2)你从第三句中的“独笑”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情? 【答案】(1)诗人躺在纸糊的屏风遮挡的竹方床上,头枕着石枕,翻看着诗书,感到有些困倦,随手把书一丢,渐渐进入了梦乡。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根据诗句中所写的内容,把诗人的动作行为的情态描述出来,可在翻译的基础上添加形容中加以描绘。 41. ( 5分 ) 诗歌鉴赏(一)念昔游三首(其一)① 【答案】示例1:我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游历江南的悠闲。诗人说自己十年间没有官场的约束,感觉飘然而不受拘束,两个“自”字,充分体现诗人自斟自饮,自得其乐的悠闲。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这首诗大约作于开成三年(838),为追忆往年游历之作。这是第一首,写自己的江南游踪,并寄予了自己怀才不遇、百无聊赖的抑郁之情。全诗突出“自”和“闲”两字。诗人自负才华而不为时人所重,只能孤芳自赏、借酒浇愁,闲处无聊而只能放情山水,吟诗遣兴。十年浪迹江南期间,诗人不受拘束,逍遥自得。这样固然潇洒,却也可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无论是惊世骇俗之举、狂放言论,还是默默无闻,都不被世人重视,激发不出任何反响。所以,他只能怀着自得其乐的心情,自斟自饮,独往独来。在貌似潇洒自得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孤愤和不合时宜的心。后两句写自己在江南各处的游历、吟咏。面对如画秋山和绵绵春雨这样典型的江南景色,诗人所能做到的,就是“闲吟”,而且一“闲”就是十年。在这十年里,他的足迹遍布了江南各个寺院。诗人到处游山玩水,表面看似悠然自在,内心却十分苦闷。“倚遍江南寺寺楼”的滋味对他来说主要是失意和惆怅,而不是悠闲自得。越是说自己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而且年复一年,无处不去,就愈表现出他的百无聊赖和无可奈何。 42. ( 6分 ) 诗词鉴赏 (1)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________ ”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2)“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传神,写活了诗歌的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答案】(1)镜中看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分析】 43. ( 10分 ) 古诗鉴赏: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诗歌的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绿树、山鸟、晴风、落花;明媚 (2)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天、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对诗句所写景物可逐词分析,找出所有景物:绿树、山鸟、晴风、落花。对于景色特点要看诗句整体意境。“绿树交加山鸟啼”描写的景物有动有静,有视觉有听觉;“晴风荡漾落花飞。”从晴朗的天气,荡漾的春风,可看到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春天图景,再加上落花纷飞的点缀,更增加了春日图景的亮丽色彩。可概括为明媚的特点 (2)诗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看似写景,实是抒情,太守为什么会醉?是因为“鸟歌花舞”原来是被春日的美景所陶醉,作者所怕的是一朝酒醒春天就已经不在了,因而更珍惜眼前之景。流露出的是对春天的珍惜,热爱。再深一层想,热爱春天不就是热爱生活么?这正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希望这样美好的日子更长久些。 【点评】(1)回答这类问题要对所给诗句认真分析,逐字排查,才能找出所有景物。对景色特点可分析诗句的意境,从诗句表现的画面色彩去分析。 (2)回答这类题要精读诗句,从诗句的字里行间分析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还要从诗歌整 44. ( 10分 ) (2016·长沙)诗歌鉴赏。 湖①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 ,岸苇无穷接楚田④。 去雁远冲云梦雪⑤ ,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⑥ ,星汉通霄向水悬⑦。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②中流:指江心。③湘烟:指雾霭。④楚田:指田野。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⑥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⑦星汉通宵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2)“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意象:暮霭、芦苇、田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花寄寓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孤雅高洁的志趣。 (2)“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考点】体味诗歌的遣词,体味诗歌的意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所谓“物象”就是指诗中所写到的景物。陆游《卜算子·咏梅》是所学篇目,第二问很容易回答。 【点评】本题为炼字型的鉴赏题,答题时首先解释该字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句子再现有关画面,最后分析运用该字在表达上的效果及体现的情感。 45. ( 7分 ) 古诗词鉴赏,完成下列小题。兰溪①棹歌② (1)通读全诗,一个“________”字,运用了________手法,并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 (2)全诗景中有人,景中有情,你从诗人笔下读出了什么样的景和什么样的情? 【答案】(1)镜;比喻 【考点】体味诗歌的意象,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整体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思,结合题目的要求分析作答。“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一个“镜”字描写出了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 46. ( 9分 ) 古诗鉴赏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三个方面写出了蝉的特点。 (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________ 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 (3)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形状;习性;声音 (2)托物言志 (3)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解析】【分析】(1)从诗句中总结蝉的特点。 (2)了解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理解每种手法的意义与作用。 47. ( 10分 ) 古诗鉴赏 (1)诗歌的一、二两句表现了作者观鱼 的心情。 (2)在诗歌的后两句中,表现喜欢鱼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是 、 。 【答案】(1)悠闲、怡然自得 (2)施食,垂钓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48. ( 10分 ) 古诗鉴赏 (1)“高低”二字与诗中的哪个词语相照应? (2)这首诗运用对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随意。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49. ( 15分 ) 古诗鉴赏。 (1)诗中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请品味“不知秋思落谁家”句中“落”字的妙处。 【答案】(1)清冷。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本诗写到了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等景物,描绘了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为全诗抒情营造了浓厚氛围。 50. ( 7分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1)前两句诗写出了“水”“天”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诗中暗示了诗人将远行,伤别离。你从哪一句中读出这一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空阔(宽阔、高远);澄澈(明净)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做此题要赏析诗句,“万顷沧海”可见水的空阔;作者把天空比作“镜天”,可见天空的澄澈明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