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志平: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

 潮大叔 2019-06-27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

陆志平

内容提要: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语文课程的新的组织方式。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已有专文论述(陆志平: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点击阅读[1]。本文则试图从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以学习项目为载体等方面,阐述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的思想、路径和载体,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提供具体的思路、方法和案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老师问我,任务群需要老师自己设计吗?我说,所有的老师都要来设计。因为任务群就是要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而不是把天下的语文教师都捆绑在教科书上,都去照本宣科,更不是绑在练习题上,让学生整天刷题。学与教都应该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大家都来设计,探索新的学与教的方式,让语文教学更加民主,更加符合规律,更加生动活泼,更加为孩子们所喜欢,引领孩子们去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我们设计一些任务群只是一些示例,没有覆盖所有的教学内容。教材虽然会根据任务群的大思路编写,但是毕竟容量有限,难以覆盖全部内容,也难以设计好所有的教学环节。因此,有些任务群必须由老师自行设计,有些任务群必须由老师再设计。无论是设计成新的任务群,还是在已有的任务群基础上再设计,都是创造的过程。

陆志平教授(图片来源于网络)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大单元设计,用崔允漷教授的话说,大单元是融合了目标、内容、教学与评价的“课程细胞” [2]。因此,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融合了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的若干元素,而且,其目标、内容、教学与评价又体现了新的价值导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 [3]这段话指明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的思想、路径和载体。

、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

任何一种课程设计或者教学设计都体现了一定的思想,都是有意味的形式。按照知识的逻辑线性安排学习内容,按照知识点安排训练的做法,体现了知识本位的思想。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核心素养时代的产物,是素养型目标的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设计语文学习,改变了我们原有的教学设计思路。这种改变不仅体现了时代发展所带来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也体现了祖国语文教育传统与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4] 

祖国语文历来就有以文化人、学以成人的传统。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成人。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化人,是潜移默化之化,春风化雨之化;是文以载道,“道”化入语文教育之中,如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而不是简单的说教。语文教育的过程强调的是学生的学, 是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之学,是荀子的“学不可以已”之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因此,几千年祖国语文教育都是“经典范例—诵读”的模型。这一模型的优点很明显,自己读书,通过大量的感性积累和体悟,逐步体会把握规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于依赖教师的经验,“文”的内容选择比较随意,“化人”的过程过于笼统模糊,等等。工业文明带来的学校教育,带来了“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的模型,改变了传统语文教育体系性、序列性不强的问题。但是,科学主义、技术理性在语文教育领域过度发展,过于关注语文知识,忽略大量阅读与积累,“学”“化人”“成人”也受到影响,而且知识点能力点越分越细,把血肉丰满的语文搞得支离破碎,深刻影响了日常的语文教学,学生的学习越来越被动、压抑,影响了国民整体的语文素养,引起普遍的不满。于是,“素养—养成”型应运而生。“素养—养成”模型从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开始探索,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基本成熟。特别是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标志着这次转型的基本完成。“素养-养成”型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突出了素养型目标和学生在语言运用情境中的学习,是东西方文化对话、融合、创新的产物,既继承了祖国语文以文化人、学以成人的传统,吸收了一百多年来现代化探索过程中积极的成果,也融入了复杂性思维、建构主义、对话理论、后现代课程观等先进理念和大观念、大单元设计等合理因素。可以说,“素养—养成”型是语文教育发展到新的文化转型期的必然产物。

语文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知识能力本位走向素养本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教育界有过很多积极地探索。其间,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学习内容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方式,始终是专家学者们探索的重点。

1923年的国语课程纲要,初中编者是叶圣陶,高中编者是胡适。这个标准有两个特点:一是要求读整本书,比如说高中开出来的必读与选读内容全部是整本书。初中也有由老师选定书目的,大多不是单篇的课文。二是大半由学生课前自修、诵习、研究,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自学和讨论。内容的规定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学习方法中引进讨论,已经不完全是“经典范例—诵读”。

梁启超先生(图片来源于网络)

梁启超的思考也很有意思。1923年他在东南大学暑期学校讲课时说,一篇文章给学生去读,读一遍也要30分钟,要一句一句讲,实在没有必要。小学生你讲了他也不懂,中学生你不讲他也懂。所以他说,“不能篇篇文章讲,须一组一组讲。讲文时不以钟点为单位,而以星期为单位。两星期教一组或三星期教一组,要通盘打算。”而讲则是“用讨论的方式讲授”。[5]这里其实已经有点学习任务群的影子了。

标志性的成果是1935年前后夏丏尊、叶圣陶先生编辑出版的《国文百八课》。夏丏尊、和叶圣陶先生在“编辑大意”中指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给与国文科以科学性,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国文百八课》的体例是“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6]这体例把多项内容根据一定的目标,整合成一个单元,可以说是一个创新,但是单元要“各项打成一片”确实不易,怎样“打成一片”,因为价值取向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

叶圣陶先生(图片来源于网络)

