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406章 | 追求决定品质

 刘沟村图书馆 2019-06-26

《  论 语  ·  卫灵公篇  》
第    406   章 

    15.31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今译】孔子说:“君子一门心思谋求于道,不把衣食之事放在心上。耕田求食,也有饥饿之时。学习,能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忧惧生活的贫困。”

      【札记】此章的关键点在“君子”与“求道”,何谓君子?何谓求道?夫子通过简短的文字将君子求道的迫切感清晰地勾画了出来,以勉励门人。从经文的意思可以看出,所谓君子就是一心求道的人,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只有追求道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除此以外的事物均非君子之所求。凡是致力于追求物质、不求于道的人不能称为君子。

       譬如有人一心只在耕种上,耕种的目的在于解决温饱问题,经文中“馁”即饥饿,虽日夜耕作,不知疲倦,却也总有饥肠辘辘,饥饿难耐之时,由此可见求食也有求食的苦恼和困扰,首先饥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又譬如一心向学的人,学习又有很多种,他们在学什么?为什么而学?这个很关键。凡是不求于道的学习,终究与夫子所授之大道已是天壤之别。比如学作技术、学作求官,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薪水,能解决贫困,然而再多的物质也无法化解人心的贪婪和思想上的种种的迷惑。颜子虽在陋巷,箪食瓢饮,物质生活困乏到了极致,依然乐在其中。当下有很多人虽家财万贯,烦恼却依然没有因此而消除,这就是求道与求食、求俸禄的区别。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如果是真正的君子,他所有的心思和精力全部都用于求道上。若是生不逢时,也甘愿做一个生活尽管贫困,精神依旧富裕,安贫乐道的人。

        此章经文可与“樊迟请学稼”相互参考,当时樊迟向夫子请教农稼之事,夫子让他去找老农即可。此并非夫子真的不懂农稼之事,而是夫子所传之道不在于此。君子所求在道,在于立身行事,安邦治国,只有了知了大道,才能真正成为廓然大公、物来顺应的强者,才能承担起礼乐复兴的重任,才能以君子之风,化民成俗,开文明之正气。

      【按语】夫子常常以君子之道劝慰门人,而君子必然是一门心思专求于道的人,此并非夫子反对耕种求食,以学求禄,教人做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实在是为了天下之大公才以此言相告。君子有君子的本分,君子有君子的担当,试想一下,如果天下人都放弃了求道之心,全部去搞经济建设,文化必然没落,乱世也就离此不远了。夫子的君子之道,君子之学,实在是为了天下的礼乐文明储蓄力量,为国家、社会的发展提供软实力。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一个人的温饱和全天下的安宁相比,孰轻孰重,不言而喻。如果一个读书人的目的只是为了做高官,过官瘾,求富贵,而志不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读书是体现不了生命的高贵的,又怎么可能成为通达于天地的君子呢?

耕作在温饱

私欲心头绕

忧道能求道

善时兴文教

      作者: 王鹏翔,传统文化爱好者,习诵经典,体味快乐人生,此《札记》仅为一己之感悟,多有瑕疵,恳请仁者教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