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不好的人,手上会出现“三处变色,两处异常”,指的是什么?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19-06-27

现代人“十人九胃”,意思就是10个人中有9个人有胃病。

胃脏是人的“后天之本”,但是胃也是个多病的脏器。

生活中有胃疼,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反酸,嗳气的人比比皆是,如果积极的治疗,就是在为“胃癌”铺路。

胃不好的人,手上会出现“三处变色,两处异常”,指的是什么?

【三处变色】

1、手掌变白

正常人的手色是淡粉色的,而手掌的颜色会发白,甚至出现白斑的人,说明胃脏的功能紊乱,主要是浅表性胃炎的信号。

同时可能伴有胃疼,恶心,反酸等症状,这是要引起重视,及时检查胃脏。

2、手上出现褐色斑块

中医看诊,讲究望闻问切,手诊也是重要的诊断方式。

有些人,手上会有一些褐色的斑点,主要呈现椭圆形的。

而一旦出现这样的表现,多是胃溃疡的征兆,胃溃疡会引起很多不适的表现,尽早的就医治疗。

3、手掌发红

中医认为,胃火过旺的人,胃热的人,就会引起手掌发红,有红点的表现。

胃火旺的人,也会伴有烧心,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等问题。

或是胃炎的人,也有可能出现手掌泛红的症状。

两处异常】

1、指缝异常

有些人是天生的脾胃功能弱,有的人是后天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的。

可以自测一下,如果自四个手指的指缝间有很大的空隙,就说明脾胃的吸收消化的功能弱。

这样的人平时就应该注意保养,健康饮食,避免胃脏病变。

2、大鱼际异常

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医学上称其为大鱼际。

中医讲,有诸内必形诸外,手上大鱼际是胃脏健康与否的反射区。

如出现大鱼际的纹路很乱,有很多的井字纹,田字纹等,说明脾胃虚弱,可能也会伴有一些不良的症状和表现。

胃不好的人,“三种食物”最好少碰!

1、腌制食物

研究发现,经常吃腌制品的人,其患胃癌的风险会增加4-5倍。

高盐,可直接损伤胃黏膜;腌制品,会在胃内产生强致癌物亚硝胺。

这是一种致癌物,长期刺激胃粘膜,会导致胃部发生“病变”,胃癌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2、油腻食物

如肥肉,炸鸡,油炸食物等都是高油脂,高热量的饮食。

这些食物,会增加发生泛酸和肠易激综合症的机会。

并且高油脂的食物是很难消化的,在胃内长期的储存会导致胃酸异常的分泌,增肌胃炎,胃溃疡疾病的发生。

并且油炸的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类,会增加胃癌、肠癌等消化道癌症的危险。

3、过烫食物

人的消化道胃脏都是有一层保护膜的,其承受最大的温度就是50-60摄氏度。

而刚出锅的火锅,刚出锅的热水,米饭菜等食物,可达到80-120摄氏度。

烫的食物会刺激胃粘膜的损伤,经常吃过烫食物,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反复地烫伤,加速炎症,癌症的出现。

生活中,常养胃,做到“饮一水,食二物,动三处”!

【饮一水】

水有暖胃,促进胃的代谢消化吸收的作用,平时也可在水中加入黄花郎红皮茶泡水饮用。

黄花郎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小植物,归胃经,擅于消胃炎、泻胃火。

研究发现,黄花郎英有广谱抗菌、杀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临床上抗生素,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有不错的疗效。

黄花郎还可杀灭、抑制幽门螺杆菌,促进胃黏膜修复,减少胃溃疡的发生。

红皮,可理气健脾,调中和胃,擅长治疗脾胃气滞证等症状。

红皮所含的挥发油,可刺激胃肠道平滑肌,促进消化,排肠道积气,增强食欲。

二者配搭在一起,泡水喝,养胃杀菌,消炎止痛,健脾和胃。

【食二物】

1、小米

小米是伤胃的佳品,对于胃不好,孕妇,病人等都是很好的补品。

中医认为,小米有清热,清渴,滋阴,补脾润肠胃等功效。

小米粥上面的一层粘稠物是粥油,有保护胃黏膜,布补脾益气,增加元气的作用。

并且小米对于慢性的肠胃炎,慢性的胃溃疡等疾病都有一定的养护作用。

2、南瓜

南瓜,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消炎杀菌,适合脾胃虚弱、营养不良的人群。

其含果胶、碳水化合物,可以让胃减少外界刺激,加速胃肠的消化,排除有毒的物质,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胃胀,腹痛等疾病的发生。

【动三处】

1、腹哀穴

位于:腹部中线旁开四指,肋骨下缘的地方,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

手法:把手掌放在肋骨下缘,手掌凸起来,用掌指关节骨头位置,放到肋骨的边上,沿着肋骨的边缘擦。

2、大陵穴

位置:位于腕横纹掌侧的中点,对应脾胃。

功效:可降胃火、祛心火、提升胃动力,针对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不良的症状。

3、鸠尾穴

位置:位于胸腱联合的下方,是横膈肌韧带的附着点。

手法:用刮痧板圆润部分从上往下刮拭,松解腹直肌,改善胃肠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