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漆中“爆款”(中)

 芝润斋 2019-06-27

上次我们说到了漆器中的“爆款”——剔犀,也给大家看了早期剔犀作品的样子,现在给大家展示一下进入南宋时候的比较成熟的剔犀作品。

漆中“爆款”(中)

北宋 犀皮盆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漆中“爆款”(中)

南宋 犀皮轮花天目台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这两件标注为犀皮的漆器,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剔犀”,只是由于中国古人在“犀皮”和“剔犀”这两个概念上分得不是十分清楚,所以日本连这种混淆也有模有样地学去,一直传承到今天。看完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从纹饰和制作手法上,南宋时期和之前相比,似乎又进步了不少,卷草纹的变形更加适合图案化的表现,开始由二方连续向四方连续的方向拓展将器物表面铺满,而雕工上草叶线条的间距也能让下方的色层得到更好地展示。这些适合纹样就如同万花筒一般富于变化,在韵律与秩序中不会感觉枯燥,反而给人以梦幻之感。

漆中“爆款”(中)

南宋 剔犀香盒

日本私人藏

这种图案不仅在漆盒上得到了应用,包括同一时期的瓷器、银器、玉器以及竹木牙角器等材质的器物上也都有仿效。由此不难看出这个“爆款”在当时的火爆程度,不亚于现在任何的大牌和潮牌。

漆中“爆款”(中)

宋代 吉州窑黑釉褐彩仿剔犀纹梅瓶

观复博物馆藏

不过不知道在没有商标和知识产权概念的古代,这种纹样的应用,是“跨界联名”还是“爆款”的仿款而已。

可能大家会说这个纹饰没有固定下来,怎么能称为商标,又何来知识产权呢?那我们不妨开先看看并记住下面这个图案,第一眼看到的时候,有没有很像是商标的感觉?……

漆中“爆款”(中)

这个图案,其轮廓近似椭圆形,中间有出锋,也有勾转,线条匀称,与之前的卷草相比,显得更加圆融、简洁,也更加独立。即使在今天也不失为一个经典的图形设计,可以说是现在一众大牌使用的被称为“Monogram”的字母组合图案(几乎是你能想到的所有的LOGO)的鼻祖了。

这个纹样目前能发现的最早出现是在北宋。

漆中“爆款”(中)

北宋 剔犀银里碗

江苏省张家港市文物保管所藏

漆中“爆款”(中)

元代 仿剔犀纹象牙盒(Box with Pommel Design)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可由于这个图案太过于抽象了,在给这个纹饰命名时似乎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国内遇见这种情况,有时只说工艺名称——剔犀,而省略纹样名字;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给这个纹饰定名时,用了“Pommel Design”这个词,翻译过来就是“马鞍形设计”,这里所说的,应当指马鞍的前鞍桥部分。似乎有些相似之处,但具体是由什么变形出来的,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只能感叹于先人们的创造能力。

而给大牌起外号这种事情,似乎古今中外,都没有缺席过。比如大家现在都很熟悉的“了(L)于(V)”牌,也是如此。

漆中“爆款”(中)

日本安土桃山时代 芦穂莳绘鞍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在中国,这个图案通常被称为“云纹”或者“如意云头”,甚至像山西新绛等地方,直接称剔犀工艺为“云雕”。不过仔细想想,云似乎没有什么固定的形状吧。而在日本,书中经常出现的名字是“屈轮”。不过在坊间更愿意称它为“具(倶)利”。以至于在西方,除了大都会是以形象来表述这个图案以外,有些书籍会以“guri”这个词称呼,这个词在日语假名中,有“旋、挖”之意,除此之外,从发音也可以知道是从日语翻译过去,而不是从中国传播出去的。看来除了样式设计的漂亮,能起一个响亮而易懂的名字,对于推广和传播也是很重要的。

当时间进入到元代,随着雕刻漆器的日趋完善,剔犀工艺也愈发变得成熟了。而这之后的进入成熟期以后的“爆款”,会是什么样子,而它又是凭借什么成为爆款的呢?我们下次再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