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得道高僧与药山禅师的对话,领悟人生的大道理

 听取蛙声 2019-06-22

承担之乐

唐僧高沙弥去参见药山禅师,药山禅师问:“你可知道人心像长安城一样热闹,熙熙攘攘的吗?”

高沙弥说:“我的心中国泰民安。”

药山问:“你的这种体悟是从读经得来的呢?还是从请益参学中得来的?”

高沙弥说:“既不是从看经得,也不是从参学得。”

药山问:“有人不看经也不参学,为什么得不到它呢?”

高沙弥说:“不是他体悟不到,而是他不肯承担。”

不开心不旷达的人,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不能承担。不能承担就表示没有能力,能够承担的人,不管他遇到什么变局,是好是坏,是逆是顺,他都能定中生慧,凡事迎刃而解。也许这就是儒家所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仁心至理。  

禅思禅悟:肯担当的人,便是对自己负责的人。惟能担当,便没有埋怨,没有忌妒,心中常保悠游自在。活力自然日增,生活也能活泼不拘。放下后的那种清爽,那种豪迈不拘的放旷,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放下来,走出去,高歌一曲,生命的颜色也会因此鲜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