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府学文庙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大明湖畔,济南府学始建于宋熙宁年间(1068-1077),郡守李恭主持修建,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古代济南及山东地区重要的祭孔、教学、科举考试场所,也是文化、教育的中心,被誉为“齐鲁文衡”、“海岱文枢”。(济南府学文庙山门) P4 历史上,府学文庙曾数次被毁又屡经重修。金代时,府学曾因战争而遭到严重破坏,元末倾圮。明洪武二年(1369)重建,成化十九年(1483)拓建,后又经数代重修,到明朝末年,建筑布局已臻于完善,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布局严整,规模宏大。 P7 “济南府学文庙的正门附近曾挖掘出一块乾隆年间的界碑,上面写着'生民不得侵入’,便是这种等级制度的证明。”(济南府学文庙棂星门) P8 上个世纪50年代,济南府学文庙被确立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之后成为小学校舍。1948年是山东省立第二小学,之后变更为大明湖路小学。从2005年起,济南市政府对济南府学文庙进行大修,恢复了文庙中轴线上的建筑。(济南府学文庙棂星门) P9 据统计,明清两代济南府学文庙考出来的举人有1万多人,其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超出其作为古建筑本身的意义。(济南府学文庙棂星门) P10 ![]() P11 乾隆《历城县志》记载,济南府学文庙“规制如鲁”,即其形制、规模与曲阜孔庙相当。整体建筑布局为前庙后学。(济南府学文庙屏门和石桥) ![]() ![]() ![]() P14 府学文庙核心建筑为大成殿,殿前有御碑亭,殿前广场两侧分列东、西庑,再前为戟门(今称大成门)、屏门(今称海岱文枢坊),屏门东北侧为更衣所,西北侧为牺牲所,东南侧设钟英坊,西南侧设毓秀坊。(济南府学文庙大成殿) ![]() ![]() ![]() ![]() P18 文庙中最主要的建筑是大成殿,在大成殿除供奉孔子以外,还供奉有历朝历代的儒学大师,和在文化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思想家及德才兼备的人才,分为先儒和先贤两类,在祭孔时同时祭奠。 ![]() P19 大成殿正殿内:孔子正位居中,左侧颜回、子思(孔伋),右侧曾参、孟轲。配殿内:先贤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西配殿内:先贤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济南府学文庙大成殿内供奉的先贤塑像) ![]() P20 (济南府学文庙大成殿内供奉的先贤塑像) ![]() P21 (济南府学文庙大成殿内供奉的先贤塑像) ![]() P22 (济南府学文庙大成殿内供奉的先贤塑像) ![]() P23 (济南府学文庙内) ![]() P24 (济南府学文庙内) ![]() P25 (济南府学文庙内) ![]() P26 (济南府学内供奉的先贤塑像) ![]() ![]() ![]() P29 琴张 孔子门人,字子开,卫国人。(济南府学内供奉的先贤塑像) ![]() P30 (济南府学文庙屏门,屏门,今称海岱文枢坊) ![]() P31 济南府学文庙有一个在济南居民口中相传数百年至上千年的“铁牛”,就是来自天外的铁陨石。“铁牛”现位于府学文庙院内,建有铁牛亭,以避免降雨对它的侵蚀。“牛头”在北,“牛尾”在南,从某一个角度看,能够感受到“铁牛”奋力向前,“牛头”高扬的气势。(济南府学文庙铁牛亭) ![]() P32 距今1000多年的南朝宋范晔所著的《后汉书·郡国志》中,最早对铁牛有所记载,当时就有人把它当作“神物”,在民间有人称之为济南的“镇城之宝”或济南的“镇水之宝”。(济南府学文庙铁牛亭) ![]() P33 “铁牛”相伴济南人数百乃至千年,一直在民间口口相传,传说中,济南文庙外的老百姓在夜晚安静时,能经常听到牛的叫声,有人认为是铁牛在叫。 ![]() P34 济南府学文庙虽不复昔年盛景,但它是中华文脉的象征,是孔子的象征,它的存在,也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象征。(济南府学文庙屏门,屏门,今称海岱文枢坊) ![]() P35 在济南府学文庙我许的二个愿望是: 一愿天下莘莘学子不负辛勤,学以致用,报效祖国。二二愿古典文化在21世纪得以复兴,重现汉民族的辉煌。(济南府学文庙小屏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