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东西方皇权和教会有很大的区别,启蒙运动之前西方都是政治从属于宗教,神权大于皇权。资本主义的现在当然是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在中国夺得古代宗教一直是从属于政治,政治掌管了法律的定义,宗教掌管了思想的定义 。 在东方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有墨家,法家,儒家等等,到了汉朝董仲舒褒扬儒术,贬斥道家,也就是后来的罢术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让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儒术一直延续到现在,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虽然中间有几个小插曲),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 统治阶级看中的是儒家思想可以把老百姓变成奴才,便于统治。臣要绝对服从君王,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样培养了一大群傻子,比如先像岳飞有能力抵御外族,不过奸臣昏君当道反而要杀他,他为保名节甘愿受死,大好河山落入他人之手。儒家思想是为适应君主制的社会存在而产生,其为君主制服务,自然也就有许多今天看来不合时宜之处。孔子主张君臣父子各守其道,是为了维护国家社会起码的规矩。 虽然在清朝后期,民国,解放初期都有灭儒活动,但是儒家文化产生于奴隶制社会、发展繁盛于封建社会。君主制的国家体制决定了儒家文化被奉为经典。现在,君主制已经废除100多年,儒家有些主张自然就不适合今天的国家社会。 就今天看来儒家思想也是利大于弊。儒家文化崇奉的许多处事法则,直到今天还影响着社会。儒家文化小到处理人际关系,大到调整国际关系,都是人们应当遵守的底线与原则。可以说,儒家思想揭示了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真理。对比于儒家思想佛教对中国影响不怎么大,而且中间先后有四次的灭佛运动,使佛教没有太好的发展。 西方的教会和皇权,首先基督教真正的壮大是罗马帝国认可的。罗马帝国出于统治的需要,把当时得到大多数中下阶层的百姓支持和信仰的基督教封为国教,并将基督教严格控制在手上,成为统治工具之一。在此,在罗马帝国手中,基督教的世俗权力一直没能超越世俗政权。那又是怎样凌驾于皇权之上的呢? 东西罗马分裂,使得基督教也分作两派。西面的天主教的文明被蛮族洗劫,东面被另一个文明灭亡。分歧在这里,日耳曼人没有建立自己的文明,接受了基督教文明,使得天主教的壮大没有像东正教那样受到限制。一直到罗马教皇得到法兰克的丕平献土,使得教皇的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得到统一。这时,教皇国就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同时他的也是西欧大部分地区的教宗。 从以上可以分析出,宗教要取得能凌驾政权的权力,那第一个就是得到世俗政权的支持,使得其有传教的空间,再者,世俗政权衰落,此时教派拥有大量信徒。这时,宗教就可以将手中精神领导力转化为世俗影响力,就这样宗教就凌驾于皇权之上了。 中国的儒家文化很多朝代都改变了,比如说宋代的朱熹,明代的顾炎武,或许孔子本人来了都不认识这个“儒”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