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齐物论》试读26‖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吴守防 2019-06-24

原文: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

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我想在整篇《齐物论》中,大概再也没有哪句话比“天地无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一句更有名的了。怎么有名呢?有名到看不看庄子的人似乎都曾听过,有名到与逍遥二字一样,成为庄子抹不去的标签。

倘若你问庄子逍遥吗?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当然逍遥啊,都天地与我并生了,万物与我为一了,这还不叫逍遥叫什么?如果你问天地与我并生什么意思,万物与我为一又作何解?他们的回答同样也很肯定,意思就是逍遥嘛。

这种论证形式上看没毛病,可听着总会让我抓狂。我当然承认“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话说的很漂亮,很潇洒,很超越,下流的说吧,甚至很性感,让人听着很高潮。

但不要忘了,这句话只是一个结论。结论都是有前提条件的,需要有证明过程的。倘若扔掉前提条件,忽略论证过程,那么这个结论就是瘫痪的结论,不值一提的结论。在我眼中,任何美丽的结论,就像一个美女,能够激起人的无限遐想。但美女为何美呢?美在有个形态范围,美在有骨架支撑。若形态臃肿超过尺度,自然谈不上美,若抽调了骨架,就剩一滩软踏踏的脂肪,也不知道美在何处。

现在,既然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是个结论。那么条件又是什么呢?论证的背景又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前面庄子拉开的那个开放的宇宙观。在这个宇宙观里,空间是无穷无尽的,时间也是无穷无尽的,贯穿这个开放宇宙的东西是道。既然道贯穿庄子的这个宇宙,很明显可以推导出道在空间中也是无穷无尽,在时间上也是无始无终的。

宇宙无穷,无穷的道贯穿其中。这就是前提条件。当庄子以道观世界万物的时候,迎面扑来了第一个小结论。

这就是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什么是秋毫呢?秋毫就是秋天的兔毛,这根兔毛当然是很小的,但还不算完,因为一根兔毛也很大,只要兔毛上的那一点尖尖。庄子就用这个兔毛尖尖,来表达空间上的极小。泰山,这个就不用说了,孔子所谓登东山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自然是很大的,在此处就用来之说明空间上的极大。

如果以正常人的感受,泰山肯定比兔毛尖尖要大,这是不言自明的。但庄子却说天下万物,没有比秋毫更大的东西了,也没有比泰山更小的东西的。听起来,好像颠倒了过来,这根兔毛变成了极大的东西,而泰山倒成了极小的东西。

这上半句是在空间上论。而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这下半句,则是在时间上论。

所谓殇子就是襁褓中早夭的宝宝,而彭祖呢,是传说中很长寿的人,据说有800岁,《逍遥游》里庄子说“彭祖乃今以久特闻”,成为长寿的代表。与秋毫泰山一样,殇子用来形容人存在时间极短,彭祖用来形容时间长久。

如果以正常人的感受,彭祖肯定要比殇子长久,这也是不言自明的。但庄子却说天下之人,没有比殇子更长寿的人了,也没有比彭祖更短命的人了。听起来,似乎也颠倒了过来,殇子变成了极长久的代表,而彭祖倒成了极短促的象征。

庄子这样说白为黑,化黑为白,很明显是反人类的,甚至可以品尝到对【人的视角】的嘲笑,但有没有道理呢?道理就在【以道观之】。

因为世人是以表象观,而庄子是以实质观;世人是以人类观,而庄子是以超人类观,看到的万物图景自然是不同的。

我们在前面多次说过,道是同质同一的道。既然是质,那么能够用量来比较吗?秋毫小也是道,泰山大也是道,殇子短也是道,彭祖寿也是道。同是一个道,哪里有什么大小长短之分呢?既然在本质上没有大小之分,那么我说秋毫比泰山大,说彭祖比殇子夭,又什么问题吗?没有的吧,在质的前提下,这个论证可以成立的吧。

好,如果不从质上论,也可以从无限有限来论证。不管泰山有多大,总是有个尺寸的,不管彭祖命多长,也总要有个年龄。这叫什么呢?用前面的一个字说,这叫【封】,也就是极限。有【封】在就是有限,但庄子前面已经说了这个宇宙是无【封】的,时空上都是无限的。在无限面前,任何有限都是小,800岁跟200亿年相比,不过一瞬,1万米跟200亿光年比,不过一点。那么好了,当你跟随者无限去超越的看,彭祖和殇子有区别吗?没有吧,泰山和兔毛有区别吗?也没有吧。在无限的前提下,这个论证可以成立的吧。如果你说觉得胡说八道,确实是胡说八道,不过等你晚上仰望星空的时候,看看那些星星,你会不会觉得这个胡说八道也不全是胡说八道,至少带给你的感受不全是胡说八道。

庄子以道观之,得出了【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这一个小结论。然后又踩着这个小结论轻轻一跃,跳到了一个大结论,这也就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跟天地比我是一根兔毛,跟万物比我是殇子,但这都没问题,天地也好万物也罢,我们都是同根于道,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是并生于道处,也同一于道处。

仅此而已,夫复何言?言与无言,意义何在?这就是庄子提出的那个反问:我是了说了话呢?还是没说了呢?

现在你明白,庄子并不是让你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言无言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如同【下面这句话是对的,上面这句话是错的】一样,只要身在其中,就是一个无法消解的言语自我悖论。他提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让你反思去怀疑【言】是否具有意义,他是在暗示你跳出【言】这个怪圈。

作者:一道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6d231c22d425
来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