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捐赠作品展作品选登之六

 泊木沐 2019-06-30

季平 捐赠作品

步行街系列

2014年

季平的绘画在表现方式上突破了传统形式的水墨特点,他研究德国表现主义与中外当代艺术成果,并从中综合性地找到适合他的表达手段与艺术形式,结合熟悉的水墨技法,完成了这个系列的作品,“新的作品画幅虽然小,但精神化的表达更加到位,作品主题直指时下城市化人群的心理深处”。季平的作品从某种角度说明了这一点。他将作品传达给人的感受化为一种意识化的期待,与观众交流的同时,亦是对社会、对自我的一种领悟。

蔡广斌 捐赠作品

自拍ipnone No.28

2016年

蔡广斌的视觉艺术表达,折射出一个自我内在心态的深刻转变,这不仅仅是视觉图像的转向,更是其对激变的社会现实所做出的激情思考和视觉想象,面对社会发生激烈变化的同时,用艺术的方式来回应和审视整个社会的前进。蔡广斌沉浸在“自拍”的水墨游戏中,在游戏与轻松中,自觉不自觉地和这个社会的时尚潮流结合在了一起,油然而生的则是新的存在感和新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新的艺术实践方式。

陆春涛 捐赠作品

荷塘2016No.32

2016年

陆春涛在水墨领域驰骋经年,有着出色的传统水墨功底,但丝毫不为程序所束缚,无论媒材的运用,形式的转换,或风格的嬗变,都表现出惊人的包容性和可塑性。近年以“荷塘”为主题的系列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和语言。“荷花”是中国文人和画家钟爱的主题。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被称为花中君子。陆春涛避开了对荷花枝叶具体形象的描划,选择了更富意境和张力的场域——“荷塘”来表现这一主题与当代社会和生活的联系。他借以荷塘表达在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环境下,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高洁的自我精神追求。

鲍莺 捐赠作品

希望

2014年

《希望》是一件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作品。亦是鲍莺为观者提供了一个个案,即试图在当下多元文化语境之下,将传统中国绘画的艺术本质、美学趣味与现代人的价值理想及精神诉求建立一种贯通方式。这是一种融汇,而非一种颠覆或解构。在鲍莺的作品中,既洋溢着典雅蕴藉的传统美学意趣,同时又新折射出当代女性意识逐渐凸显的气质,承袭了海上女画家群体的特征——敏感、细腻、精致、清雅,体现了生活中从容、优雅的一面,鲍莺无疑在艺术上找到了一个智慧的支点。

孔繁轩 捐赠作品

弋梦者说

2014年

山水是情怀的表述,青年画家孔繁轩近年来在专业的山水画道路上埋头前行,渐渐始为人关注,他的山水画不是用水墨直接呈现视觉所见的写生性山水,也不是完全脱离描绘对象,纯以笔墨技巧表现审美意趣的传统性山水,而是以扎实的基本功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的切入,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感受与笔墨、实景与虚境结合于一起。

周全 捐赠作品

正气

2014年

工笔画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环境下正经历一次革新,它以观念的诉说为宗旨,对原有的传统国画在题材和内容上有了很大突破;同时,它又没有损失掉原来传统工笔绘画的技巧和质感,难度上并没有降低。当代青年工笔画家群体又和前辈们完全不同,他们生活、成长在一个视觉世界,信息量庞杂,社会在转型中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而且,繁华的都市景观扎根在他们的血脉之中,这一切,都让80后工笔画家们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经验,并由此生成了各自的艺术方向。青年画家周全的创作,可为这一观点提供一个佐证。

陈翔 捐赠作品

金笺山水扇面

2013年

陈翔擅使青绿,但严格地说,算不上真正意义的青绿山水,它是在水墨山水画基础上的青绿着色。陈翔舍去了青绿山水的复杂程式,实是为了更直接贡献自己情性方面的因素,也即更便于出落自己的本色。所以陈翔的画,乍视满目青绿意趣,再看,则微茫灵动,深润清丽。而陈翔的频施渲染,一画反反复复,层层叠叠,画面透脱又不无厚重,青绿其外,水墨其里,是青绿外壳包裹下的水墨精神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