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概括。康福德称之为“热情动人的沉思”。 了解哲学概念的过程是与哲学家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的过程,是想象力的一种愉悦。至少需要把握内涵、态度、演化三个方面。 内涵——抽象的认知感觉诺斯洛普提出,概念可分两种,一种来自直觉,一种来自假设。 来自直觉的概念指向某个事物,它的完整意义可以立即从某个事物领会到。例如:蓝色是人对某种颜色的感觉,它是由直觉得到的概念。至于由假设得出的概念,它的完整意义是根据一个假设,用演绎法推演而认定的。例如:蓝色用来描述电磁波的短波长时,它是一个假设的概念。
希腊哲学相较于中国哲学,对于概念的认知,更偏重于假设,由假设观念出发的哲学倾向明确的东西,而由直觉出发,则侧重不明确的东西。例如:无、无限和有、有限,中国哲学通常认为无或无限是更值得重视的概念,而希腊哲学通常认为有或有限更重要,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不同的见解,是因为有或有限是明确的,而无或无限则是不明确的。
态度——心理的准备状态罗素说,理解一个哲学概念的时候,正确的态度既不是尊崇也不是蔑视,而是首先要有一种假设的同情(共鸣),直到明确哲学概念中有什么东西是值得相信的为止,然后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所谓批判的态度,是尽可能的放下自己所坚持意见之后的一种精神状态。蔑视是妨害了对哲学概念的肯定,而尊崇便妨害了对哲学概念的批判。
如果一个哲学概念对你而言是值得研究的, 那么就有必要假定它具有某种真正的知识。假如一个哲学概念在你看来显然是荒谬的时候, 就不要极力去证明它有多少是真的,而是应该努力去理解它何以曾经看起来是真的。这种运用历史的与心理的想象力的方法,能够帮助你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许多偏见,还可以扩展自己的思想范畴。 演化——不同的时代意义
任何一种概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必然有不同的历史色彩。一个哲学概念的演化往往具有时代意义。例如时空概念: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孕育了欧氏几何,发展出了牛顿的绝对时空概念;欧洲近代的哲学则衍生了非欧几何,促成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概念。再比如,随着时代的变迁,占星学中蕴含的概念逐渐演化为天文学,炼丹术里包含的道理也演变成了化学。
概念是时代的产物,人也是历史的产物。人有既定思维,也有既定概念,例如价值观、道德伦理等概念一旦成形,便如同性格一样根深蒂固,而且无法被自我察觉。最不可思议的是,有的哲学概念是你绞尽脑汁都想象不出来的。就像牛顿时代的人去想象弯曲时空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例如在一场足球比赛里,人们总认为足球运动员要比观众伟大的多。如果让你想象C罗和梅西的地位比观众低的多,是不是无以承受? 但是在古希腊的道德伦理中,人们的概念确实如此,伯奈特说:在现世生活里有三种人,正像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三种人一样。那些来做买卖的人都属于最低的一等,比他们高一等的是那些来竞赛的人。然而,最高等的乃是那些只是来观看的人们。因此,一切中最伟大的是无所为而为的科学,唯有献身于这种事业的人,亦即真正的哲学家,才能使自己摆脱生之巨轮。
认知哲学概念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是历史和心理的交融,其不断摩擦的思想火花,能够带给人以心灵的愉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