几十年来,语文教材编写大多沿用多项整合成一个单元的体例,但总是在文本为纲或知识技能为纲或几条线索并存的结构中摇摆,甚至出现了片面发展,走到某个极端上去了的情况。叶圣陶先生 “各项打成一片”的设想,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大家沿用了《国文百八课》中四项内容设计的思路,“文话以一般文章理法为题材,按程配置,次选列古今文章两篇为范例,再次列文法或修辞,就文选中取例,一方面仍求保持其固有的系统,最后附列习问,根据着文选,对于本课的文话、文法或修辞提举复习考验的事项。”[7]文话是文章理法,文选是例子,文话统领文选;文法修辞依照其固有体系,只是就本单元文选取例。不难看出,由于时代的局限,其内在的价值取向是知识与能力本位的。

语文任务群以核心素养为纲,不再是知识能力本位,单元内部各项以及各项的价值取向发生很大的变化。原来单元各项,只是文话、文选、语法修辞、习问,各项之间的联系,也只是知识。现在设计考虑的单元各项是根据核心素养设定单元目标,以及从目标出发设计的学习内容(文本只是学习内容之一)、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与活动、评价与反思,而且各项是统筹设计。很显然,核心素养为纲使“各项打成一片”出现了新的局面。

以核心素养为纲统筹组织单元时,提炼单元主题是关键的环节。单元主题不是以前的内容主题,而是体现素养的主题。因此,需要努力发掘单元各项的人文价值与工具价值,以及各项之间的有机联系,把诸多因素统一起来。比如,我们组织学生学习《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肖洛霍夫)、《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海因里希·伯尔)、《琴与箫》(孙犁)、《辛德勒名单(节选)》(史蒂芬·蔡利安)等一组关于二战的作品,以“和平的祈祷”为主题,设计 “触摸永远的伤痛”“战争中的人性画卷”“奏响和平的旋律”几个连续的学习任务。这就不仅仅是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激活想象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而且,让学生在阅读鉴赏过程中感知战争的正义与邪恶,理性认识人性的美丑,培育他们的人类视野和世界情怀,让他们从心灵深处萌发和平的种子,用诗歌或其他文学样式,表达和平的愿望,祈祷世界的和平。“和平的祈祷”这一主题不仅仅是文本内容的提炼,而且融入了学生精神生长的因素与学习的行为。[8]

“家园之思”和“战争与和平”一样,也是人类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可是很难引起高中生的共鸣。年轻人常常期盼着离开家乡,出门远行,寻找新的生活。而乡愁却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古往今来,有不计其数的怀念家乡、回望故土的文字。家园对于我们每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是地理意义上的某个地方,还是人的精神寄托,抑或是其他?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或者是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以“乡关何处”为主题,既选择《想北平》《肖邦故园》等对人与故乡的关系和情感的叙述的作品,也选择《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等对故乡情结的意义理解和深层追问的作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交流,共同关注这一文化主题的不同情感内核、与人们现实生活的关系,以及文学表达上的差异,并尝试对这一主题进行自我建构与表达,最终完成“我心中的家园”短文,编制“乡关何处”阅读地图。[9]主题的提炼不仅关注到人,而且是学习者,是高中生,是当下具体的人。

老舍先生(图片来源于网络)

任务群设计中素养立意的单元主题,将高中生的精神生长与各项语文素养的发展,水乳交融般融为一体,并由此出发设计连贯而有逻辑的学习活动,使“各项打成一片”进入新境界,“以文化人,学以成人”进入新境界。

任务群设计以核心素养为纲,但每个项目并不是跟某一核心素养简单对应。这是因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之间本来就存在密切的联系,这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已经说得很清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10]同时,18个任务群也不是与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一一对应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每一个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功能、追求都有非常清晰的表述。每一个学习项目也可能着重指向核心素养的某一个方面,但是绝不可能只是关注这一个方面。我们做的所有的案例,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二、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

语文学习任务群无疑也是一种单元整合。但是,这里有一个路径选择问题。通常的教材、读本单元的编排,群文阅读的试验,整合的路径基本是内容,内容的维度可以是时代、地域、作者、流派、体裁、题材等,或者以知识点、能力点为线索,如梁启超整合的切入口是写作,叶圣陶、夏丏尊整合的线索是“文话”。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整合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这就从教学内容设计走向了教学行为设计与教学内容设计的结合,而且是以行为设计为主线牵动内容设计的变革。

苏氏父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往也有把苏氏父子的《六国论》放在一起学习的,但是教学目标与设计思路,大体是研究同一论题不同文章的思想与表达。而“六国破灭纵横谈” 的设计也选择苏洵、苏轼、苏辙和李桢的《六国论》作为主要学习内容,但是,设计则以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素养为主要目标,以学生的阅读、对话、思辨、表达为主线,以“古今五人论六国”为主任务,统领“四人论六国”“我看四人论六国”“我的六国论”三个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讨论四篇《六国论》,分析、梳理、思辨、质疑、评价四篇《六国论》的观点及其论辩的逻辑与方法,并参考相关资料,形成自己对六国破灭原因的独到见解。[11]这里不是以内容为主线,但不是不需要设计内容,而是更讲究怎样设计内容;不是以教师的教为主线,但是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削弱,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教师比以前更重要,只不过是着力点不同了。

