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么不知道咋干,要么停不下来,怎么办?有方法才能轻松高效工作

 伊说说 2022-03-23
 

欢迎来到伊说说

图|网络/摄图网

领导突然委你重任,你诚惶诚恐接过任务,发现任务庞大艰巨,有种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感觉,咋办?没办法,咬牙加班也要做出来;

休年假好开心,一上班你就懵了,一大波工作正在像僵尸一样袭来,用豌豆机关枪都不行,根本应付不过来,还是上樱桃加班炸弹吧,没办法,加班坚持就是胜利。

1

1

1

要么不知道咋干,要么停不下来,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工作呢?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一旦工作就停不下来。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们很多行为都会出现上瘾,就像打开手机就会不停地刷下去,打游戏也会一旦开战就停不下来。我们在工作时候,也会出现这种上瘾的感觉。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亚当·奥尔特在《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一书中分析到:构成行为上瘾的要素有6个,分别是诱人的目标、无法抵挡且无法预知的积极反馈、渐进改善的感觉、越来越困难的任务、需要解决却又暂时没有解决的紧张感、强大的社会联系。

这6种要素都可以促使人们做事停不下来,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上瘾。所以我们在工作时候,认真坚持、死磕工作的优秀品质,常常掩盖了工作上瘾的倾向,让我们宁愿加班,累到无力都不愿停下来。

在时间管理的畅销经典书《吃掉那只青蛙》中,管理大师博恩·崔西也提出了“强制关闭冲动”的概念,认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要完成工作的欲望。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在工作时候,喜欢一口气把这个工作任务完成有结果,这样才能收获更多愉悦感和成就感。但是,这样也容易导致我们加班,工作疲累,并不能达到高效。

我们再看看为什么不知道咋干,一再拖延,导致工作被动。

就像前面说的,我们每个人做事都有完成,要有结果的欲望。

面对那些从来没做过的工作,我们会因为不熟悉工作流程,不知道该从哪里做起,所以一再犹豫不前,迟迟无法开工;或者是任务比较庞大,会耗时太长,牵涉面广,一想到这样的工作完成起来太艰巨,害怕搞砸了,就没有了自信,久久不敢动工。

这样的拖延,只会让我们在工作中很被动,还会让领导、同事认为是消极怠工,不认真工作。

不管是工作停不下来,还是畏难拖延,都无法让我们成为工作中的高效人士,严重时候还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人在职场,工作就只能这样干了吗?

其实不是,很多工作是可以有方法的轻松高效完成,既不用加班,也不会拖延。

那这个工作方法是什么呢?你有没有听过奶酪工作法。

1

2

1

什么是奶酪工作法?

在《吃掉那只青蛙》提到了一种分解任务的方法叫做奶酪工作法。

具体来说,就是把工作任务分解成很多环节去完成,每当完成一个环节就在可以在任务清单上打一个洞,表示这个环节完成了。

书中把那些完成任务环节打的洞形象地比喻为奶酪上的洞,所以把这种工作方法称为奶酪工作法。

奶酪工作法特别适合用来完成大型工作任务,既能让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出色完成,也能避免拖延症的发生。

1

3

1

那么,奶酪工作法具体在怎么运用呢?

在使用奶酪工作法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三个原则。

首先,学会统筹安排建立分解任务的意识,才能让工作量从小山变成砂粒

我们可以试着想一下,如果下面条,你的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自己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步骤,而且你还会一边等待锅里烧水,一边去洗菜炒菜,让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快一点做好面条。

像做饭这样的事情,我们不会乱,也不会把做一顿饭看成一个整体的事情,而是会分步骤进行,还会做有效的时间统筹安排。

面对工作任务,我们也可以这样进行分解。就是把一个工作任务不要看成一个整体,而是看成由多个环节和小任务组成。

在分解任务时候,也不要忽略那些细小环节,只要不是同类项的小任务,都通通当做一个独立任务来看待。

开始,你还没有建立这种任务分解意识的时候,可以随手列任务清单,把任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写在纸上,然后检查、归类成几个小任务组合。

这样列清单还有一个好处,可以让你事先对完成任务的流程,有一个规划和检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疏漏。

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的事情,你都可以这样列清单分解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刻意练习,你就会发现,你的脑海中会建立任务分解的意识,而且所有的事情在你眼里,都不再是庞然大物,会自动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单元。

当举办大型会议这样的事情,让你分解为确认邀请人员、印发邀请函、联系会议举办酒店、确认就餐形式等等这些具体事情时候,你是不是立刻感觉到完成它们并不困难,而且还会立刻开始行动。

恭喜你,奶酪工作法第一步分解任务让你已经开始行动了。

其次,学会合理设置完成时间段和目标,让你的工作更富有节奏感,实现高效能

村上春树在写长篇小说时候,每天坚持在清晨写4000字,就能保证一部长篇小说如期完成。这就是运用了奶酪工作法的原理。

我们把庞大的任务仅仅分解为小任务,想要达到高效工作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学会给每个小任务设置合理的时间段来完成。

是时间段,而不是时间。设置时间段的好处是,可以提醒我们工作不上瘾,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可以做到休息,或者去做其他工作,这样交换进行就像是音乐家弹奏的交响乐。

好的乐曲都节奏感强,这种节奏不会是一直快或者一直慢,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也要合理安排,建立自己的工作节奏。

我们可以设置番茄钟,工作15分钟,然后让自己休息5分钟,去喝杯水或者起来去其他部门办理事情,总之就是让自己在工作同时还可以让身体得到活动和放松;

我们可以把不同类工作中的同类小任务集中到一个时间段里去完成。比如,领导让你为迎接一个上级检查,做汇报用的PPT、报告、数据分析等等工作。你就可以把这些事情需要的背景资料,统一找出来,然后再分别进行这些事情;

我们还可以在快要下班的时候,检查一下那些还没做完的工作,然后做切割,区分出哪些可以在明天进行,哪些是必须下班前完成的。然后先做必须完成的,保证自己可以按时下班,不加班。

采铜在《精进》中说:“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做一个高效的行动派,关键在于会把握时间安排的节奏感。

最后,建立强制关闭机制,让你的成为工作既高效又靠谱的优秀职场人

奶酪工作法,因为做事完成后,标记打洞像奶酪上的洞而得名。所以,当我们完成一个小任务后,立刻给任务清单上标记完成。具体标记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的脑海中形成完成的印象。

这种完成做标记的行为,相当于给行动一个反馈上的仪式感,让人们在做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愉悦快感,这样以来,每一个小环节都在完成时候给予反馈和激励,然后会更有精力做下一个环节,大大地提高了整个任务的完成效率。

当你标记完成任务的那一刻,你可以回顾任务完成情况,思考下一个环节的开始;

当你标记完成任务的那一刻,你可以检查任务清单,及时跟进避免出现大的疏漏或者失误;

当你标记完成任务的那一刻,你还可以提醒自己按下暂停键,稍作休息。

《吃掉那只青蛙》中有一段话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高效能人士有一个共同点,每当我们听到一个好点子,就会立刻行动。所以他们学得更多,学得更快,并能得到更好的结果。不要迟疑,今天就试试这种方法!”

身在职场,工作常常压得我们喘不过气,面对小山一样多的工作,我们更像是一只蚂蚁。但是,不要忘记蚂蚁有着比自己体重高好几倍的力量,所以,我们也可以拥有这样的力量,只要善于使用工作方法,你也能成为职场的高效能达人。

伊凡17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