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璞养生:健脾开胃之要穴…

 傅志岐 2019-06-21

今天介绍的这几个穴位,是专治胃胀不消化的要穴,不用健胃消食片,也能让你放心吃喝...

大陵穴

大与小相对,陵是指丘陵、土堆的意思。大陵的意思就是指随心包经经水冲刷下行的脾土物质在这里堆积。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下传的经水与脾土的混合物,到达本穴后脾土物质堆积如山,如同丘陵一样,所以名叫大陵穴,也名心主穴、鬼心穴。心主的意思是指穴内的气血以气为主,鬼心的意思是指脾土中的水湿,在这个穴位气化成为天部之气,本穴向外输出的是脾土中的气化之气,为心包经经血的重要输出之地,所以是心包经的俞穴。此外,本穴的脾土中生发的干热之气,性同心包经气血,为心包经气血的重要输出之源,所以也是心包经的原穴。

在五行中,这个穴位属土,对应着脾胃,是心包经上一味很经典的'健胃消食片”,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动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调,它在手掌根,腕横纹的中点上。

四缝穴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在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间指关节的中央。仰掌伸指,当手第二至五指,第一指关节处,短线状穴位,左右共8穴。四是除拇指之外的四指,均有一个穴位点。缝是骨关节横纹缝,一手四穴,故名“四缝”。

古代医家在实践中发现的经验特效穴,四缝穴专门治疗小儿疳积等。现代生物全息理论认为个体生命是一个全息整体,在婴儿胚胎时期头、五脏六腑与手脚曾经紧密连接子一起,伴随成长过程逐渐分离开来,人的手掌与头脑身体密切相连,十个指头直接连通大脑,四缝穴与人体脾胃直接相连,中医在实践中发现小儿脾胃疾患会在四缝穴有积液,成为疳积之后积液更加粘稠,医家点刺治疗之后挤出四缝积液、小儿疳积会逐渐痊愈。

调理四缝穴,可用于治疗儿童消食导滞、祛痰化积,缓解治疗疳积、胃脘痛、哮喘等作用。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穴的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今后只要你遇到有关消化不良的问题,都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按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这样效果会更好。

足三里

足三里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穴,力度按大一点,酸麻的经络传感可到脚背。

《内经》言:胃者,水谷之海,其腧上在气街,下至三里。海者,经气汇聚之深处,百川汇聚为海。故足三里能调节全身水谷精微的输布。

足三里是胃经合穴,能治胃病及胃经诸病,尤能调畅胃气。《内经》云:“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足三里能治饮食不节诸病。且“合主逆气而泄”,又擅治胃气上逆诸病。古人有“肚腹三里留”的经验,凡肚腹诸病,皆可取足三里穴。

食欲好,是胃的受纳功能健旺;若人偏瘦,是脾的运化功能减弱。调理脾胃,当取胃之合穴足三里,脾之原穴太白,二穴皆属土经土穴,最能安土,调补脾胃。

公孙穴

公孙穴是隶属于足太阴脾经的穴位,最早出自于《灵枢本输》。公孙穴为人体的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人体的冲脉。同时公孙穴还是足太阴之络穴,中医认为公孙穴具有非常好的健脾益胃、补脾化瘀、通调冲任的功效,被人们称为“健脾第一大穴”!

公孙穴在足底跖区,当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刺激公孙穴可以采用按压的方式,我们可以沿着大脚骨一边搓一边揉,画一个半弧形,将拇指的指尖按压在公孙穴位上,用力深按,按压5秒然后松开,休息3秒,然后再继续按压,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左右两侧的穴位每次各按压5-10分钟即可,每天可按压数次。过一段时间脾胃的动力就充足了,对急、慢性消化不良都有很好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