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的任务群学习,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比如“六国破灭纵横谈”,其中的“四人论六国”主要学习活动是诵读与梳理,“我看四人论六国”是研讨与交流,“我的六国论”是探究与表达。那种把学习任务群中的学习活动泛化的理解是不恰当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多次使用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 “语文活动”这三个概念,目的是回应和强化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的性质。其内涵都是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不过是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表述而已。这在第一次出现“语文实践”时就表述得非常清楚:“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学会语文运用的方法,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并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语文活动”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只出现过两次,都是在“学习任务群4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一次是:“在语文活动中,积累有关汉字、汉语的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识;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汉语的民族特性,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一次是:“本任务群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应贯串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群,与各个学习任务群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12]那种认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语文实践活动泛化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并不等同于常说的听说读写,可以说是听说读写在核心素养时代的升级版。[13]每个任务群学习,都离不开这三种语文实践,或者是单独使用某一种方式,或者是三种方式的灵活运用、综合运用。统领这些的是学习任务,比如,以“表达和平的心愿”统领“和平的祈祷”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以“古今五人论六国”统领“六国破灭纵横谈”整个单元的学习,等等。

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指向了核心素养的发展,也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总体方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18个任务群的设计中都根据每一个任务群的特点与学习需求,较为合理地将三类学习活动安排在特定的情境与任务之中,不再按照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分线、分点安排。这并不是课程标准的疏忽,而是一种追求:“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这些学习任务群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14]

三、以学习项目为载体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改变了以往单篇文本分段分层教学、单个知识点反复训练的分析型教学模式,改变了琐碎、零散、被动、机械、浅表化的现象,让学生的学习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与任务之中,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分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共设计了18个任务群。三类课程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又具有清晰的发展梯度。发展的梯度也不只是表现在学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学习的方式上。比如:必修的“阅读与写作”“阅读与表达”“阅读与交流”与选择性必修的“研习”、选修的“专题研讨”差异还是明显的。三类课程中任务群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发展梯度,并不改变项目学习的大思路。

课标从18个任务群特定的内容与形式出发,对每一个任务群的设计都有具体的建议。比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以学生利用课内课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约束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当代文化参与”:“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媒介阅读与交流”:“要在学生感兴趣的媒介应用领域,创设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有关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并归纳分析,形成学习成果。”“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在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积累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文学阅读与写作”:“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并且强调“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选择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历史或当今社会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阅读古今中外典型的思辨性文本,学习与梳理论证方法,学习用口头与书面语言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驳斥错误的观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以社会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合理安排阅读、调查、讨论、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15]每个任务群设计的具体建议,虽然各有特点,但并没有改变大单元设计的总体思路,突出的都是情境、任务、学生的学习实践。有人把18个任务群分成阅读类和活动类,这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思想不相符合。这样的分类很容易淡化大单元的设计思想,回到文本中心上去。

需要我们研究的并不是哪些任务群可以设计成项目学习,哪些不可以设计成项目学习,而是要研究怎样设计好每一类任务群,设计好每一个学习单元。这里的关键是提炼单元主题、情境和任务,整合与协调好单元内部各项元素。

叶嘉莹先生(图片来源于网络)

整本书阅读,有老师可能会先做个讲座,再让学生去读书,然后讨论;有老师可能开始什么也不说,让学生先读书,然后讨论;有老师可能设计若干步骤,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与读书讨论;有老师可能先设计若干话题,引导学生阅读讨论。讨论的设计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这都体现了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成项目学习,情况又会不一样。比如:读《三国演义》以“我的文学三国”为主题, 从 “三国热”的社会大情境出发,以“我说一号人物”作为主任务。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鉴赏的深度、表达交流的机会,与通常的学习大不相同。与读《三国演义》不同,读叶嘉莹先生的《小词大雅》,主任务则是做一本“简书”,充分体现了阅读学术著作的特点。[16]

看电影写影评,也许是从小学到高中很常见的语文学习活动。而作为“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中的一个项目“热门电影的文化透视”,则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聚焦“热门电影”“文化透视”,凸显了高中“当代文化参与”的学习目标。主任务“参与社交媒体的讨论”,更激起了当代高中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热情,引发了他们更加深入的阅读思考,更加负责任的表达交流。[17]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一个新的学习内容。根据以往的思路,也许是通过学习一些知识性、专业性文本,理清一些概念。“向世界介绍我的学校”的主任务是为学校做一个网络词条,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体会语言文字运用在不同媒介中的表现与特点,进而把握纯文本表达和跨媒介表达的不同规律,形成创意的表达。[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