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稿丨三甲复脉汤系列(一)方解与临床运用

  平凡的人 2019-06-23

文稿整理:从方剂到临床团队

图文编辑:郑含笑

责任编辑:张凌瑶

三甲复脉汤出自于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篇:“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

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原文,温病后期,邪热稽留下焦,出现了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

吴鞠通用三甲复脉汤不是用来治伤寒病,是治疗温病中的温热类温病,经过了卫气营血的阶段,病程非常的长。到了疾病的后期,邪热依然停留在下焦,但是热势大势已去,主要病机的是耗伤肝肾的精血,也就是阴血。肝阴受损的表现主要在肝经失养,由于肝主筋膜,而导致筋膜的拘急,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痉病,比如说抽搐等等。所以吴鞠通在温病条辨里面讲的痉厥,其实就是筋膜拘急的一种表现,就是我们讲的痉病。由此可见,吴鞠通作为温病学家还补充了张仲景痉病的范畴,张仲景讲痉病,重点讲了像大承气汤证的热厥以后出现的痉病。还有葛根汤证的刚痉、瓜蒌桂枝汤的柔痉等等。后世温病学家尤其是吴鞠通他们就对痉病进行了补充,即热病伤及肝肾之阴精,导致的这一类痉病。

脉象上面的表现主要是脉弦,细数,或者是脉促。它的主脉一定是弦脉,阴血不足则细,有虚热则数,所以脉弦细而数,尹老师推断这应该是它主要的脉象。出现脉促是什么原因?其实是波及了心,因为肝主全身之筋膜,而且肝经属厥阴上连心包经,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出现异常,临床就表现为心悸怔忡。所以吴鞠通讲出现了心中澹澹大动,其实就是在热病的过程当中,发生了心律失常。“甚则心中痛”我们可以理解为外感热病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心绞痛。

总而言之,三甲复脉汤证主要的病机,根据吴鞠通的原意是:温邪久治不愈侵入下焦,不断伤津耗液,导致肝肾之精血亏虚,肝经的失养则出现筋膜拘急,外在表现为痉病(抽搐、痉厥等),脉象上面是脉弦而细数或促,影响到了心,就出现了心悸、怔忡以及心痛。

那么,要处理这个问题,首先要补下焦肝肾之阴精。补肝肾下焦之阴血的同时,要缓解筋膜之挛急,还要滋阴潜阳

所以三甲复脉汤首先补津液,用麦冬配生地。麦冬、生地滋阴生津,补肝的津亏;针对精血亏虚不足,吴鞠通动用了阿胶、麻仁、生地、鳖甲、龟板,这些药物都是养肝血、填肾精之品。

从药物的组成可以看出,三甲复脉汤主治的病症其实重在精血不足,兼有伤津,所以养阴的药物并不是太甚,重在养血以填精。首先把肝的精血津液补足以后,再来兼顾筋膜拘急,所以用芍药、甘草配牡蛎来柔肝缓急,达到一个止痛止痉的目的,同时,由于肝阳偏亢,牡蛎、鳖甲、龟板还可滋阴潜阳。

这是从气血精液的角度来给大家进行三甲复脉汤的方解,那么接下来尹老师还从另外一个角度,从五行的生克制化来解读,肝属木,肝阴血不足,如何来进行培补?不外乎是补先天和后天。

第一,补先天称之为滋水涵木。用的主要是生地,当然还包括麻仁、阿胶、龟板、鳖甲,也可以看作是补肾之精,通过补肾精,来达到滋水涵木的目的。

第二,补后天,尤其是养胃阴,称之为培土荣木。主要的是麦冬,我们最熟悉的一贯煎就是类似的配伍,一贯煎当中用沙参、麦冬来滋胃阴以养肝阴,也就是培土荣木的方法。同时,用当归和枸杞养肝之血,用生地来养肝阴,并滋水涵木。由此可以看出,古人滋补某一个脏腑的气血精液的时候,往往采用直补法和间补法相结合。

这种间接补益的方法,在补益剂当中,尹老师也跟大家多次探讨过。这种培补的方法比一般直接的培补方法要高明很多,希望同学们认真的掌握,学习古人的这种生克制化的方法,间接补益的方法,从而达到一个最佳的补益效果。

给大家讲解完三甲复脉汤的方解之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首方重在滋肝肾之阴血、阴精,以救肝之阴血,缓肝之急,平肝之亢,止肝之痉

尹老师觉得这几句话总结得还是比较到位的。首先,本方是重在滋肝肾之阴血阴精来挽救肝阴,目的在肝,通过补救肝之血,来缓肝之急,用药上就体现在芍药配甘草配牡蛎;而平肝之亢则体现在使用“三甲”(牡蛎、鳖甲、龟板,仿风引汤,合温病特点);止肝之痉,就是前面讲的用芍药配甘草来柔肝止痉。由此可知,三甲复脉汤是通过滋肝肾之精血,来治疗肝之筋膜挛急的标象。

三甲复脉汤在临床使用有何要点呢?尹老师总结了一下:

第一、病程比较长。因为吴鞠通讲“温病后期,邪气羁留”,“羁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而言就是病情没有得到有效地缓解,仍持续地存在,反映了病程相对比较长。

第二,从体质而言为阴虚体质。一般平和的体质不容易出现温病热症或是伤及阴血阴精,多见于素体阴血阴精亏虚不足之人,所以从体质上看尹老师个人认为,它最适合瘦长型的体型,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阴虚体质。

第三,从症状上可见及肝之筋膜拘急之象,比如脉象是弦细而数或促、腿脚抽筋等痉病或者是心悸、耳鸣耳聋等等。尹老师觉得这些症状可以考虑用三甲复脉汤来治疗。

在临床运用方面,尹老师分外感内伤两方面讲。

在外感病中,主要治疗温病后期伤及肝肾之阴,表现为肝之筋膜拘急。遵从吴鞠通《温病条辨》以及温病学家他们的学术经验,

在内伤杂病中,第一、可以应用于帕金森病及运动神经元受损出现的震颤、抽搐、不自主的动摇等,其实这些疾病都与神经系统相关,而神经系统多半与中医里的肝经相关。此外,还有一些代谢性的疾病,比如说甲亢、糖尿病等,尤其是甲亢,该病患者就容易出现震颤症状,一些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后期也容易出现高渗性昏迷得情况,有时候我们可以考虑使用本方。在外感病当中,使用这一首处方的机率已经大大下降了,但在内伤杂病当中它还是很有用武之地的。

第二、可以应用于心系疾病,如冠心病的心绞痛,其实吴鞠通他也讲了“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疼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本方由复脉汤变化而来,所以它缓急止痛的效果还不错,对于一些心律失常也可以使用,也能治疗早搏。

对于中医初学者来说,尹老师觉得了解到这么多疾病就可以了,当然,这些都是西医的病名,从中医角度来讲的话,它还是属于肝肾阴精阴血不足所导致的虚风内动,主要表现为筋膜挛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