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差错“补丁”打了,问题根源查了吗?

 songsgt 2019-06-24
2019年06月14日 来源:中国税务报

Choice数据库显示,今年1月1日~6月4日,有近70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更正以前年度出现的会计差错。其中,超过40家上市公司对所得税费用、税费及附加、应缴税费等涉税科目作出调整。专业人士提醒企业,要关注这些前期差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对症下药,不断提升税务风险管理能力。

近期,某医药上市公司涉嫌财务造假事件引起业界人士热议,该公司也于日前发布了《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专业人士提示企业,涉税事项易引起前期差错,财税人员只有提高专业能力,才能尽可能避免前期差错、管控税务风险。

上市公司频频发公告“打补丁”

近年来,上市公司通过发布前期差错更正公告,给以前年度的财务数据“打补丁”的情况屡见不鲜。据Choice数据库统计,今年1月1日~6月4日,有近70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更正以前年度出现的差错。其中,超过40家上市公司对所得税费用、税费及附加、应缴税费等涉税科目作出了调整。一些重要事项的差错更正,会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股价下跌、商誉减值等严重的负面影响。

浙江著名上市公司B公司“伪高新”补税案例十分典型。该上市公司的前期差错更正公告中称,因研发费用归集不合理,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被取消,企业因此需补缴以前年度税款5800多万元。此公告发布后,该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大幅下跌。

那么,企业发生前期差错应该怎么办?企业会计准则对此有明确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规定,对于重要的前期差错,除非无法切实可行地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否则,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予以更正。所谓追溯重述法,即上市公司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

据上市公司税收研究中心主任唐守信介绍,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会采取追溯重述法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并对外发布前期差错更正公告。以引发业界热议的K公司为例,该公司就是采用了追溯重述法,对公司发生的前期差错进行更正。在其发布的公告中提到,该公司2018年之前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及款项收付方面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通过自查,K公司对2017年财务报表进行了重述。

涉税事项容易引发前期差错

记者翻阅上市公司发布的前期差错更正公告后发现,上市公司因涉税事项导致前期差错的情况并不少见,背后的原因有哪些呢?

北京华晟佳和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文岗告诉记者,不少上市公司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这一税收优惠政策理解不到位,错误地应用该政策,导致了前期差错更正的出现。

北京某上市公司H公司在2017年度已经取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但该公司在核算2017年度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却错误地按照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进行了计提,导致企业多计提了10%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追溯调整后,H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需调减2万多元,“所得税费用”科目相应增加。

记者了解到,如果上市公司取得了不合规发票,同样容易引起前期差错。某大型建筑类上市公司B公司发布的前期差错更正公告中称,在2018年度的税务稽查中,税务机关发现,该公司2017年度列支的部分施工成本所取得的发票不合规。其中包括不合规增值税普通发票和失控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票面金额合计4200多万元,导致该公司2017年度应纳所得税额少计640多万元。

不断提升税务管理专业能力

无论是由于计算错误,还是由于对业务实质认识不清导致上市公司出现前期差错,本质上看,都是上市公司财税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的表现。王文岗表示,如果想从源头上减少因税务处理不当导致的前期差错,提高上市公司财税人员的专业能力是关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一个案例。湖北某上市公司S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享受出口免抵退税政策期间,由于公司财税人员对相关政策理解不到位,没有规范计提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导致该子公司连续7年没有就免抵增值税部分,计算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经税务稽查,该子公司不仅需要补缴2400多万元税款,而且需要缴纳将近1000万元的滞纳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前期差错是上市公司税务风险的来源之一。”中瑞税务师事务所总裁魏斌表示,上市公司错误的税务处理,会引发前期差错。同样,上市公司如果因会计处理不当引起前期差错,也可能导致税务风险。魏斌举例说,当上市公司在会计处理上出现漏记、少记收入时,税务处理上也可能会出现漏记或少记收入的情况,给企业带来少缴税款的风险。如果上市公司的某些业务,在会计核算中没有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处理,上市公司就很可能因为此项会计差错,产生未及时按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进行纳税申报的税务风险。

对此,魏斌表示,上市公司要加强税务风险管控,不但要及时更新财税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培育其工作责任心,减少计算错误、漏记少记等差错的发生。中汇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孙洋则建议上市公司,重视日常的税务管理,制定完善的复核机制,强化对内部税务处理和会计处理的外部审计,将税务风险管控工作嵌入公司内部控制中,避免会计差错和税务处理差错的产生。


什么是前期差错

实习记者 李雨柔

据上市公司税收研究中心主任唐守信介绍,前期差错,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造成前期财务报表的省略或错报:一是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二是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通常情况下,前期差错主要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舞弊产生的影响等。

唐守信说,实务中,上市公司出现的大多数前期差错,是由于会计政策应用错误、疏忽或曲解业务事实,甚至是财务舞弊等原因导致的。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上市公司发生需要补缴税款的情形,且涉及金额较大,通常也会按照前期差错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前期差错与财务造假之间有着本质区别。北京华晟佳和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文岗表示,前期差错通常是上市公司财税人员对会计政策、税收政策理解不到位导致的。需要予以更正的前期差错所涉及的业务是真实存在的,有真实的原始凭证作为依据。而财务造假是一种主观故意的行为,所涉及的业务通常是虚构的,会计核算所依据的凭证也是伪造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