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很多人喜歡食蜆,但煮蜆之前必先要做一個步驟——吐沙,否則一邊食蜆一邊咬到「咔咔聲」。對於如何吐沙,坊間的做法眾說紛紜,今次挑選了其中5個辦法來做實驗,看看究竟哪個方法最快最有效! 攝影:黃舒慧 今次實驗所用的是花甲,全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購買,而5個實驗之中,各自都用上10隻花甲,吐沙時間約為40分鐘,先介紹5種不同的方法。 (1) 鹽水|這是最大路、最常用的方法,因為鹽水與海水相似,一碗水之中我加入了1茶匙的鹽。 (2) 鐵器|有人會在吐沙時加入鐵製品甚至鏽鐵,今次就在水中放了一隻鐵匙羹。 (3) 鹽水加麻油|除了鹽水之外,有指可以加食油或麻油,但分量不能太多,幾滴就夠。 (4) 暖水(不換水)|有指溫度上的變化會令蜆急速吐沙,所以採用約60度的暖水,但這方法沒有換水。 (5) 暖水(每10分鐘換水)|基於考慮到暖水會變涼,所以每10分鐘會倒走大半已放涼的水,並重新換入暖水。 5種吐沙方法所用的水量相若,每一碗蜆的數目亦是一樣,水亦盡可能將蜆覆蓋。 正式做實驗之前,曾請教中國太平總廚雷啟裕,以及參考坊間意見,包括主持飲食節目後人氣急升的「鼎爺」李家鼎。請按下圖睇各種方法的依據: 7 6 5 生猛的蜆在吐沙過程中伸出吸水管和肉,一遇到刺激就會縮起。 蜆在吐沙的過程中,亦會噴出氣泡。 實驗進行了約40分鐘,可以觀看下圖結果以作比較: 4 3 2 之後,為了更清楚呈現吐沙效果,記者索性把蜆撈走,剩下一碗碗水,讓對比更明顯。 3 2 做完實驗後,記者就將所有花甲烚熟來吃,絕不會浪費食物。其實吐沙時間不算長,但花甲確是沒有沙,除了吐沙方法有效之外,也可能是花甲本身就較其他蜆類少沙。(鄧穎琪攝) 實驗當日,街市沒有沙白和蜆,只得花甲和珍珠蜆,於是買了花甲。不過如果再有機會做實驗的話,記者會買蜆或沙白,結果也許會更突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