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鸿墨轩3dec 2019-06-25
原创 翰墨书道 2019-06-25 00:46:14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对书法美学而言立体感、力量感与节奏感这三感,基本上囊括了线条审美意识的全部内容。我们常说,在书法的创作过程中,由于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就产生了轻重、粗细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了节奏感。

谈到这种节奏感,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节奏。

一、什么是节奏呢?

节奏( rhythm)是指声音的间隔距离、抑扬顿挫方面的规律性。原为音乐术语,指音响运动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后引申为泛指审美对象的构成中有关成分交替出现,合规律的错综变化,能造成类似音乐所引起的和谐流动的审美效果。

艺术中的节奏是艺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力之一,能够在艺术中表现生活运动的节律,传达人的心理情感,同欣赏者的生理心理节奏相协调。节奏首先表现于声音的关系因素,各种音高、音调,轻重音,以及复现频辛等按“配器法”结构,造成回环复沓、抑扬顿挫的节奏。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诗的节奏最为明显,由音乐的长短、轻重、音节之间的停顿以及押韵构成。散文的节奏除体现于声音系列外,还涉及结构布局的变化、收纵起伏,以及语调、情绪,气势方面的节律变化。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在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中,节奏主要指构图造型、人体运动情节结构、场景调度等方面的错落有致、错综交又,造成和谐流动的美感。在西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节奏的本质是”运动”(《问题篇》),并把节奏概念引进文学、舞蹈等艺术领域。在我国《乐记·乐象篇》中较早提出节奏的概念;“文采节奏,声之饰也。”现代文艺理论和语言学研究中,有人把"周期性”判定为节奏的绝对必要条件,有人把非重复性的形式也包括在节奏的定义内。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二、关于节奏感

节奏感( sense of rhythm)客观事物和艺术形象中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引起的审美感受。人的节奏感是人类长时期进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人对艺术的节奏感建立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上。

音乐节拍的强弱、长短、力度大小等交替出现,舞蹈动作的反复变化,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绘画中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复调和,诗歌韵律的反复出现戏剧电影中紧张场面与抒情场面的交替安置等等,都会给人以节奏感。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人对节奏最敏感的器官是听觉、视觉器官,在听觉艺术中,人对节奏感的要求更为强烈。节奏感虽是一种形式感,但具有移情的审美功能。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三、谈到节奏感不得不说到节奏美的问题。

我们知道,节奏美( rhythmic beauty)是美的形态之一。指节奏这种周期性的连续不断交替出现的运动形式所具有的审美属性。“节奏”源于希腊文表示运动、均衡的 rhythms。它存在于艺术和客观世界的物质运动、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之中。节奏能引起人的生理节奏和心理节奏的有规律的变化,使人产生和谐感。人类对节奏美的认识很早。中国战国时期的音乐专著《乐记・乐象篇》中就写道:“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说明了节奏的美化作用。古希腊美学家也较早地论述了节奏美,并把它与和谐联系起来。柏拉图认为节奏是”运动的秩序”,人能通过优美的节奏感到和谐美,而节奏美表现出好性情。亚里土多德认为节奏美的特征是对立因素的统一,变化中的和谐,运动中的秩序节奏美在艺术中属于形式美的范畴,它能强化艺术内容的传达,增强艺术形象的鲜明性和有机整体性。同时它通过声音、线条、色彩、形体等因素的有规律的运动变化,引起欣赏者的生理感受,进而引起心理情感活动,产生愉悦。有相对独立的欣赏价值。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我们欣赏王羲之的《得示帖》,就能体会到书法艺术作品的丰富的节奏美感。在《得示帖》中不仅仅每一个点画具有节奏美观,而且在章法处理上同样具有丰富的节奏美感和节奏形式。如"得示"的楷法。"知足下"的草书,就过程了两个不同的节奏。而且把楷书和草书并用于一帖的章法之中,还一点都看不出有什么唐突。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如"散"字中的点画。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在如"未佳"和二字的节奏,就是有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节奏组,而"王羲之顿首顿首"可以说在王羲之的诸多法帖中每一帖都会出现,以至都简化成了一个形态符好。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四、书法艺术中的”节奏”是怎么产生的,怎样理解和把握?

“节奏”事实上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知道,音乐有了它,便说耳动听失去它便成为单调或乱嘈的燥音。大自然有了它,一年四季春花秋实,一旦失去协调,人们便会生病,庄稼就会遭秧…

节奏感的在书法中的构成是依靠速度的控制、断续连贯、轻重疾徐来实现的。落实到线条美的具体范围,也就是说节奏感有个推移过程,因此具有时间属性。用笔的平面与上下动作中都含有节奏因素。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1、由于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形态,就自然而然产生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节奏”之于书法,如长短、轻重、缓急等等,此种情况在点画、结体、章法中无处不在。

首先,点画,每一点画的起笔、运笔,收笔、提按,行笔的快慢都有一定的节奏。譬如运锋起笔蹲驻蓄势稍慢,行笔加快,收笔护尾又略减慢,但比起笔要略快,因为它既是一笔的结束又是下一笔的即将开始(最后一笔例外),就是如此快慢,轻重有节奏的反复,直至一字、一行、一幅的完成。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其次,由多笔构成的字虽然是每一点画动作节奏都是有规律的重复,但除了每一点画自身的粗细、快慢之变化外,点画与点画之间还有着相对不同的变化,如点、横、竖相对之迟,撇、捺、钩相对之疾,以及撇细捺粗等等。至于长短的变化更是不言而喻的事了。

再者,一字如此,字字如此的反复重复着。如: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笔画节奏感直接影响着结字的布白。笔顺的承接有了节奏感,笔势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端正的书可以避免呆滞,流畅的草书可以避浮滑。从整行整幅来看,节奏的作用就要更加显明了,因此,也就更加重要。行草书尤其如此。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五、书法中常见节奏表现形式有下列几种: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1、断与连。

行草书中的断与连,表现在一字的点画之间和字与字之间。由于草书笔画的相连往往以圆转的波浪线出现,这就使长短、缓急的节奏感给人强烈的印象和美的享受。王铎所书《禅寺波光》四字从整体看,前三字相连形成一个长而流动感较强的拍节,而第四字形成一个静而短的拍节。然而前字连中有断,后一字断中有连,形成了极其丰富的变化。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2、粗与细。

粗者重,细者轻。所以粗与细的变化,实际上也是轻与重的变化。吴镇所书《心经》就是很好的例子。墨色的浓淡枯润,也可以出现同样的效果,陆居仁《题鲜于枢行书诗卷践》就是一例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3、疏密、大小。

这也是草书中最常运用的,怀素的《苦笋帖》上段纵放而稀朗,下段聚集而稠密,节拍由长而短,收结十分自然。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4、空白。实际上也是个疏密问题,不过这里主要是指字与字之间的空白。在连绵不断的草书中,有的在一段一段之间适当留出空白的间歇,好像唱歌时的短暂停顿。傅山的《读传灯诗轴》,字的大小,笔画的粗细没有显著的区别,并且连绵不断,很容易失于单调。但它适当利用了小小的空白间隔,使三五字成段,从而加强了节奏感。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5、变体。在杨维桢的《行书诗册》中,行草相间。由于字体的变化,形成方折与流转的缓急变化,节奏感十分清断。

应该指出,以上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才分别加以罗列,实际上,往往是综合加以运用的。书法中的节奏形式远不止这些。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从节奏的概念到书法中的节奏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