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工资与教龄工资,哪种制度更好?教师:支持教龄工资制度 教师工资改革是关系到教师切实利益的大事,历来受到教师们的关注。一直以来,存在着对于“职称工资”与“教龄工资”的争议,特别是对于目前实施的职称工资制度,老师们都有自己的看法。 第一种观点:职称工资制度能起到激励作用,实施职称工资制度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教师职称制度在刚刚恢复的时候,确实起到了激励作用。因为教师职称和工资紧密挂钩,所以老师们积极争取平上高一级的职称,就能提高自己的工资收入水平。于是,老师们就奔着职称评审条件中的条款,逐一去争取。 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批能上好公开课、做好教科研的优秀教师,他们在上课、做课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并用之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积累了一定的材料,评审更高一级职称的时候,就顺其自然,快人一步。 毕竟,要达到职称评审中的条件,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更需要自己的辛劳付出。 第二种观点:教龄工资制度能调动绝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实施教龄工资制度更合理。 持这种观点的老师认为,职称评审在某个阶段已经变了味,变成了一种功利性的追逐。职称并不代表能力,如果仅仅按照职称来设定工资等级,那么吃亏的就是那些老老实实扎根课堂教学、从来不会玩什么花样的老师,他们的教学质量不比那些职称高的人差,甚至比他们还好,但是因为没有公开课、论文等材料,就很难晋升高一级职称。 而教龄工资制度,按照教师教龄自然晋级,能促进绝大多数教师安心在教学一线,而不是把精力花在准备职称评审材料、搞好人际关系等方面。这样受益的是整个教育,受益的是广大学生。教龄工资制度,让辛勤付出的老教师能享受该有的待遇,让年轻教师也有盼头。 第三种观点:淡化职称工资制度,将之变成荣誉;逐步提高教龄工资,并出台配套政策。 目前,取消职称工资制度也不现实,毕竟实施了那么多年,一下子取消不太可能。何况,职称制度确实推动了一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高级职称、正高级职称中,的确有一批真正的优秀教师甚至专家级老师。 这种观点认为,应该逐步淡化职称工资制度,最终使之变成一种教师的荣誉,可以适当得表彰和宣传,但不与工资挂钩。逐步过渡到教龄工资制度,并出台配套的工资改革制度。毕竟教龄工资制度是很多一线教师支持的。教龄工资可以让大多数的老师受益,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对于以上几种观点,你是怎么看的?职称工资制度和教龄工资制度,你更支持哪一种?为什么?欢迎留言。 |
|
来自: 杞乡青年 > 《教师享有的法律权利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