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透视高考真题,谈2020高考备考

 三峡人在北京 2019-06-22

2020 高考备考展望

王冲老师对2020届考生的备考建议: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 

在备考过程中不能简单依靠背书,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同时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宏观知识体系。

(二)通史架构的强化。 

在专题史熟练掌握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建立通史架构,从横向纵向各个角度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三)历史学科素养类题目的训练

包括信息解读能力、史学方法运用、分析论证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时空转换能力、横向纵向对比能力等。 

(四)适当关注最新学术热点

给其他年级的建议:

(一)夯实基础知识;

(二)培养初步的史学素养,并经常训练;

(三)经常复习旧知识;

(四)既要勤学,又要多思,学思结合。

2019北京高考历史试题透析

2019年高考文科综合学科落下帷幕。和往年一样,本次考试历史学科稳中有变。运用更新颖的材料,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情境中的灵活运用,将对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家国情怀的考查有机地融入到试题当中。做到了所有题目对能力和考点的全方位覆盖,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另外,本次高考注重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与往年试题相比,命题的基本理念不变,本次考试进一步注重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从知识点和考察能力分布上来看,今年的历史试题作为最后一年文科综合考试中的历史试题,结构相对稳定

在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中,中国古代史部分占34分,相比去年有所增加;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占28分,相比去年有所减少;世界是部分占34分,所占比重相比去年较为稳定。在考察的能力方面,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占比最高,皆为28分。其中,对考生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的考察有所侧重,体现为开放性试题有所增加,因此考生今后要做到活学活用,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拓展。不建议继续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历史

二、此外,2019年历史试题还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挖掘学科的思想内涵,从学科特点出发,体现了对革命史和革命文化的考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选择题第17题以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为切入点,考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战争的历史。又如第18题考查了新中国的建国历程和制度构想,引导学生追本溯源,理解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由来。

  (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历史学科优势,追根溯源,培养家国情怀。比如,第12题以丝路考古成果为例,考查中国古代文明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传播及影响。第13题从文献学角度入手,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理念。37题第(1)问展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文化认同与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揭示出中华民族形成的内在合理性和民族团结的历史必然性。第(2)问则以清末民初的中国为背景依托,涉及历史上的优秀思想成果在此背景下的复兴与传承,以及面对时代使命仁人志士的探索与实践。37题这两小题既揭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又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意在增进考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时代使命感。41题第(2)问以清代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为切入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和内涵。又如42题第2问以古代建筑为切入点,考查了中国传统政治和文化的内涵。整份试卷中国古代史内容达到34分,达三分之一,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三)注重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试卷在命题形式上有所突破,例如37题第3问要求考生依据近代美国的相关史实,独立设计一组思考题,综合性地考查了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创新性和思考深度。

(四)试题的命制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体现了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历史考查和人文关怀。对现实的关怀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试题关注历史学科内在的现实性,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现实,理解社会。对历史的理解有助于加深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和现实问题的认识。试题以主干知识为载体,创设与现实问题相关的历史情境,既考查考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又引发考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例如第16、21、22、23、40(1)等题分别涉及到京津冀一体化、社会改革、世界政治与经济等当今中国与世界的重大议题,第20题和41(2)题则关注了重大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