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胸大肌--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肌肉,让人欢喜的是,发达的胸大肌象征着力量与自信;让人忧的是,很多人为了“面子”只练胸大肌,或者长期不良姿势伏案工作,使胸大肌变得紧张、短缩、弹性下降,给身体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隐患。 胸大肌的解剖学非常复杂,肌肉分为锁骨部、胸肋部和腹部,包含以扑克牌方式相互重叠排列的多层结构,其中尾侧的几层包绕着肌肉外缘(如图1)。胸大肌起于上部的肌纤维止于下部,起于下部的肌纤维止到了上部,所以在止点的位置打了一个结,胸大肌发达的人在收缩位有一个窝,这个窝就是打结的地方(如图2)。 ![]() ![]() 胸大肌:位于胸廓的前上部,为扇形扁肌,起点范围大,共三部分:上部为锁骨部(借三角胸肌间沟与三角肌相隔),起自锁骨内侧1/2的前面,肌纤维斜向下外;中部为胸肋部,起自胸锁关节到第六肋软骨之间的胸骨前面半侧和上6个肋软骨的前面,肌纤维大部分横行向外;下部为腹部,此部分起点最小,起自腹直肌鞘前叶,肌纤维斜向上外旋行。三部分肌纤维向外集中,移行于坚韧的腱膜,在三角肌前缘及肱二头肌长头之间,止于肱骨大结节嵴,止点处的腱膜由二层组成:前层为锁骨部肌纤维及胸肋部的中部肌纤维移行而来;后层由胸大肌下半部及后面的肌纤维旋行移行而来。由胸内侧神经和胸外侧神经(C5-T1)支配。 (三)功能: 1、使肱骨内收及旋内; 2、锁骨部使肩关节屈曲; 3、胸肋部使举起的上肢后伸; 4、上肢固定时,可上提肋骨,协助吸气; 5、上肢固定于上举位时,与背阔肌共同作用,可上提躯干。 (四)损伤原因: 推、伸、投掷及冲击运动中猛力牵拉胸大肌,因胸大肌强力收缩或过度牵拉而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因长期不良姿势伏案工作,改变胸大肌静息长度,造成胸大肌废用性紧张挛缩。 (五)损伤症状: 从结构上讲,由于胸大肌紧张、短缩、弹性下降,使肩屈及外展过程中抑制锁骨上抬,锁骨上抬不充分,使得盂肱关节的活动度过大,连接肩胛骨和肱骨的肩胛下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就会被过度的拉长,形成保护性肌挛缩,在肩屈及外展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拉动肱骨向下滑动,导致肱骨头撞击肩峰,出现肩峰撞击症,冈上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胸大肌紧张,胸阔前后径变小,前方肋间隙变窄,胸腔容积减少,则呼吸不畅,肺活量减少,心脏负荷增加,引发心慌、胸闷等类心脏病症状。 (六)松解手法: 1、钳捏法(胸大肌外侧缘):患者仰卧,医者双手置于胸大肌外侧面,双手拇指插入患者腋下胸大肌内侧面,拿捏胸大肌。(注意及时与患者沟通是否出现上肢麻木症状,以免损伤臂丛神经) 2、拨法(锁骨部、胸肋部和腹部):患者仰卧,医者用手指沿锁骨前缘内侧1/2、胸锁关节到第六肋软骨之间的胸骨前面半侧和上6个肋软骨的前面,与肌纤维走行垂直方向拨胸大肌。 (七)激痛点: 胸大肌激痛点的引传痛可能局限在胸骨下,包括前胸和乳房,并可能沿上臂尺侧向下延伸,直至第四、五指。右侧胸大肌肋骨部内侧可能生有一个躯体内脏激痛点,去活化后能制止心律失常的发作。左侧胸大肌激痛点的疼痛模式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缺血性心脏病的疼痛。 左侧胸大肌激痛点(X)及引传痛模式(红色实心区域为主要引传痛区,红点区域为溢出疼痛区) ![]() ![]() ![]() A.锁骨部;B.中胸骨部的3个中心激痛点位置;C.胸大肌外侧游离缘(含构成腋襞的肋骨部和腹部肌纤维)的两个中心激痛点位置。 右侧胸大肌激痛点现象 ![]() A.胸骨部内侧的两个胸骨旁附着激痛点(X)的引传痛模式(红色)相互重叠;B.“心律失常”激痛点(X)位于第五肋下缘之下的胸骨缘与乳头之间的中垂线上。在此直线上,第六肋与剑突尖端等高(箭头所示) 长春中医药大学 李中旭 ![]() |
|
来自: 昵称62842473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